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6,(1):62-68
李白注重从多角度描写人物,故诗中人物形象精神饱满,情韵丰富。他继承古诗比兴寄托的传统,刻画的人物形象含蓄蕴藉,别有一番韵味。他注重人物生活环境的层层渲染和景物与人物感情完美的结合。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使读者领略盛唐人独特的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2.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0,31(2):104-110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写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等的心苦;以心苦的展示,来抒发对战争的否定和反对。  相似文献   

3.
一、大唐一诗侠 在李白“谪仙”、“诗仙”、“酒仙”等诸多美号中,我认为还应再加上一“诗侠”。在唐代诗人中,不仅是他所写的任侠诗篇最多,而且他本人就是唐代有名的一位侠士。且看诗人的自画像: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邀。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叙旧赠扛阳宰陆调》) 从李白自己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头戴高冠,腰佩雄剑,身穿珠袍,坐跨骏马的少年侠士,破纸欲出。这就是“诗侠”李白的自画像。 那么,在李白同时代人的眼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李白的好友“饮中八仙”之一崔宗之写道: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著名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饮酒与其诗齐名,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其一斑。李白一生追求仕途,但又不想走科举之途,只想通过各种捷径以达仕途,但都难以从愿。因此,李白常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心理,在其诗歌中往往有所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求仕心理:自命不凡心理、终南捷径心理、入仕爱国心理、疏财求名心理。从李白酒诗所反映出的心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济世宏愿和豪情侠骨,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失败与痛苦,由于其性格使然,最后诗人不得不在豪放与苦闷中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5.
在盛唐诗坛,李白、李颀两位诗人有较多相似处:两人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且都炼丹服食;二人皆倾财任侠,不事产业.开元时期,李白、李颀都与宰相之子、玄宗之婿张珀有着不同寻常的交谊.天宝初,李白以天纵之才把雄奇奔放的诗风带进京城诗坛,而此时恰是李颀诗风发生质变时期,且其转变后的诗风豪放跌宕,尤其是人物素描诗中对狂诞个性的张扬,最接近李白的作品.可以说:李颀诗风的转变,当较多的受到李白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白集中现存酬赠崔侍御的诗有十一首,除个别诗篇以外,大部分诗篇都写到崔侍御的不幸遭遇,因此可以看出,这些诗中所指的崔侍御应该是同一个人。此人是李白一生交游中很重要的人物之一,搞清楚这个崔侍御的情况,对考察李白的生平思想也很有帮助。可是,崔侍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历来李白的研究者却都没有弄清楚。因此,本文试图对这位崔侍御作较为详细的考辨。  相似文献   

7.
关于《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历来存在异议。敦煌手写本(三种)以及殷璠《河岳英灵集》等诸版本的比照分析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为"天生吾徒有俊才"。据李白与《将进酒》所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二人的交往情形,可推断该诗应创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所载《惜罇空》乃李白传世名篇《将进酒》的原始版本,它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编者、刊刻者等人的改动,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文体从题目到内容都有许多不同,文献整理应以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所载该诗为准。同时,该诗创作于李白被"诏许还山"之后,亦大抵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李白被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李白经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到了长安。然而不到三年,李白就离开了长安,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李白为什么离开长安?从李白的诗中,从李白同时代和后世人的记叙中,可以确认是被“谗”离京的。但是,李白因甚被  相似文献   

9.
童庆炳 《河北学刊》2013,33(4):65-70
本文是对李白《独坐敬亭山》意涵的一次求真的考察与解读。解读这首诗,首先要考察李白与玉真公主的关系,二人是否有恋情之类的情感关系;其次要考察玉真公主的道观修在何处,死在何处,她与敬亭山有无关系;再者要考察李白此诗写于何时,李白当时的遭际和境况如何,在此基础上进入历史语境,才有可能解读此诗的真正意涵。  相似文献   

10.
梁惠敏  孟修祥 《江汉论坛》2004,(11):112-116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诗的音乐性.或以诗配乐,和叶宫商金石,诗歌成为可以歌唱的词;或以诗描写音乐,使这些作品映透着中国音乐美感运思和音乐艺术的特质,显现出对中国音乐欣赏和认知中的诗境、情境、画境;或将自我内在的生命节奏、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化为诗的韵律与节奏,抑扬顿挫,长短有节,风格多样.李白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体现出诗乐合一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我们将它们称为“李白女性诗歌”。这些诗大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1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女性的诗歌的比例要大许多。李白女性诗歌不但多,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唐诗三百首》是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读者公认的。这本唐诗选集名为 300 首,实选唐诗307 首。在这 307 首中,李白的诗有 25 首,其中有 13 首是写女性…  相似文献   

