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裔美国人赴美之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迁状况进行分析后指出,该族群不但遭受过偏见和歧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其就业状况和受教育程度还不如那些被称为少数族群的亚裔、黑人、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语裔成员.然而,在诸多以少数族群为被保护对象的"肯定性行动"计划中,由于意大利裔美国人被划归到非西班牙语裔白人行列,进而被视为优势阶级的一员,因此陷入了一种困境,即不但被排除在种种计划之外,而且还不得不为少数族群成员让路.可以说,只要"肯定性行动"计划仍旧遵循群体对群体优惠的原则,那么意大利裔美国人脱离困境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作为弱势群体被划归到受惠者行列.  相似文献   

2.
比较种族主义是美国主流社会处理各个少数族裔之间关系的惯用策略,目的是使各少数族裔互相制衡,以维持白人至上的主流利益和地位。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家赵健秀在其批评实践中融入了跨族裔的视野,亚裔与非裔的比较以及在亚裔内部华裔与日裔的比较成为赵健秀文学批评的两大视角。通过比较,赵健秀强调跨族裔联盟的重要性,并为组建亚裔文化联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跨族裔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于尚处于弱势的华/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人时刊》2008,(8):84-85
中国侨网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由亚美商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08年“50亚裔杰出企业家”颁奖典礼前不久在纽约曼哈顿华尔道夫大饭店举行,包括20名华裔在内的亚裔企业家获奖。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22日,美国华尔街华尔道夫酒店里热闹非凡,全美商业发展中心2007年度"50杰出亚裔企业家"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50杰出亚裔企业家"评选活动,是美国非牟利机构、亚美商业发展中心为表彰亚裔商界名家而举办的年度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这个奖项的获得者,代表了美国商界最优秀的亚裔企业家和职业人士。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应邀在颁奖仪式上致辞,并亲手给漂亮的华裔女青年吴晨颍颁发了奖牌。  相似文献   

5.
从流散的视角重审当代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可以看到,非裔美国人是典型的流散族裔,他们身上体现着隐性的源文化、源意识与显性的现文化、现意识之间的分裂与冲突;体现着某种程度上身份的焦虑困惑和游移意识。非裔流散作家以文本游戏的策略重构非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重写了被白人垄断话语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恢复了黑人在多元共存的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术界尽管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看法,但是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外学术界对男性主义,特别是美国亚裔男性的研究则缺少理论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界定美国亚裔男性主义概念,分析美国亚裔男性主义与西方男性主义的关系,梳理美国亚裔作家与学者对美国亚裔男性研究的现状,对美国亚裔男性主义理论进行综合论述,从而探讨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为美国亚裔文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是非洲裔美国文学的一枝奇葩,其孕育和发展始终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生活土壤中,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通过对欧美侦探小说的戏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家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既不囿于欧美侦探小说模式,又具有弘扬非洲裔美国根文化和彰显黑人种族智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解读了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深刻分析处于美国边缘地位的非裔美国人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即在白色崇美主义的洪流中和面对与自己拥有相同肤色种族的同胞时,具有双重意识的他们所处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亚裔美国文学不仅成为了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亮点——老一代作家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新作家不断涌现,其作品也总有一鸣惊人之处。相应的族裔美国文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国内,特别是在近十年之内,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起色。本期编发的美国族裔文学方面的三篇文章,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手材料、观点新颖、探讨深入。美国诺维奇大学副校长黄桂友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学者,在亚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的访谈中,阐释了自己在编辑和撰写系列族裔文学研究著作时的一些洞见,对中国研究美国族裔文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语言的背叛:移民作家的位置在哪里?》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评论著作《移民作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移民作家与代言人、移民作家的位置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诗情画意背后的那段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专门评论越南裔美国文学的学术论文,所评论的《我们都在寻找的那个土匪》是越南裔美国文学中最新的重要作品,在大陆尚无译本。我们希望这三篇文章能够对中国的族裔文学特别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的"布鲁斯-方言"批评理论以黑人的布鲁斯和方言土语解构了西方主流批评话语及其文本模式,拓宽了人们对文学批评及文化的视野,并彰显出黑人文学独具特色的言说方式和"黑人性"特征,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和文本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黑人音乐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关系反映了美国非裔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它在后者的强烈挤压和制约之中形成,却又强烈地影响了后者,它已被认同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1920年代的纽约哈莱姆区为视点,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切面式的考察,旨在证明: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中,在黑人文化无法进入主流话语的情况下,爵士乐成为黑人族群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广泛传播使得黑人得以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它事实上也促成了黑人族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多元化的话语书写历程。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有着互文性和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11月24日,美国一个大陪审团决定对在弗格森枪击非洲裔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尔逊不予起诉,使得该事件再次发酵,引发当地抗议示威和暴力冲突。密苏里州政府宣布圣路易斯市进入紧急状态,2000多名国民警卫队进入该市保卫重要机构的安全。骚乱还波及几十个州上百个城市,美国警察暴力执法一次又一次受到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指责。有人说平均每隔28小时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武装执法人员的枪下。在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后,一些人乐观地认为美国将经历自19世纪中期内战以来,黑人和白人种族关系最为良好和稳定的时期。现在情况似乎是在恶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小说中所体现的对后殖民时代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生存问题,是美国少数民族裔作家们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莫里森小说中展现出的非裔美国黑人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熔炉中坚守黑人文化传统的意义,以及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黑人文化的觉醒,并最终寻找到在跨民族思维下少数族裔文化生存的策略,充分展示了美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辛民 《今日南国》2008,(15):38-39
现任全球第六大投资银行美国贝尔斯登副董事长兼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唐伟,是目前在华尔街职务最高的亚裔人士。很难想象,23年前他从上海来到美国时,口袋里只有20美元,头脑里没有任何金融知识,从餐馆洗碗这样最底层的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