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顺 《领导广角》2002,(10):31-31
日前,笔者游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目睹过三堂正门一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好一个“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我不禁心头一震:区区一个内乡县令,远在干古之遥。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工作的多重性质决定了领导干部的多重角色,在家庭、单位、社会上的多种角色也赋予了领导干部多重责任、义务与担当,演好领导舞台上的"非领导"角色,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修养、艺术、魅力与深度。一、群众角色,接地气永葆本色河南内乡县衙对联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凝结着古人对官民关系内涵的思考。对领导干部来说,"自己也是百姓"的政治命题,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得到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给官员念的对联,深刻揭示出为官从政,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履职情况会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导向作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成效。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必须勤政务实、实干苦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发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近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强 《领导文萃》2014,(22):65-67
正一"官不聊生"是个新出现的词。最初说出这个词的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她说:"为官者一方面要殚精竭虑地为民众服务,无疑会筋骨劳顿、心志疲苦;同时还得面对百姓、媒体的监督,自然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筋骨劳顿、心志疲苦,再加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还不是官不聊生吗?"龙应台任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是当过官的人。也许她在当官时"筋骨劳顿、心志疲苦",感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即使如此,最多也只能说自己当官不聊生,而不能说官不聊生。理由很简单,一个老百姓或极少的老百姓不聊生,不能叫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6.
腐败不反,社风难正;官赌不刹,赌风难禁。禁赌理当先刹官赌!官赌为腐败的典型表现之一:官赌祸害无穷。百姓对赌官深恶痛绝。从媒体披露的大量官员赌案看,其情节和数额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有的官员嫌国内赌博不过瘾,还要互相攀比.出境豪赌。他们一掷何止千金?十万、百万、千万地挥霍,大把押注,毫不心痛。成克杰等一批高官都曾出境豪赌过。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等人.在澳门葡京赌场就输掉1亿多元,  相似文献   

7.
正官员履新时,往往能够引起民众和媒体的关注,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有所期待也可以理解。然而,官员离任时却常常悄无声息,似乎人走茶凉。当然,例外并非没有。如果官员发表了离任的惊世之语,或者出现了百姓送官的壮观场面,那么,想不引起注意都难。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离任犹如一面镜子,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老百姓看得最清,百姓也会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官员的态度。吊诡的  相似文献   

8.
循吏与酷吏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 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吏时,收税看百姓的  相似文献   

9.
<正>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人民群众对为官者的褒贬总离不开道德人格的评价。为官从政最要紧处是道德。人品修养是为官立业之本,要做百姓喜爱的好官,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1)中共河北省委部署的"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活动,正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做百姓喜爱的好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2)官由人做。要想做受人称赞的好"官",必须先  相似文献   

10.
出事之后     
《领导文萃》2006,(1):113-113
没出事的时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都说此官讲义气、重感情;出事后,转而都说他贪婪成性,腐败透顶。没出事的时候,大大咧咧,称兄道弟,都说此官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出事后,转而都说他庸俗不堪,官不像官。没出事的时候,说一不二,老大自居,都说此官工作有魄力,敢做敢为;出事后,转而都说他专断独行,胆大妄为。没出事的时候,逢年过节,访贫问苦,都说此官心系百姓,是个好公仆;出事后,转而都说他沽名钓誉,擅长作秀。没出事的时候,附庸风雅,勉强涂鸦,都说此官是书法大师,当做墨宝;出事后,转而都说不堪入目,视若“牛皮癣”一铲而快。没出事的时候,口若悬…  相似文献   

11.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12.
戴传利 《决策》2015,(Z1):90-91
提高官员在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可以有效地缓解百姓"告官不见官"的不满情绪,为民、官对簿公堂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官员了解本级政府或者部门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对官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最生动课堂。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如广东高院通报称,2013年新收案件9079件,较上一年增长18.17%;2014年新收案件12677件,较上一年增长了39.60%。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14年全市法院收案46万余件,结案近45万  相似文献   

13.
<正>求通民情愿闻己过对联作者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一生为政、为学建树颇多。此联劝慰为官者不仅要"求通民情",同时还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多做事,少犯错。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此联为梁章钜所作。梁章钜,清代文学家、楹联专家。这是为其好友余小霞为官赴任时所作的相勉联,劝慰好友要保持自己的品德操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  相似文献   

14.
提高官员在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可以有效地缓解百姓“告官不见官”的不满情绪,为民、官对簿公堂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官员了解本级政府或者部门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对官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最生动课堂。  相似文献   

15.
庸懒之害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10,(23):22-25
<正>《阅微草堂笔记》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当官的死后在向阎王爷报到时,吹嘘自己为官廉洁,所到之处,只饮清水一杯。阎王听后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算好官,那么把一个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决策探索》2010,(15):60-60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犹如送瘟神一般;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7.
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相似文献   

18.
"官"随"观"转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识。但有一种人观念意识中掺杂了太多的其他成分,受到太多的羁绊,这就是官。人在江湖,固然身不由己,人在官场则更多的是心不由己。官的观念最易受上级影响。上级也是人,但在许多官的眼中又不仅仅是人,而是权力的化身,因而也是“真理”的化身。不管自己原先有什么想法,也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一旦上级发了话,马上就要与其吻合,稍稍慢了点心中就会不踏实,怀疑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怨自己没有及时从上级的片言只语中嗅出点味道来。中国历来有权力崇拜的习惯,把上级或管治一方的官员称为“父母官”,其实父母恐…  相似文献   

19.
<正>"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只因现场才有真知,才能摸实情,才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一线。在开会时"溜",只因不唯上不揽功;往群众中"凑",只因心中有百姓。把百姓看得大、把自己看得小,只因时刻牢记宗旨、践行宗旨。  相似文献   

20.
记者: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发挥如何,对该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引用清知县欧阳霖的几句箴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你认为县委书记的作用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