12.
李白《蜀道难》的“兴寄”,前人多加探索,以至穿凿过深,异说纷纭,写作年代也难于确定。其实如果披开无根无据的迷雾,《蜀道难》的兴寄、写作时间、写作特点等,都是可以阐明的。总括前人旧解,大约有这样几种说法:范摅《云溪友议》认为是为了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而作;洪驹父《诗话》则以为李白自蜀至长安,曾将《蜀道难》诗贽见贺知章,又曾见李集一本,下注“讽章仇兼琼也”,因此是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肖士(?)注则认为是讽刺玄宗逃入蜀的失计的。但他们都不是从诗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而是凭一些想象和猜测。特别是肖士(?)竟把诗中“问君西游几时还”的“君”字,解释为指唐玄宗,实在是一种不合情理的武断。我们说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这是无中生有的推测,而当时李白流放夜郎,也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又据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说贺知章所称道的是李白的《乌栖曲》,而不是《蜀道难》,则《本事诗》、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习惯的解释,是把诗中的洞天仙境,讲成作者追求的另一个美好世界,是用来和丑恶的现实作对比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介绍李白时说:“他曾凭借想象,描写幻梦中的天姥山,展现了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表现了他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唐诗选注》也说:“作者通过对他所想象的名山胜景的向往,表现了鄙弃当时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的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  相似文献   

14.
四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诗歌创作检视了一番艺术的想象及想象之美,但是,诗的想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诗的想象与其它文学形式的想象有什么区别?我们却还来不及详加论列,这犹如游览一座名山,还只是从山脚仰望了它的轮廓,它的动人的佳胜,还有待有心人拾级而上,并穿幽入仄地加以探寻。诗的想象的独特形态之一,是比喻;想象之花开放得使万方瞩目的,是比喻。比喻,过去总是只作为与“赋”和“兴”连类而谈的一种艺术手段,总是只作为修辞学书籍中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代人诗中,恐怕没有谁能象李白那样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广为流传,为人乐道,甚至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以至当今的影视屏幕上,不时看到李白的形象。显然,李白传说故事仍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李白传说故事的艺术形态、深层意蕴和文化背景,从历史传播的流向逆反式追根溯源,从而深入揭示这些传说故事的真实意义,可使我们深化对李白现象的认识,或许还能从一种新视角展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白、杜甫在生时遭遇都不好,在政坛上、文坛上都没有什么地位,他们死后,才被统治阶级越捧越高。清乾隆时修《唐宋诗醇》,竟把他二人作为诗家正宗了。但另一方面,批评他们的人也与日俱增了。时至今日,李白的假道士、假隐士及千篇一律的公  相似文献   

17.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李白诗歌的诗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李白的诗讲究自然神韵,直觉占有重要位置,带来语言光润性和意象新鲜感,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具有还原出诗的天然本真的魅力,带来了情感外射和感觉连通等审美效应。李白的用典,是别出心裁的流水方式,往往用多句诗化解一个典故,据有平泻性、放射性和明快流动的特色。李白为诗有时以直觉化解典故,使诗中的文化密度相宜,直觉具有精神深度,用典化出文化真趣。  相似文献   

18.
<正> 李白集中,现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除了两首之外,其余都是在金陵一带写的。这些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行踪、生活和思想,应予注意,这样就必然会牵涉到对崔侍御其人的研究。李白有《酬崔侍御》一诗: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今本李白集在此诗前附有一首《赠李十二》诗: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诗题下注明作者是“摄监察御史崔成甫”。李白还有《〈泽畔吟〉序》一篇。文曰: 《泽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公代业文宗,早茂才秀。起家校书蓬山,再尉关辅,中佐于宪车,因贬湘阴。从宦二十有八载,而官未登于郎署,何遇时而不偶耶?  相似文献   

19.
李贺作为中唐诗坛的代表 ,无疑他是带着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走进中国诗歌的圣坛。他以“鬼诗”、“鬼才”著称 ,然而他对李白、杜甫诗风的继承 ,仍是有迹可查 ,这一点中国古代诗评家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 ,本文试从李贺同时代及其后人评论中 ,论证李贺与李白、杜甫诗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李白《苦雨》诗,全称为《玉真公主别馆苦而赠卫尉张卿二首》。此诗在李集中原以为一般酬赠之什,未曾受到特殊关注。自80年代李白0两人长安”之说①兴,此诗涉及李白开元十八年(730)初入长安一事之有无,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主张确有其事者,以之为力证;主张并无其事者,亦以之为力证。譬如函谷,一方欲以一丸泥塞之,使长安固若金汤;一方则欲去其一丸循以破之,使长安不攻自下。“一丸泥”者何?题中之人事也。双方均在此下功夫,侧重于题中有关人事之考证,而对该诗本身之探索则止于浅表,不知该诗中自有深沟高垒,奇阵伏兵,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