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臆造词即新创造的词汇,是当前进出口商标翻译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方式。商标译名臆造词的构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形态、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对其构词理据进行探究分析。商标译名臆造词构词,遵循音似性理据、形传神理据、形达义理据和符号映射语境理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社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美国文化观念的急剧变革,最新的社会动向则成为美语词汇变化的风向标。文章从语言学构词法角度对八大社会领域、美语词汇的最新动向进行了深入的认知解读,解读了美语词汇变化的外在社会因素和内部结构形式的变化,社会因素是美语词汇变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外在条件;内部的结构形式体现在美语词汇构词规律、语义的变化、拼写形式的简化。  相似文献   

3.
字母借词主要是在对应外语词语音发音特点相似的前提下,对汉语语素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组合,使生成的字母借词受到语音的限制,在词义表述上往往"词不达意"、"互不匹配"的特殊词汇。因其在构词上具有特殊性且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构词方式,因此以汉语字母借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模式分析、了解其概念整合的具体体现方式、归纳字母借词的特点,从而确定词义中的"非任意性"认知模式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永芬 《殷都学刊》2001,(4):105-107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构词方式比较特殊,语义表达上也很独特.名量结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为附加式,其中量语素已经虚化,在词汇的概括义、音节搭配、修辞效果等方面起着一定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6.
朝鲜语和蒙古语同属黏着语类型,因此在词根词汇后接构词后缀产生新词汇的派生构词法是朝鲜语和蒙古语的主要构词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名词构词后缀在语音和构词功能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构词后缀中存在很多共同成分.  相似文献   

7.
官话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比较研究的不足导致整区和各片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方言特征词是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汇个体的集合,方言词汇特征则是对方言词汇系统的全面考察的结果。应该在已有的方言词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研究,提取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官话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官话方言有别于南方方言的若干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构词和源流几个方面,例如轻声、儿化、某些语缀和惯用语等。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凤文  梁兴莉 《理论界》2006,(7):278-279
本文阐述了语义场在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语义场理论及英语写作思维的特征,语义场不但能有效激活英语写作思维,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与精确性。通过对大学生词汇提取能力的实验分析,探索了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场进行词汇提取,拓展句群和段落,以及完成整个写作任务。通过对大学生词汇提取能力的实验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富文化语义的词汇,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了文化缺省现象,原因在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物质世界选择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及其基本外延,社交世界整合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心理世界决定了词语的概念框架、认知过程和解读过程。因此,只有在这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汉语词的双音节化及其发展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音节词占优势是现代汉语构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语音简化的因素外 ,人们还应更多地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交际功能的需要在词的双音节化进程中起了推动作用 ;汉族人民对对称机制情有独钟的民族心理情结 ,及其在双音节化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催化剂和原动力作用 ;现代汉语构词手段的灵活多样 ;短语凝结成简称或合成词 ;双音节化在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和词语运用中的强大魅力。词的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不可逆转的内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12.
鲍思陶 《文史哲》2006,12(6):45-54
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试图运用声训的方式来推求语源,但是他和他的前辈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声训是在“一对一”的意义层面上进行的,缺乏词族内部语源意义的推求,也没有经过同族词的验证,所以往往是“射覆”式的。应该从人类文化、人类思维和名实关系的角度为之建立验证声训是非的标准,以便能够条分缕析地研究《释名》声训的个案,给其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素 ,是语言应用的前提。当我们学习单词时 ,不但要注意发音、拼写和单词的一般意义 ,还应注意单词语义间的联系。本文讨论的就是关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在特征 ,也介绍了如何通过词汇语义的内在联系来组织教学 ,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及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问题,自上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人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但仍然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借助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等有关理论,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剖析认为是一个词的词性之所以可能改变,是因为其隐含意义在特殊情境下的凸显,而情境的特殊性则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上;随着词性的改变,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有时语音也跟着改变,其结果是原词裂变出新词。  相似文献   

16.
华学诚 《阴山学刊》2003,16(4):5-10
《春秋公羊传解诂》中有26条齐鲁方言材料,其中21条是方言词汇,2条是方音,3条是方言语法。这些材料为方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涉及到的构词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方音的描写和方言语法现象的揭示,对语音学史和语法学史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芳  彭寒珂 《云梦学刊》2007,28(2):152-154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未能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普遍现象的本质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使得词由其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结果。探究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语法化自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体系。结合问卷调查从语音语法化、形态句法语法化及功能语法化三方面解析四川方言"得"的语法化进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解析"得"表许可及意愿含义的生成机制及成因。"得"与"得撒""均可表达许可等含义,且使用频率几乎相等,这一发现为全面探析"得"的语法化进程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其昀 《阴山学刊》2009,22(5):30-35
对文证义是根据在句法位置上形成对应关系的两个词之中一方的意义,以证明另一方的意义。连文证义是根据连用的两个词之中一方的意义,以证明另一方的意义。对文证义和连文证义都是《广雅疏证》的疏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形声字并非表音文字,其字体结构依然遵循表义原则。字形表义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对汉语语言的构成影响较大,推动汉字完成了由记事转为记录语言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