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主体情感在客观化、物化而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中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感发,一是经过反省,由此形成直接式审美意象和反省式审美意象.直接式审美意象是主体预先蕴藉而未发的情感与自然物象即兴触发的结晶,其中没有理智和逻辑的营构,主体情感也随着自然物象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具有流动性;反省式审美意象是主体经过内心情感的反省之后而形成,并不直接表现情感的本性,而以情感的趋向(理)对之加以引导和规范,情以理而彰显悠远,理以情而超然圆润.其中,根据情感反省方式的不同,反省式审美意象又可分为情景合一型审美意象和情景统一型审美意象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大江健三郎对战争的描述与反省在其所有的创作中或隐或显地一以贯之。作为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反省比其他作家更具深度与广度。在此从对核战的反省、对中日战争反省与对当今遍布全球的恐怖活动的反省三个方面及其反省之后召唤而出的"新人"形象四个方面对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战争反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反省说”既重视感性经验,又提倡理性思维;强调主体心理活动的作用,又与狭隘经验论区别开来,是唯物主义的,而非流行观点所认为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价值反省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 ,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尖锐问题正摆在人类文明面前 ,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却依然在失控状态下运行。实践活动的无序状态的深刻根源在于实践的价值缺失。完全不顾自然“需要”的实践活动是导致当代危机的深刻根源 ,实践活动的价值反省与重建是当代历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郑春 《东岳论丛》2004,25(5):107-11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是百年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珍视的成就之一 ,它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知识界认识的巨变 ,其文学表现形式主要有激情控诉和冷静批判两种 ,而蕴涵于鲁迅作品中的种种发现则标志着现代文学反省精神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
郑师渠 《河北学刊》2007,27(6):108-112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其超人的敏锐与非凡的定力集中表现为:在"五四"前,在认明中西方国情差异的基础上,他选择了欧洲19世纪理性主义的理路,借重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某些论点,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拒绝照抄欧洲的现代性反省,从而成功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洪波巨浪;在"五四"后,则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得以反省欧洲"近代思潮"即19世纪的理性主义,转而皈依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个人思想上新的飞越,并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宣传社会主义新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陈独秀在"五四"后反省"近代思潮"存在的"黑暗",并重新肯定了反省现代性的某些重要观点,诸如重视人类情感的作用与宗教的价值等等,这本身即说明了,在欧洲,反省现代性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某种共同点。但是,陈独秀毕竟对欧洲反省现代性思潮缺乏足够的理解与重视,他虽转向了唯物史观,却依然未脱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和固守"科学万能"论,就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郑师渠 《河北学刊》2008,28(1):76-81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其超人的敏锐与非凡的定力集中表现为:在"五四"前,在认明中西方国情差异的基础上,他选择了欧洲19世纪理性主义的理路,借重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某些论点,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拒绝照抄欧洲的现代性反省,从而成功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洪波巨浪;在"五四"后,则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得以反省欧洲"近代思潮"即19世纪的理性主义,转而皈依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个人思想上新的飞越,并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宣传社会主义新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陈独秀在"五四"后反省"近代思潮"存在的"黑暗",并重新肯定了反省现代性的某些重要观点,诸如重视人类情感的作用与宗教的价值等等,这本身即说明了,在欧洲,反省现代性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某种共同点。但是,陈独秀毕竟对欧洲反省现代性思潮缺乏足够的理解与重视,他虽转向了唯物史观,却依然未脱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和固守"科学万能"论,就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文化运动主要推动者中,唯有胡适对反省现代性始终深闭固拒,这是颇耐人寻味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与反省现代性,二者虽不可同日而语,但缘于反省资本主义文明,彼此又是相通的。也惟其如此,李大钊、陈独秀得以借反省现代性作为必要的思想铺垫,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反之,胡适既不能接受反省现代性,也就更不可能认同马克思主义,这在逻辑上也是势所必然。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五四后的胡适虽然仍不失为反传统的斗士,但已少了新时代的创意。胡适之累,不仅在于自由主义,还在于固执理智化的偏见:拒绝反省现代性,即反省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缘此也弱化了自己的思想张力。  相似文献   

9.
认真了解与梳理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追溯它的源头,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古希腊时代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在其叙述体的历史著作中,就显露端倪;其后,在希腊化时代的波里比阿那里,得到了延伸;在古罗马统治时期,更显光芒,卢奇安以其《论撰史》,回顾与总结了到他那个时代的西方史学,对史学反省发表了卓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西方史学史之史,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工作都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发建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41-145,160
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等人都是近代中国科学化"新史学"的倡导者。但在新史学发展进程中,借鉴和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史学为样板革新中国史学出现了一些偏差。章太炎对此有所警惕与反省,不断批评新史学的偏弊与缺失,为科学化新史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延安,已有一批先行者开始了对革命婚恋的文学反思。这些小说对婚恋中不平等、不自主现象的批判,对因婚姻带来的革命理想与生活琐屑冲突纠缠的展示,显示出作家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深入思考。当众多的人们沉浸在革命圣地的光辉和革命婚姻的浪漫中时,这份当局者的冷静和清醒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当代文学所面临的尴尬进行了描述,并对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铁省林 《齐鲁学刊》2007,(2):118-122
哈贝马斯认为,认识论是对认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批判性研究),这个反思的彻底性在于揭示认识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综合作用的阐发不仅推进了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而且确立了从社会理论出发来构建认识批判的维度。虽然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劳动与相互作用双重因素,并且他借此说明了认识批判的社会历史意义,但他将相互作用归结为劳动,从而把批判的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因此,必须重构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区分知识的不同类型,反思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所以,彻底的认识批判只有作为社会理论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在批判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知识生产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科学的知识生产,创立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通过惯习、场域、策略等概念超越了主客观的对立,发现了实践活动生产的逻辑。关注与理论逻辑完全不同的实践逻辑,对我们把握科学的实践具有方法论意义。实践理论中的“反思”在确立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科学关系方面,成为指引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张课程教学执行与社区服务实践的有效融合,强调在主体互动的能动学习方式中形成反思。社会工作教学执行中因教学场域结构关系的有界存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分割运行,在已固化的教学实践逻辑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形态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服务学习设计、执行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服务学习对于诠释过程性评价、激发明辨性思维、夯实专业性技能具有现实增能作用。服务学习成效折射出参与教学主体的反思实践需要多维学习能力下的身份反思,以及关系性存在对于知识共同体构建路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与人的效用关系上看,实践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正负双重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在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准则来规范实践活动,由此形成实践主体与客体全面的、双向的、新型的实践关系,由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实践活动的负效应,从而完善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丰富、发展实践观念。  相似文献   

17.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主要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是一次真正的美学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各派相互碰撞、对话,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后实践美学借鉴西方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等思想资源,不断发展、完善。实践美学则步入了反思的阶段,回应后实践美学的批评,力图通过自我调节来弥补、修复自身的理论缺陷。而新实践美学,则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批判,试图改造实践美学,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重建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从各派自身理论的发展,也映现出学术的争鸣对推动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思想最终归宿的善,包含这位先哲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人类幸福生活的诸多思考。他所倡导的科学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平衡和中立的管理思想、人与人之间通过对话形成理解与团结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自然科学成果被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对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具有特别功能和特殊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对科学作为学术研究方法意识的形成和科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科学认知范式在开掘中国传统哲学资源中的科学价值、建立新的学科、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转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普遍的特性、层面和关系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高度抽象。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交往实践,昭示了人类理论思维的深层变革,也就是经知识论的范式向生存论和人类学实践论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实践层面暴露出来的人类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的反思与批判,这见证着人类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