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珍惜当下     
我的父母来自安徽的一个小村庄。他们很早就来上海打拼,并生下了哥哥和我两兄妹。从我记事起,一家四口就挤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阁楼里——这也是我们家所租店铺的阁楼。阁楼虽小,但有家的气息,我们也不觉得苦。童年时,我和哥哥一起在店铺和阁楼里玩耍,闯了祸一起接受父母的批评,有好吃的一起分享,日子过得比较欢乐。但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2.
小波 《社区》2009,(32):27-27
我3岁那年,父母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12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相似文献   

3.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毕宁宁 《社区》2005,(13):56-57
姐姐毕淑敏成了名人,在报纸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文章,在电视屏幕上也不乏她的身影,朋友们都在赞叹她的成功,我从心里为有这样一位姐姐感到自豪。我们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的家庭,三个孩子中姐姐是老大,我是老二,家中唯一的男孩儿是我们的弟弟。在姐姐不满10岁那年,父亲被一纸调令从总参某部调往新疆军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几天之后,爸爸就离别妻儿老小,只身奔赴了边疆,抚育三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当时妈妈的工作单位离我们家骑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中午不能回来,于是姐姐就带着我和弟弟在食堂吃饭。也正是从那…  相似文献   

5.
丁宁 《新天地》2016,(4):28-29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心里很烦,您能不能帮我排解一下.我有个胆子很大的女儿,也是我们家读书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上完高中,就离开家到城里打工了.几年以前,我想办法把她找了回来,让她和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订婚,我想让她有个归宿.她一百个不愿意.她在门上留了个条子,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6.
法律顾问     
《社区》2004,(3)
我哥哥的儿子可以继承房产吗辽宁省阜新市读者陈立波来信问:我有一个问题想请贵刊专家解答。我哥哥与前妻和儿子原住在一套公房里,后来我哥哥的前妻病故,他的儿子也已结婚,就搬出了此房。不久前,丁女士与我哥结婚,继续住在这套公房里,两人感情融洽,双方工资合并使用。房改后,我  相似文献   

7.
女儿的江湖     
杜利平 《可乐》2010,(9):15-15
周末,女儿薇薇从寄宿学校回来,带着一个农村的同学月月来家玩。中午,我给她们炖了土豆排骨,拌了黄瓜凉粉。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是油,满脸是笑,坐在对面的我看得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8.
水滴 《百姓生活》2014,(12):41-42
37年前,已有6个女儿的父亲捡回一个残疾男弃婴。因为父母偏爱这个没有血缘的弟弟,姐妹们早先对父母颇为不满。后来,随着姐妹们渐渐长大,她们理解了父母的大爱。在父母离世后,面对父母遗产和残疾弟弟,姐妹们做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选择——把父母遗产全部留给残疾弟弟……父亲捡回的弃婴成为家中宝李洪仁出生于1938年,是大庆林源输油公司工人。  相似文献   

9.
我叫刘麦儿,75岁,老伴比我小两岁。37岁的那年,我收养了因父母离婚出生不到8个月无人抚养的女孩,给她起名叫刘乃香。我家很穷苦,雇不起奶妈,老伴只好用小米加工做成米糊糊喂她,就这样把乃香养大成人,并一直供养乃香高中毕业。后因车祸,乃香没有考上大学,便到本村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乃香18岁那年,她后嫁到太原的生母多次来信叫乃香去太原走一趟,乃香在太原住了几天。据乃香回来说,生母劝她去太原找个对象,并给她安排上个工作,免得在山村里一辈子受罪。乃香回答:“你生下我不到8个月,就丢下我不管,我父母把我抚养…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上有两个哥哥均已结婚,父母也都80多岁了。哥哥嫂嫂总是借口忙,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前几天他们突然来家要父母立遗嘱,要求父母把现住的房子由他们继承。父母听后心里很难受,吃不下睡不着,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立遗嘱,怕他们今后不管,如果现在立遗嘱  相似文献   

