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一举歼灭日军万余人(一说2万余人)。使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主力丧失,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第一次伟人的胜利。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民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以血肉之躯与强大、野蛮的敌人顽  相似文献   

2.
略论台儿庄大捷与国共合作张关钊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一场举世闻名的大捷。在如何评价这次战役的问题上,过去史学界往往片面地认为这只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行动,它滋长了"速胜论"的抬头,等等。其实台儿庄大捷是国共两支军队...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曾出现过抗战初期(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的大溃退和抗战后期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通过两次大溃退的战场状况、原因以及所造成后果不同的比较,证实这两次大溃退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为期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其中敌后战场为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正面战场对抗战也作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处于抗战主要地位。但是,除个别占役以外.几乎所有的会战和战役都归于失败,本文拟就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原因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和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以及军事指导思想.战略战术原则的错误等主观原因,导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2万多人,摧毁日军坦克、战车40多辆,击毁飞机数架,缴获轻重机枪931挺及大量其他战利品。号称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坂垣、矶谷两师团之主力几乎被摧毁。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它震动中外,使抗战以来因国民党战场屡屡败退而形成的笼罩全国的悲观情绪为之一扫,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之鼓舞,日本皇军不可  相似文献   

6.
1938年4月,在鲁南地区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一战役获得了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11000多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的辉煌战果。它不但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批判了“亡国论”,而且它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1937年底到1938年5月中旬,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进行了徐州会战.徐州会战历时5个多月,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为中国守军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中国军队虽付出重大代价,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重创了日军.尤其是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徐州会战,是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是在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下进行的.参战部队是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杂牌部队”,但国共合作在会战中的积极作用.仍有充分体现,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相似文献   

9.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挫败了敌人最精锐的坂垣、矶谷师团,歼敌万余人。在整个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一改过去一昧地消极防御的战略战术,主动出击,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紧密配合;参战将领通力合作,广大士兵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大规模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本文试图浅析一下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及作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们。 抗战初期,是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即从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段时间。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的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妄想一举灭亡中国,实现其扩张侵略计划。面对日寇的入侵。国民党29军在以桥为“坟墓”、“与桥共存亡”的口号下奋起抵抗。坚守芦沟桥20余日,“日军未敢越雷池一步。”29军对向南宛、北宛、西宛进犯的敌军也进行了浴血还击,许多国民党官兵壮烈献身。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我们是一个弱国,如果面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抵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表示了他反对日本扩大侵  相似文献   

11.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2.
1938年7月1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这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一经问世,便一扫淤积在当时国人心头上的疑云与阴霾,焕发起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内外、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疑云弥漫“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种“亡国论”论调,声称“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汪精卫派甚至认为:“我们的所谓抗战,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牺牲完了,抵抗之目的也就达到了。”与此同时,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则鼓吹“速胜论”,他们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  相似文献   

13.
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在抵抗日寇进攻上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抵抗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毛泽东同志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  相似文献   

14.
台儿庄战役,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消灭日军二万余人;它鼓舞了中国军人的士气,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信心。台儿庄战役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军队的相互配合,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所有参战的中国部队基本上都能克制私欲、暂时放弃个人恩怨,相互合作,共同抗日,效命抗日疆场,从而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形成与作用张炳兰,王连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八年抗争中,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毫无疑问,它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前,在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军队曾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积极英勇的抵抗。①在“七·七”芦沟桥抗战、平津南口作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台儿庄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以及两次远征缅甸抗战等重大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日双方在台儿庄展开了一场激战。是役,日军损兵逾万,中方虽也付出了19000官兵壮烈殉国的巨大代价,但却取得了开战以来正面战场所未有过的大胜利。台儿庄大捷震动了全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它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担负的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主要以战役配合为主向主要以战略配合为主直至战略合作关系基本停止的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相持阶段后期两个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进一步转换和“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的论述,揭示两个战场关系这一时期的这一变化,并进一步说明解放区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时期,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军在苏北沦陷区开辟了敌后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面对日军残暴的侵略,针对国民党军在抗战中出现的不同表现,苏北民众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积极配合国民党军抗战,呼吁国共团结抗战,自发组织抗战,支援和配合新四军抗战等.正是民众的这些正能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20.
在抗战整个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全民抗战的时期,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的抗战初期。在武汉失守以后,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的政策,对日军的进攻采取避战,逃战;而在芦沟桥事变至武汉失守这一期间,“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这个时期的全民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宋庆龄同志所指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初期全民血战的历史,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因此,在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全民抗战史并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尽快地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