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 《山西老年》2014,(11):1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没有想到,我手里的这枝“玫瑰”,竟然是我订了12年的《山西老年》。 6年前,我的邻居张然病了,他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儿子在加拿大,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我看他可怜,就经常去他家看望他,给他带点老伴做的好吃的。渐渐地我们由仅仅是认识的邻居变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2.
杨新生 《老友》2015,(4):39
1996年11月22日黎明时分,孙子呱呱落地。我和老伴喜不自禁,这可是第三代啊!有民谚道:孙呀孙,隔一村。我和老伴并不这样想,反而觉得隔代更亲。恰好,孙子满月后,儿子和儿媳妇双双到外地读研,远离家门。孙子放在家里,由我和老伴照顾便顺理成章了。为了照顾好孙子,老伴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3.
隔壁李老头到在外地的女儿那儿养老去了,临走,他把房子租给了顾叔,于是我和顾叔成了邻居。 顾叔年过花甲,人清瘦却精神,手脚干净利落。刚搬来那两天,里里外外爬上爬下,打扫卫生,收拾房子。之后,他来到我家串门。聊叙间知道,他原是一国营理发店的一个手艺很不错的理发师,前几年退了休,老伴也早已去世。退休时,儿子和媳妇为他租了间门店,想让他“发挥余热”补贴他们,他不干。儿子和媳妇又想让他在家好好侍弄孙子,提提菜篮子,他也不干。他不声不响跑到这条僻静的小巷租房独住。为此,儿子和媳妇跟他闹翻了。  相似文献   

4.
天籁之音     
年仅5岁、聪明又懂事的儿子意外夭折了。悲痛的父亲在儿子去世半年后仍伤心欲绝,不能自拔。一天,神情黯淡的父亲坐在家中狼藉一片的地板上发呆,他无意间在儿子的玩具中看到一部旧手机。那是他拿给儿子玩的,成了儿子众多的玩具之一。他把手机握在手中细细端详,好像又看到以往儿子和他抢手机玩的情形。他打开手机盖,下意识地按下启动键,手机竟然还有电,他看了看面板上的显示,上面显示出一段他没有听过的录音信息。父亲感到很奇怪,手机里面的卡早就作废了,怎么还能接到信息呢。他按下播放键,把手机贴到耳畔,手机在稍有停顿后,突然从里面传来一…  相似文献   

5.
刘希 《老友》2015,(1):42
儿子在北京念完大学后留在北京工作,我和老伴本指望他能回来安家立业,让我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但他说在北京生活习惯了,以后就在那里安家落户。我想到我和老伴将会在人生一半的时间里过着空巢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老伴倒是看得开,常安慰我说:"儿子长大了,有他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必要绑住他的脚。"尽管这样,我对儿子的怨气还是不能一下子消除。为此,我还跟儿子吵了几次。本来退休  相似文献   

6.
李健林原是一名解放军军官,前年退休后他主动担负起家务活儿,而让从农村随军进城的老伴能放心地从事居委会工作。据了解,这种老太走上社会,老头进入家门的现象,如今在北京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30多年前,他身患脑血栓,中风不语,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2018年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先后十余次与老伴坐车(老伴不放心他一个人去)进城找县社机关党支部、县老干部党委、县直工委、组织部,补交了1700元的党费……他叫孙福海,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和平年代失联党员的优秀答卷。组织失联,思想不能失联孙福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938年出生在山西新绛县横桥镇东柳泉,1958年入伍。  相似文献   

8.
逸明 《老友》2010,(8):49-49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同病房的是一个很胖的老头,说是老头,其实也只有50岁左右,名叫扎里·布尔,是瑙鲁人。扎里患的是高血压和心脏病,另外还有严重的糖尿病,但是他的饭量仍然很大,一天要吃上五六顿。医生告诫他这样很危险,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背着医生偷偷地吃些零食。负责照顾他的是两个儿子,长得和他同样肥胖,也有着严重的糖尿病。扎里和大儿子都在矿上工作,小儿子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花起钱来却随意得就像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2)
问:我和老伴置有6间私房。十年前老伴去世,其后不久,我对这6间私房进行了分割,分给两个儿子每人2间。我现已年近70,丧失了劳动能力。本想两个儿子能很好地孝敬我的,不料他  相似文献   

