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差异与嫉妒易小明,陆升合康德在其《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提出了嫉妒的完整定义,他说;"嫉妒是忍着痛苦去看到别人幸福的一种倾向,是一种间接的、怀有恶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一种不满,认为别人的幸福会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因为我们懂得在衡量幸福时,不是根据它的...  相似文献   

2.
适度嫉妒实际上与"眼热"或羡慕一样,也是有一定动力的。恰到好处的嫉妒心可以升华或转化为一种理想或抱负。不要让妒火消耗掉你所拥有的"能量",而是学会借嫉妒之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增强动力。当发现别人超越自已,心生嫉妒,你可  相似文献   

3.
汤佳 《家庭科技》2014,(11):39-39
你比别人优秀一点,别人会嫉妒你;比别人优秀很多,别人才会羡慕你。最容易诠释这句话的莫过于我们对待陌生人和周边人取得成就的不同态度。比如你是一个网络推广者,你会不屑周围比你更厉害的网络推广专家,你觉得同样是学互联网的并且同在一个平台,他们只是比你好一点点而已。但是马云、马化腾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英雄,他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你会羡慕、钦佩他们,而不会嫉妒他们,因为你知道自己不够格。  相似文献   

4.
生活定律     
●处在第二的位置比处在第一的位置更有安全感。靠支持别人可以获得安全感。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 ●如果你喜欢热闹,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灵魂寂  相似文献   

5.
应对嫉妒     
《家庭科技》2004,(12):32
我们知道"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等说法,都与嫉妒有关,这说明,嫉妒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古已有之。古训通常都是劝人消极处世,谦恭回避,告诫人们遵循中庸之道,力求避免被人嫉妒。那么,什么是嫉妒?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嫉妒包括嫉妒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牵挂,是你的温馨;有人牵挂,是你的幸福。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深深的惦记,是灵魂的絮语,是心灵的对话,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浓浓的幸福!有一首歌这么唱着:"背上你最终的行囊,你就是我牵挂的远方,无论是月落还是晨起都会把你好好珍藏……"少时不识愁滋味,不知道一个劲地在外玩疯  相似文献   

7.
正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纵观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朋友圈是种消遣娱乐,可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会羡慕、嫉妒、恨。脾气暴躁缘由被朋友圈刺激一位抑郁症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  相似文献   

8.
走出故事     
宋阿男的小说假借寓言式的隐喻,实现对表层抒叙的超越,“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他自觉的创作追求。他以生命终极体验的意念化智性表现为本,更为关注形而上的思考。《创世纪》大背景,小制作。嫉妒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在所有的嫉妒当中,爱情的嫉妒是最具杀伤力、最具毁灭性的,小说表现了东方式嫉妒心理支配下的残酷行径。《走出丛林》具有电影剧本的画面感、故事性。作者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对战争作了别开生面的诠释,大和、美利坚两种民族性格的塑造,使作品获得了文化小说的品位。《战争》颇得古典文学之神韵,笔墨简劲、峭拔,白…  相似文献   

9.
让别人理解你的艰辛。千万不要隐瞒你的奋斗经历。可能别人不一定体会到你的艰辛,但是起码会知道你的成功不是飞来之福,而是对你加倍付出的奖赏。 表现出宽容大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千万不要和嫉妒你的人针锋相对,计较别人的态度只能破坏自己的心境,空耗自己的精力。或许正是你的成功造成  相似文献   

10.
QQ列表里有位好友的个性签名写道:“定有颗牙,是为你而生,只要你稍有风吹草动,那颗牙就疼。”有趣极了。明明是自己的牙捣乱,偏偏要去怪别人。但转念一想,也挺好:如果因为某人的挂念,牙齿就要作祟,这种疼痛,也蛮幸福的。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屈赋问世的助产婆张世春(湖北省江陵县教委)屈赋是屈原心血的凝聚,是屈原被嫉妒的产物,是以楚国灭亡为代价换取的瑰宝。屈原被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史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博闻强记,娴干辞令,入则与王议事,出则应对诸侯,...  相似文献   

12.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相似文献   

13.
幸福新解     
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窃以为,幸福是一种美好的心灵感觉。这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幸福是人类灵魂的一种香味"的观点很相似。哲学家叔本华说:"幸福即痛苦的避免。所谓痛苦是实在的,而幸福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时之状态,无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标,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一串痛苦所构成,能避免一分的痛苦,即一分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理解幸福权利有两个维度:一是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二是享有幸福和追求幸福是一种权利.幸福权利概念本身应该是两个维度的辩证统一.弱势群体幸福权利具有幸福共性,同时突出自身特殊性.弱势群体在享有幸福权利和追求幸福权利过程中遭遇了众多障碍.为此,使弱势群体享有幸福权利最主要的措施,除了消除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消除精神贫困.只有从伦理精神上建构起弱势群体幸福感,享有幸福权利才最为彻底.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嫉妒定义揭示了嫉妒的内涵、实质、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其完整性、全面性是古今中外所稀见的,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嫉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料。但康德又把嫉妒归结为人“先天固有”的天性,又使他的嫉妒观裁进了“先验论”的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康德的嫉妒观是矛盾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伦理话题,伦理学家们对幸福概念有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的理解。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综合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全面的完善幸福观。他指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思辨活动是人的最高幸福。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雨 《家庭科技》2008,(11):19-20
《塔木德》箴言:“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浙江商人的成功大都是借别人的钱来成就自己的梦想。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人有三种,一是天才,二是人才,三是蠢才。花大钱办小事是蠢才;花小钱办大事是人才;不花钱办大事是天才。”在浙江商人中很多人是在“零资产”、“零资源”的情况下善用别人的资本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阐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杂家学说中关于嫉妒的观点。认为儒家所持的是围绕君子、贤人与小人的嫉妒观;道家的嫉妒观是其保身养生的内在构成部分;法家的嫉妒观与其治国术紧密相联;墨家与杂家的嫉妒观则关涉一般社会与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卢梭的伦理思想中,幸福观是一个被忽视的主题。卢梭认为幸福就在我们自身,它和知识无关,也与财富地位无关,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处境。人类最自由、幸福的生活是一种本性的生活,即自爱、怜悯和善的生活。只要按照人自身具有的这三种本性生活,就一定会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卢梭的幸福哲学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呢?英国社会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