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作家哈金与汤亭亭的创作均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在国内接受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与汤亭亭等人的英文创作不同.亦与聂华苓等作家的中文创作相异,以哈金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书写着边缘人的"美国经验",他们的创作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华文文学,这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及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跨越传统研究疆界,拓宽研究视域,走向批评的对话.不仅能够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促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理论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学尽管历史很短,但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百多年来,在这块神奇的新大陆上成长了一大批诸如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尤金·奥尼尔等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也出产了许许多多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文学精品。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美国文学课无疑是学习英语语言,欣赏英文文学作品的一门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是以文学发展史为重,还是以文学作品选读为重?一直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以两全的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  相似文献   

3.
刘林 《文史哲》2011,(4):130-138
美国"红色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观念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向左转"倾向,同时延续了此前现代主义文学倡导形式创新的艺术追求,激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前卫形式相融是其显著特点。美国主要左翼作家和批评家具有很强的理论反思能力,在1930年代后期"法雷尔之争"或"左倾错误"讨论中,他们就批评了左翼小说中流露的"口号化"、"政策工具论"、人物形象重复单调等弊病;而且他们发现了左翼文学作为"阶级的文学"沦为了"党的文学"是文学的穷途末路,这也正是美国左翼文学衰落的原因。美国左翼文学的论争,实际上触及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组织和领导左翼文学运动、如何妥善处理政策宣传与作家创作自由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汇聚了多斯.帕多斯、斯坦贝克、亨利.罗斯等小说名家的美国左翼小说创作,对中国的影响颇巨。美国左翼作家史沫特莱积极参与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伊罗生仿照美国左翼刊物《新群众》在上海创办和编辑英文杂志《中国论坛》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左翼作家,斯诺夫妇借用美国"红色三十年代"文学的理论框架观察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颇有心得。但美国左翼文学的教训并没有引起中国文坛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到全世界的时代热点,引起了不同背景的读者的阅读、谈论和介绍的兴趣.从日文文本,到德文文本,以及在美国的英文文本的介绍,都突出了第一卷<流亡文学>的地位.勃兰兑斯在写作此卷时充溢着燃烧的激情,感召着人们阅读和介绍的兴趣.在中国,鲁迅和其他著名文学家也对第一卷投诸更大的研究热忱.  相似文献   

