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它所反映的集体式生产方式保留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为解决后现代文化的危机打通了一条通道.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契合点提供了实践例证.南宁国际民歌节也是中国把优秀文化成果推向国际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瑶族传统民歌<呤啰啦嘞>从曲调风格和衬词内涵,作了音乐理论分析,同时还对这首民歌的人文背景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研究,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运用现代创新技巧创作了系列作品,达到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卓颐 《民族论坛》2012,(24):107-109
传统音乐正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特别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音乐文化濒临消失的危险。本文以闽南民歌的传承为例,分析现状与原因,并立足文化的本质,提出富有针对性的保护之策。  相似文献   

5.
杨盛龙 《中国民族》2008,(12):96-97
唱响民歌节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啰湾又多。” 一首悠扬的山歌,荡着竹排,从缓缓流淌的漓江波光中飘出。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一首悠扬深情的民歌,从歌仙刘三姐古老的传说中飘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观点以及发展的思维,主要通过民歌的历史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阐述,对民歌的渊源、形式、种类、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揭示出,民歌是一切音乐发展创作、创新的基础,是民族音乐丰富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个案,从延展化创意、精品化制作、审美化展示、立体化宣传、市场化运作五个方面,探讨广西民歌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河民歌,作为中国古代运河文化的文艺形态,主要指依托大运河而生、辐射至大运河周围地区的船民、渔民、农民及各种手工业者所创作、传唱的民间歌曲,反映了运河沿岸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质朴深沉的思想感情。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刊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河文化研究日渐成为热点。[1]在运河文化研究日渐纵深化过程中,学界对于运河民歌的关注目前还处于资料整理阶段,如何从历时和共时维度对运河民歌的历史脉络、美学特征、价值意蕴进行深度探究,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普通民众思想、感情、信仰等内在思维内容以及社会变化、地方风俗等外在现实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尔多斯民歌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承保护做得很好,传统曲目、反映地方风情的曲目在民间广受喜爱、充满活力,所以通过考查鄂尔多斯民歌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清末以至于近代以来地区婚恋风俗中的一些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劳作等形成的。对藏族的民歌进行研究,有助于对藏族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解。在对藏族民歌的特点了解基础上,对藏族民歌的文化价值进行总结,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出如何进行藏族民歌传承的建议,以此来达到促使藏族民歌更广泛流传,让人们所接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爱晖  唐莉敏 《民族论坛》2010,(6):50-51,47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收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本文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比喻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民族音乐是研究和发展蒙古族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留传承比较古老文化遗产的重要特色区之一.科尔沁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和种类比较多,尤其调式调性的功能上转调和移调从容自如,很有发展性元素的旋律去让作曲家来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大型音乐创作中适合引用和改变.建国以来在独唱、独奏、合唱、歌剧,电影、交响、现代等等很多种音乐作品里使用过.本文通过选用近代中国音乐创作作品中的最经典作品来分析和介绍、论述科尔沁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的融入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回归草原有人说一个民族就是一首歌,这话说得有一点绝对。可是,假如你对一个民族一无所知,那么了解它的最好最方便的途径兴许就是听听这个民族的民歌,从民歌里面你可以感知到一个民族最内在、本真的东西。我从2003年以后就主动地回归草原,不是作为草原的客人,而是作为主人去管理一片草场,去放牧一群羊儿,去深深呼吸草原上或潮湿或干燥的空气,去坐在草坡上看着朵朵白云不停地变幻,于是,渐渐触摸到草原民族和民歌之间的血肉联系,渐渐清晰地感受到蒙古民歌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蓝天、白云、骏马,这是我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蒙古人时,对…  相似文献   

14.
对桑植民歌音乐形象与音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离不开对其音乐特征的剖析,要对桑植民歌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对桑植民歌艺术特征的充分理解与系统把握。本文通过对桑植民歌所呈现的音阶调式结构的完整性,节奏的灵活多变性,旋律发展的多样性,结构曲式的非对称性等这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认为民间音乐特征就是民间语言的一种高度概括与表达的"修辞活动"。桑植民歌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特征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土家族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艺风 《民族学刊》2010,1(2):118-120,165
羌族二声部民歌酒歌是一种多声部民歌口头传承的艺术。随之把演唱多声部民歌的人定为表演民俗音乐本质的传承者。通过口传过程发展下来的音乐传统的生成物说成民俗音乐时,形成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要素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种。第一,具有连接现代与过去的传承性;第二,由个人或集体的创造性运动中生成的变异性;第三,根据人民群众对至今保留下来的音乐形态做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王磊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37-138
通过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的钻研进行对作品描述、歌颂性歌词和嘹亮、悠扬旋律民族性的探讨,展现了蒙古族歌曲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并对曲式结构和创作理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歌曲的地位和价值,使创作和演唱者更对这首作品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南、北侗族音乐形态及传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聚居地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但其先民均来自古越地区,南、北侗族是同源同宗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地域地貌、方言语调、生活习惯和受周边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影响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发展路径,导致了两地民歌形态和风格出现差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将对南、北侗族的音乐形态与传承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依孜 《民族论坛》2004,(8):56-57
今天,摇滚有点过气,电子乐总让人心生隔膜,R &B作为年轻人的专利,哼哼哈哈嗯嗯呀呀,刚出道就有人说简直是对音乐的作践与扼杀……然而,2004年,针对民族音乐的各样概念与实践,却是一波接一波,有人预言它将成为今年音乐圈的主流话题。 等     原生态:  民歌擂台赛,越土越吃香 引子: 2004年8 月20 日至25 日,第二届中国南北民 的歌擂台赛将在山西左权县举行。本届赛事由中国民族民间文 泰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 热心、山西省文化厅等共同主办,是全国鲜见的纯原生态演绎的大型民歌…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音乐,用以表达情感、歌颂美好事物、传承文化典故、描述生产生活.达斡尔族的民歌类型划分清晰,主要有萨满、山野歌曲和叙事歌,歌曲的题材十分丰富,演唱风格多样,是一个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值得进行良好的保护并进行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舟曲藏族民歌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曲藏族由于地处主流藏族文化的外层区域,且其生活环境大都是在深山丛林和高山地带,因此他们传承和发展了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于主流藏族文化的本土民族文化,其中的音乐文化是最典型、最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部分.当地的民歌长期以来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文字和语言相脱节的原因,音乐种类的名称、来源及其原意已不被人所知.本文针对以上这种情况,结合当地的藏语发音,试着从当地人的习惯称谓及不同的曲调形式对民歌种类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