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引自1994年秋以来,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秋,在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陈尚君、汪涌豪H先生合作撰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节要)》,提出:《二十四诗品哟作者是明代嘉禾人怀悦。1995年3月16日,上海《文汇报》策8版,有篇报导,题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中说:陈、汪二先生在们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件“指出:《二十四诗品刷真正作者应为明代景泰间嘉末人怀悦。”1995年9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年会上,陈、汪二先生又提出他们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2.
关于万历《山西通志》的一些问题薛愈《中国方志大辞典》148页有这样一段话:“山西省部份,有明代万历《山西通志》一种,系明李维桢修纂,该志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未及时雕印,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梓行。故著录学界对其纂修...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徽州茶崛起的时期,松萝茶作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屡屡见载于古籍,如《茶录》就有这样的评价:“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新编《休宁县志》也载:“全国最早名茶之一的琅源松萝,于明隆庆时(1570年左右),由僧人大方创制。”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的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以“黎”作为专有族称记载黎族以来,历代有不少文献记述黎族的社会生活,如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都广为明清的著述(尤其是明清的方志)所征引。明代汤显祖的《黎女歌》,是描写黎族习俗较为细致而又少见的诗篇。然而,对于《黎女歌》的民俗学意义,在黎族研究与汤显祖研究中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分析《黎女歌》中所描写明代黎借以及汤显祖对待黎族的态度。汤显祖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贬官徐闻典史,随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相似文献   

5.
诗坛巨擘词林宿望——明代蒙阴诗人公鼐李芳元一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谥文介,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朱彝尊在《明诗综》中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诗于万历,则三齐之彦,吾必以公文介为巨擘焉。”王士礻真...  相似文献   

6.
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增订本)中的明代“史孟麟”条说:“史孟麟,……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创建明道书院于南京。”(第873页)实际上史孟麟创建的明道书院在他的故乡宜兴,而不在南京。据中华书局1985...  相似文献   

7.
明代哲学真理观陶清1.明初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和“天理”真理观的确立明成祖永乐十三年(公元一四一五年),《五经大全》(一百五十卷)、《四书大全》(三十卷)、《性理大全》(七十卷)相继纂修完毕。这三部大全的修纂及其完成,标志着明初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的逐步...  相似文献   

8.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冯文楼据高儒《百川书志》记载,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刻本,在书名前当冠有"忠义"二字,此也即李贽所谓"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者(《忠义水浒传序》)。这一命名,实际道出了横贯于小说叙事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探解国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从它问世以来,历代进步文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明代王世贞曾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危言》),清朝沈德潜称其为“古今第一长诗”(《古诗源》)。但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未能真正揭...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万历年间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版画作品“图绘精妙”、“灿烂光华”。(傅惜华:《明代书谱解题》)“在那四十八年间,不仅保存的插图本特别多。而且也门类繁杂,包罗万象,为研究封建社会最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总序》)徽派版画集《程氏墨苑》是其中最佳作品之一。《程氏墨苑》,明程大约编撰。程大约率幼博,号被野,别字君房,又号立玄子、守直居士、墨隐道人、独醒客等等。他是徽州墨商,开设还朴斋、宝墨斋两家墨店。他也是一位文人,曾官鸿肿寺序班,《四库》存目收有他的《程幼博集})…  相似文献   

11.
融考据辞章义理于一炉──评《初唐四杰年谱》王兆鹏初唐四杰,才高位下,虽声名远播,然生平事迹,多湮没不闻,以致于明代专研唐诗的胡震亨也慨叹:“四子轶事,不少概见。”(《唐音癸签》卷二十五)自有清至当代唐诗学者的相继努力,四杰事迹方渐彰显。清人姚大荣的《...  相似文献   

12.
商辂的生平及政治思想初探鲍艺敏开创我国明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连冠”(解元、会元、状元),且历任英宗、代宗、宪宗三朝重臣,这位杰出的人物就是商辂,后人誉为“一代贤相”。李贽《续藏书》评曰:“(商)辂丰仪山峙,与王文、陈循、高谷、彭时、万安、刘吉先后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和19世纪法国雨果的《欧拿尼》(1829年),是中西浪漫主义戏剧的巅峰之作。它们以人性之“情”反对封建主义之“理”,让觉醒了的具有“自我”个性的人,冲决各种阻力,勇往向前。这两部浪漫主义剧作,昭示了新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明代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崛起,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被人并称为“四大奇书”(李渔《三国志序》)。固然,这四部小说的故事素材来源甚早,除《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故事演绎之外,《水浒传》和《西游记》源自宋、元话本,《金瓶梅》则是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引子并移植、借用其他话本故事而成。然而,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长篇小说,无疑是明代中晚期的产物,而长篇小说突然在其时大量出现这一小说史乃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的形成,则显然与文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15.
文中考察了日本明治时期的三百多部北京官话口语课本,认为从编写特点上看,应该分为三个时期:沿用唐通事时期的南京官话课本;参照《语言自迩集》编写的北京官话课本;独立编撰的北京官话课本。文章认为三个时期的北京官话口语课本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就文献的语言学价值来说,独立编撰的北京官话口语课本所使用的语言最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是一门学问。由“名”之字义引出的“字”(如岳飞字鹏举)都是既定的,即是父母给定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作为人名之外的“号”则是另起的或后起的,是自称的或自号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并由此在人间著述书札以“号”代名。怀着这种常识,在重读《明儒学案》之余,发现这种起自于晋宋时期的自“号”风气(见《日知录》卷二十三《自称字》),在明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致使黄宗表在编《明儒学案》目录时往往将“号”置“名”前,出现的称呼竟然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勘误(四)武秀成卷八《玄宗本纪上》:“(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玄宗)封楚王。”(165页)按:是年不闰七月,而闰正月(《千唐志斋藏志》上册《公孙夫人(平)墓志铭并序》亦载“垂拱三年闰正月”),“七”盖“正”字之误。《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9.
中古音的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是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目前对疑母演变的详细规律还不十分清楚。反映五代末初时期汉语官话语音的《尔雅音图》是考察这项音变的一项珍贵难得的重要资料,全面考察这项资料的疑母例可有助于我们对一问题的一个专门探讨。目前,我们对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的一般认识有这样三点:1、疑母在洪音(中古一、二等)前多保留,在细音(中古三、四等)前多消失。2、部分疑母在开口三等韵母前变为n一声母;3、疑母演变的若干不规则现象多是因为方言的影响所致。即该方言不…  相似文献   

20.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