5.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印第安文学所走过的历程.理清和明确了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文学传统经历了一个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又经过转型与再生,进入全面复兴的过程.着重解析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策略和意义.美国印第安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是美国文学中的一只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之初,美国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改变了美国非裔文学的语境。论文对新世纪之初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新世纪之初美国文化界关于非裔文学的多次论争巩固了美国非裔文学作为民族文学和美国文学的独特部分的身份共识,美国的社会现实加强了美国非裔文学现实关怀的社会责任与文学传统。论文还认为,新世纪美国非裔文学作家身份更加丰富、当下意识更加凸显,这使得其文学结构趋向多元;在艺术方面,美国非裔作家为了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合黑人性、美国性、世界性和当下性,与美国非裔文学传统和其他文学传统进行对话,展开了多样化的艺术创新,展现出更大的民族自信和艺术自信。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对美国十七世纪的女性文学关注不够。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品和创作体裁,揭示了她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其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学意识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世界文学视野又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美国建国之后,以朗费罗为首的新英格兰文学团队直接融入到全球化的潮流,接受异国文学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学特色,这些都是美国文学200年来繁荣发展的前提。朗费罗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意识为美国比较文学萌芽发展夯实了基础,强化了美国知识分子对文学的世界性的认识,促进美国比较文学学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清教徒的文学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确看待17世纪美国清教徒的观点和信仰的同时,也不能抹杀清教文化在缔造美国文学中的作用;美国文学发轫并最终超脱于清教思想这一特殊的文化氛围。清教作家正确确立了文学服务和描写的对象以及文学创作的目的,使美国文学避开旁门左道,走上一条健康、成熟的民族文学之路。清教徒的宗教信仰为美国民族文学确立了一个永久的文学母题。他们从《圣经》中习得风格理论,灵活变通地广纳先进的人文思想,从而促使美国民族文学从孕育它的众多伟大的文学中脱颖而出。因此,清教徒的文学思想在更深的层次上仍将给予走出清教幽谷的美国文学以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晨 《兰州学刊》2008,(12):191-193,102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口头文学一直是北美大陆上的主流文学。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印第安人受到血腥残害,印第安民族的文学也一同受到了扼杀。印第安文学传统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印第安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全面复兴。美国印第安文学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是美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垮掉派”文学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垮掉派”同现代主义的关系,探索了美国“垮掉派”文学在题材、思想、风格和形式方面对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英进,1984年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毕业,1987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后。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旅美分会主席、富布莱特基金会中国研究员。现任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学系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电影批评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英文书籍八部、中文著作六部,在美、欧、澳、中、港、台等地的学术期刊与文集发表了中英文论文一百多篇。2008年4月,在美访学的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李凤亮教授采访了张英进教授,就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本刊特发表该学术访谈稿的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高博 《学术探索》2016,(4):82-86
实用主义是美国主流文学中的一种,它以实用主义作为精神基础,通过文字来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含义深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本文将以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实用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学性质、文学价值、文学交流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问题,力求对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实用主义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更好地了解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二战后在美国兴起一种文学思潮。本文概要分析了美国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原因及各个流派创作特色,并提出随着美国多元化文化的发展,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将进一步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冒现的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应该从20世纪70年代算起,而发展到1990年代,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也标志着华裔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冒现的文学"这一概念是针对新兴的文学而提出的.在冒现的文学中,总是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内容,而且还在不断向霸权挑战.惟有当代华裔文学才真正触及到了沉淀在华裔中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依据"冒现的文学"的概念,对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简单的梳理的总结,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兴盛的原委,认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在经历了发展后,正在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近20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对紧随美国批评动向的“台湾视角”和中国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中国”情结进行了评析,指出要深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必须摒弃地域上的偏见和政治、文化上的歧见,以华裔族群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文学想象等因素综合铸就的文学母题为切入口,以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联盟”,突破研究者内部的歧见和纷争,使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和认同更加明晰化。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读者以为美国代表性的文化只有好莱坞电影,甚至以为那里是文学的沙漠,即使是一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对美国文学的了解也仅限于海明威等寥寥数人。实际上,美国文学史上群星闪烁、熠熠生辉。造成人们不了解美国诗歌的原因,其一是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掩盖了它文学上的成就:其二是欧洲是西方文学的发祥地,其文学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其三是要深入了解美国文学还需要一些“窗口”。而李正栓、陈岩教授所著《美国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正是这样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要裔族文学所承受的重压是美国主要裔族遭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真实写照。美国华裔文学中"赵健秀和汤亭亭之争"和美国黑人文学中"鲍德温对赖特的反目"是裔族作家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各裔族文学施加重负的环境里,在引领各裔族文学试图挤入主流文学并承担各裔族文学生存和发展重任的过程中因采纳不同的路线争议所致:前者表现为坚持裔族属性的二元对立还是二元融合;后者表现为坚持暴力反抗还是温和手段。承受重负的美国犹太文学引发了一批美国犹太作家对契约论的质疑,他们的质疑虽然含有号召犹太民族理性地、能动地看待上帝、反思自我的意图,但核心意图在于揭露宪法和法律形式比较健全的美国撕毁了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犹太民族之间的契约。  相似文献   

19.
西语裔美国文学分支众多,书写题材多样,近年来成就卓著,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综合考察各个分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文学传统和现实观照之间的协商是当今西语裔美国文学的总体态势。身份构建、文化适应等传统文学主题与当下的移民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相结合,使得文学书写更具时代性。21世纪西语裔美国文学更加着力于“族裔性”和“美国特性”之间的关系,“美国经历”和“美国身份”是书写的核心,凸显出该文学分支对于充实“美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加拿大英文小说随着加拿大的创立、发展、强大而经历了产生、发展、形成几个阶段.从加拿大英文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加拿大发展、壮大的轨迹,可以看到加拿大人民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形象,可以听到来自北美的开拓,奋进的呼声.加拿大英文小说是一部生动的、完整的加拿大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