11.
恋物女子     
她生命中的男人似乎都是更多地属于外面的世界,家只是他们的港湾。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出差,母亲料理家庭里的全部,照顾她和两个姐姐。 父亲只要出差回来,一定给母亲和她们姐妹仨带礼物,有时哪怕只是一人一双丝袜,也会让盼归的她们欣喜。那时候在她的生活中,有一种没有具体时间但是却可以命名的节日。那就是“盼望父亲回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军人的女儿     
夕阳一下子沉落到山下,天色暗了,父母还未回来。独自在家的薛甜盼着父母归来,只有当父母回来时,家里才有温暖,才有欢声笑语。可是身为军人的父母,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对了,让父母一回到家中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吧,让他们回到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吧。想到此,薛甜开始动手做饭了。  相似文献   

13.
1963年5月,侯小英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苍台乡一个贫穷的农家,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全靠几亩农田来维持生活。侯小英自小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哥哥、姐姐为了给她“让路”,都早早地辍学在家务农,这样,她才得以读到高中。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邀请3位嫁到尼泊尔的中国女性到家中包饺子。同胞相聚,分外亲热。身居海外,话题自然多落在对异乡生活的感受上。在我看来她们在此安家多年,有的已创下小小产业,日子该是很不错的,可听到她们自己讲述的故事,我却多少有点意外。 张列娜:15年的路走过来不容易 我叫张列娜,嫁到尼泊尔已有15年,15年的故事一言难尽,一句话:在这里做媳妇不容易。在别人看来,我们有一幢3层小楼,有小汽车,我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诊疗所,生意不错。丈夫马赫斯是个工程师,收入也不差,谁都说我幸福。  相似文献   

15.
王桐 《小康生活》2006,(1):63-63
编辑同志: 我的公婆共有5个儿子,我的丈夫是老四,他的3个哥哥都分家单过了。当初公婆都给了他们一些钱帮助买房。我和丈夫结婚时,公婆手中已经没钱了,便许诺将其住的两套房屋给我们一套,后来我们就一直住在那里。但5年后,公婆的小儿子也要结婚,便说我占了他父母的房产,要我们退出来。请问,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房产,能否算赠与呢?  相似文献   

16.
神机妙算     
二小是我的表弟。说是表弟,其实只比我晚出生两天。 我们都是家里的老二,我上面有一个姐姐,他上面有一个哥哥。从前乡下人家,父母对第一个孩子,都是期盼且欣喜的。到了第二个孩子,那期盼与欣喜的心,已淡了,给予的疼爱,也是有的,却少了细致与周到。我们是那么不引人注目,像野地里的芨芨草。兀自顽强地生长着。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社区》2009,(20):62-62
现在人们对未婚同居的态度已经很包容了,但我还是认为未婚同居不好,只有坏女孩才会做那种事。可是,恰恰就是曾经自认为很传统的我。却有了同居史,这真是不可思议。那时候因为单位离家很远.我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在公司附近租了间房子。开始的时候我和一个女同事两人住,后来那个女同事辞职走了,我就一个人住。所以,父母对我后来和林同居的事并不清楚,因为我仍然是周末回家。  相似文献   

18.
董刚 《社区》2010,(1):58-58
女儿女婿在韩国首尔附近的一个小镇经商,上个月给我添了个外孙,生意上忙不过来,让我趁着探亲的机会过去帮一把,虽然时间不长但也算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相似文献   

19.
我没有哥哥,但是我很感激做过我哥哥的人和还在做我哥哥的人。爸爸的徒弟中,有一个做过我哥哥,我叫他小肖哥。小肖哥后来考上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为我辅导物理,直到他出国留学。我考上大学时,他特意到我家里来祝贺,问我以后学中文了,是不是就不  相似文献   

20.
【像要看透我的一切】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没有故乡的人。 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我留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去三线支援革命建设了。在我后来的岁月,我要么跟着外公,要么跟着父母从一个三线迁居到另一个三线。故乡对我只是个空洞的名字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