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建 《兰州学刊》2011,(4):101-105
文章基于对中国境内有复句记录的116种不同语序类型的语言统计后发现,这些语言偏正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首先要满足"居端依赖"这一条件,然后才体现为"联系项居中"倾向,这种原则和这种语言的名词附置词的位置存在蕴涵共性,并尝试从跨语言的历史句法学的角度对这种蕴涵共性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偏正复句的变位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言语组织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学界谈这个问题.大多从静止的角度着眼.孤立地研究变位有什么作用.我们认为。评判一种言语形式的高下,不能离开言语环境。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可能偏正复句以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梳理了汉语语序的研究历史,特别是汉语“句序”的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代表我国复句研究最高水平的《汉语复句研究》中的“句序”研究成就。研究表明:第一,小句的排列次序不单单是语用表达的需要,在联结关系、逻辑基础上,在关系词语的使用上都有条件限制;第二,小句句序和小句特性协调统一;第三,小句类型和小句次序有密切联系。“句序”研究充分证明:不能机械地套用短语规则来解释句子,要从句子事实出发,研究其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不是A就是B”的又一种并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A就是B”形式的复句或紧缩复句,公认的看法:有的是选择句,有的是并列句。在公认的选择句中,仍有一类其实并非选择句,而为又一种并列句。这种并列句的语义特征,与其它的选择句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6.
和普通话比较,邵阳方言双宾句存有两种语序,一种是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居后的双宾语序Ⅰ,即S+V+O直+O间;一种是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居后的双宾语序Ⅱ,即S+V+O间+O直。动词的语义特点与双宾语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进入言语链的语句,都处于一定的语言序列中,而其中作为下句的语句,则必须与其上句连贯,即具有语义上的关联。这意味着,进入言语链充当某一语句下句的的语句是有条件的。目前,论者们通常把上下句具有逻辑关系看成是连贯的条件,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的话,却可以提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获得这一条件,生成与上句具有逻辑关系的下句,在这种逻辑关系的形成过程中起规定作用的规律是什么。现在,对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人分成说明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及并列关系等七种。本文拟从这七种逻辑关系的形成着手,探讨一下言语链中下句与上句构成某种逻辑关系的一般规律。我们先考察一些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8.
魏红 《学术探索》2012,(4):146-151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语序结构的动态性特征及其制约机制。具体分析了汉语小句中动词前处所项和与之共现率较高的施事项、时间项、与事项、工具项之间的语序关系,讨论了各种语序制约条件并认为它们处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的等级序列上,该优选评估机制能够比以往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地解释汉语动态语序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紧缩句可按一般句子去分析,而不必先论来历.(1)刚装上车又卸了下来.(张静主编《现代汉语》)(2)一问三不知.(3)你去我也去.这类以往叫作紧缩句的句子去掉句调,剩下的短语有个共同特征:多核心(核心谓词不止一个).居此,可叫“多心”短语,但是听着不雅,不如叫作多元短语.这类句子就命名为多元句.多元句中间没标点没停顿,无分句标志,里面不存在分句,显然属于单句.确立多元短语,多元句还会为解释相关现象提供方便.(4)你去我也去,咱俩都去.(5)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6)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人,你能问出个啥?例(4)、例(5)两个复句的第一分句都是多元分句.例(6)“人”的定语由多元短语充当.以往把紧缩句划归复句,管它叫紧缩复句.这中间存在一系列问题:(一)为了把紧缩句归入复句而特设紧缩复句,又为设立紧缩复句而不借修改复句的判定标准.不再把分句间的语音停顿(分句调)视为必备条件.这里采取的是让复句迁就紧缩句的方式,这种方式违背了归类原则.(二)紧缩复句的分析,不具备可操作性.分析复句,一般都要划分分句,标示分句的关系;而分析所谓紧缩复句却“光说不作”(参见(七)),说里头怎样怎样,可从未见到有谁正儿八经地象分析一般复句那样演示过,因为划出分句这一步就做不到——紧缩句整个儿就是一句!(三)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英语属于分析性(analytical)语言,因此,句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依靠语序(word order)来体现。譬 如,John hit Bob和 Bob hit John尽管均属 SVO结构,但由于 John和 Bob在两句中的位置不同,两者之间的语法关 系也截然不同。在 John hit Bob中,John是动作的施事者,Bob是动作的受事者,而在 Bob hit John中,情况恰恰相 反。正因为语序在英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准确地表达句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避免歧义,人们 在遣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句法结构是靠两种语法手段来完成的:语序之意合、虚词之连接.古代汉语句法结构亦如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诸如主谓、述宾、补充、偏正等基本结构关系.本文拟对古汉语述宾结构做一点探讨.古汉语述宾结构具有复杂的语义关系,清楚地揭示这些语义关系仍然是语法工作者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小句中枢说"由于吸纳了句子特有因素在理论上更周全,解释能力上更出色.本文进一步从句子语气和复句语义关系角度论证"小句中枢说",认为句子语气和由小句联结形成的复句的语义关系有一定的配适能力,它提供了复句语义关系类型的可能范围,句子语气作为一个语法实体实实在在地发挥语法作用.祈使型复句关系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在"小句中枢说"理论下才能得到更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1,(3):102-11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殹"和"也"不是一个词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也"属通语,"殹"为秦国方言词。"殹"有用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两种用法。句末语气词"殹"可用于陈述句之末(包括单句、复句、分句之末),表示判断、确认肯定的语气;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末的"殹"也是如此。句中语气词"殹"可用于主语、状语、定语之后,也可以用于转折短语之中,都表示停顿语气。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汉语假设复句,目前语法学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假设句是隶属于条件句的,因为假设也是一种条件,是虚拟的条件,所以将假设句归入条件句。有的则认为二者略有区别,所以仍然将假设句与条件句分开,二者并列。而古汉语的条件句却不易识别,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条件句独自专用的关联词语,缺乏鲜明的标志,因  相似文献   

