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国际旅游竞争力是将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国际旅游业迫切需要从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本文应用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2.
杨飞虎 《学术论坛》2007,(5):97-100
文章简明地综述了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了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即“国家钻石”模型;并简单评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论的评价及发展。结合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文章指出它对当前我国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及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竞争策略专家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指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策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行为。黎洁、赵西萍(1999)把波特的钻石模型应用于旅游业,探讨和解释了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影响区域旅游竞争的因素多样且复杂,只有切实把握最重要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波特竞争优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认为电子商务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最后阐述了企业应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全球化不仅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严峻挑战与冲击,而且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如何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目前我国旅游理论界正在深入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核心问题.运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柳钦 《天府新论》2006,4(5):45-50
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是很难出现的。相反,在那些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利的可能性越高,投资的企业会很多,分工也就可以比较细,新的相关或者支持性企业将不断出现,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王国贞  周荣敏 《河北学刊》2006,26(6):203-205
当代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而且还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之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区位商角度对河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指出河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秀斌 《理论界》2005,(1):62-63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测度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MD)在联合组织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提出,国际竞争力是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财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认为,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哈学派”以及波特的研究,我们可以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个国家产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表现为比较优势)和场环境的反应和调整能力,而作为其微观基础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郭宾雁 《理论界》2005,(10):222-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本文从实际出发说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企业文化为后盾,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企业发展与竞争理论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核心范畴。关于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分歧很大,至于如何建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更加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企业家调查的方法,收集、分析了近10多年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外文献,并对中国三个城市,成都、深圳、宁波地区的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文献及调查数据作了研究,运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最后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后经济危机时期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的经济危机和竞争优势理论框架,采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评价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分析了后经济危机时期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推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结构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背景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在90年代的新发展———企业群落理论。文章最后分析了波特的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本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波特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本书,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前两本著作主要针对产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进行深人研究,而《国家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国兴衷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其主要内容有:(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国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二)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具有适…  相似文献   

14.
徐燕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49-152,161
绍兴的纺织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现状,以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2008年绍兴市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前后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绍兴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论是二者成正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绍兴市的相关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领先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市场结构的角度,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出发,认为中国应构建诸如"寡头垄断"为主要模式的市场结构,以提高中国产业的整体绩效;二是基于比较优势、新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主张中国应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引进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笔者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领先优势这一新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世界产业竞争中存在的另一类产业竞争力形态,即产业领先.  相似文献   

16.
产业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及其对南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中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居于基础地位。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购并都是围绕某一个产业展开的。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南京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有所下降 ,从创造竞争优势的角度看 ,南京需要积极从事推进要素的创造 ,加快发展中间产品、基础原材料等支撑与相关产业 ,并加大企业制度改革 ,突破体制障碍 ,培育公司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战略贸易理论是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模型。实质就是主张政府对贸易活动的战略干预 ,其核心就是要创造和凸现贸易优势 ,培育和提高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战略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界褒贬不一 ,但它对当前的国际分工及贸易格局却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和运用对我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实行正确的战略政策 ,培育我国的贸易优势 ,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论、新贸易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简述 ,探讨了其对浙江省产业竞争力提高的理论借鉴意义 ,并结合浙江省实际 ,提出了在当前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以产业基地 (产业带 )建设为突破口来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思路、原则、重点等  相似文献   

19.
中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为主线,分析其战略管理思想的形成、演进与发展成熟的过程,并从中挖掘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与产业转型的启示,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