10.
张志松 《老友》2011,(10):41-41
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手下有10多名员工,可谓事业有成。 一个月前,儿子打来电话说请我和老伴去外地旅游,景点任我们选,他可以开车陪我们去。我想也不想就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和老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并且爱上了这里。  相似文献   

11.
王医师:近一段时期,因为儿子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我和老伴心情特别烦闷,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和老伴住房比较宽敞,儿子又是独生子,所以儿子结婚后我和老伴就提议他们小两口和我们住在一起,互相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可时间一长,不和谐的音符就出现了。儿子和儿媳时常会因一些小事争吵,  相似文献   

12.
刘绳 《百姓生活》2008,(10):22-23
近日,听到两件有关老人和老窝的事情,感想很多。胡老伯的儿子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新房,一再动员他和老伴去同住,说是便于互相照顾。老两口觉得小两口有孝心,收拾行装住进了儿子的新居。新房  相似文献   

13.
宋绍武 《社区》2012,(18):51
去年入夏,为方便接送读重点小学的孩子,我和大姐换了房,她家位于老城区的一幢旧宿舍楼里。搬完家,大姐特意嘱咐我:"对门的老郑头有些怪,特爱管闲事,最好别惹他。"时间一长,我从旁人那里得知,这老头的确有点"怪":他老伴走得早,之  相似文献   

14.
儿子搞装潢,当地村镇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用户频频慕名光顾,三村五地的工匠纷纷集于他的麾下。儿子这样有出息,我这个当老子的心里自然十分欣慰,但同时也更为儿子的事业能不能常兴不衰而挂心。因此,我特意为他策划了个“十六字训”,让他身体力行。这十六字是:本分做人,诚信经营,轻财重义,事事问心。儿子挺高兴,让我用隶书裱成条幅挂在墙上,说是要作为“座右铭”。可是,过了些日子,有一天我又跟他谈论这个话题,他却神情浮躁,还看着我发笑。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老伴讨教。不料老伴一听,笑得两眼流泪,说:“怪不得人说傻瓜无心,原平街上…  相似文献   

15.
曾颖 《社区》2005,(18):58-58
孙三不当小偷已经很多年了,但家乡的人们仍然把他当成小偷。他于是便离开了老家,唯一的行李便是刚满5岁的儿子乔乔。这可怜的孩子是在他服刑的第2年来到人间的,孩子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便不知去向了。孙三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儿子4岁生日的前两天,那天他刑满出狱,邻居王大妈把他带到孤老院领儿子。他永远都记得  相似文献   

16.
儿子看见老伴的鞋已经很旧了,便说:"爸,我给您买了双鞋,下次带来。"过了大约半月,儿子果然提着一双新鞋,说是给老伴买的鞋。儿子工作总是很忙,把鞋放下就走了。当天晚上,老伴满心欢喜地把鞋盒打开,把里面新鞋拿出来,放在手里仔细端详,鞋的样式很漂亮,鞋面锃亮,一看就是上等牛皮做的,可是穿在脚上一试,感觉有  相似文献   

17.
正疯子在胡同里不起眼,但谁都知道他,而且给人的印象都非常好。提起疯子,善声盈耳。我父亲就说,疯子人性好,他不是真疯,"文化大革命"失踪,回来就成这样了。疯子姓金,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知道姓的,叫他金疯子,满人。他父亲是皇宫里的大厨,可有名了!北京几家有名的饭庄有请,老头不去。老头这点手艺自然传给了儿子,就这么一个独生子。老头的媳妇据说是个妓女,生下金疯子就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 有位家长说,他读五年级的儿子要求买一部手机,为的是和同学联系方便。一方面,他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用手机,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用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如果不给儿子配又担心他和同学疏远。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老刘立下遗嘱,表示他和老伴去世后,房产由小儿子刘成继承,老两口生前由刘成赡养。后来,老刘的老伴去世了,老刘又与秦女士结婚。两人约定,婚前双  相似文献   

20.
一洲 《老友》2008,(3):23-23
有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他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3000多元,独生儿子一家的收入也不低。按理说,他可以衣食不忧,颐养晚年。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守着"苦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