15.
紧缩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结构类型 ,紧缩结构可以单独成句成为紧缩句 ,也可以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 ,还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紧缩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 ,一般是由前件和后件构成 ,二者的结合可以表达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语义关系。语用方面 ,我们对紧缩结构成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话题、话语重点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情态等进行了考察 ,认为紧缩结构有它表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论《马氏文通》的复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对“联读之句”和“舍读而独立之句”的分析 ,认为这就是马氏用“句”“读”两术语分析汉语中对应于“泰西文”之“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句式。“句”相当于“泰西文”之“主句” ,“读”相当于“泰西文”之“从句” ,这已肇后世复句句法研究之先河 ,因而《文通》一书是具有“复句观”的  相似文献   

17.
新立话是流行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大垌、长滩、新棠、板城以及灵山县太平镇等地方的一种方言。新立话的句法结构规律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具体而言,在语序上,新立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表顺序的"第一"、"第二"等也可以放在述语后作补语;副词"多"、"少"常在动词后作补语;频率副词"又"和"□[(kn34)]还"等作状语时常后置;形容词"早"、"夜"可直接作补语;否定式可能补语与宾语共现时的语序可构成"述语 宾语 补语"式。此外,新立话中的被动句、处置句、比较句、动宾补句、疑问句、双宾语句也存在与普通话不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 ,反映一定的逻辑事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中英文描述同一客观事实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文章从英汉翻译过程中主语的确立、信息焦点的突出方法、汉语时间句序的特点以及语序调整的实证性分析来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相似文献   

19.
1.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 此列二句,牟译与周、赵二译有根本的差异。牟译是:“根据自然之道可以阐明深奥的事理,使不明显的自然法则明显起来。”看起来好似最切近原文,上句连语序都丝毫未予调整。但是,这样译却产生了逻辑上的问题:神道、天命自身就是深奥微妙的,何以还能阐“幽”显“微”呢?自然之道可以阐明事理,自然法则却又并“不明显”,二者实为一体,这个矛盾又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20.
连接词чтобы所连接的目的从属句、补语从属句、定语从属句,翻译时困难不大。列举十七种模式的句型,说明翻译中常遇到而又较难处理的一些带чтобы的成语性制约复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