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侯波 《理论界》2005,(3):18-19
知识经济时代,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必然和必要选择。正确处理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对于东北成功实施该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经历了由辉煌到衰退的演变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同时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 ,并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振兴东北的政策给东北三省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澍 《理论界》2005,(2):19-21
在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推进下,东北经济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期。但人才发展战略上仍存在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竞争劣势。以人为本,构建人才发展战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根本。  相似文献   

4.
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其关键是如何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因此,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把东北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发展旅游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晓韵  李萍 《理论界》2006,(1):21-22
东北三省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是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出台为东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复兴,创造广泛社会效益;合理利用开发现有资源发展参与旅游业,可以成为东北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与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成熟的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向以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文章在分析东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振兴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将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应当看到,由于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有浓重的计划安排色彩,所以,振兴之策带有形成新的产业断层的隐忧:政策扶持资金的计划投入,极易形成新一轮的产业投入断层;以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初衷,极易固化二元经济结构;计划配置资源极易产生对市场机制的排斥,形成资源配置机制断层。要避免出现新的产业断层,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聚集资金;加快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注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小城镇,形成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关于启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它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公安机关如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的警务保障和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实现我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亟需研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30年,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40年来,有一些老工业基地较好地完成了转型升级或者正处于这个过程中;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对市场变化难以快速适应,路径依赖惯性明显,缺乏应有的活力与竞争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依然处于转型之中。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近年来很多这一类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也逐步成功转型。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分析与借鉴,有助于实现党的十九大所强调的"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北既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又是传统的老农业基地."三农"问题曾经是困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老农业基地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动统一共同体,这决定了二者"双振兴"的价值趋向,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于海曦 《理论界》2005,(9):18-18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决策,这对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调研时明确提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意义重大”。因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于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有利于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因此,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在充分认识和利用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群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企业集群战略是在中央政府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走出一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的号召下的一项新探索 ,有助于培育区域经济的“内生”力量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国外以及我国的浙江、广东等省发展企业集群的经验 ,构建起专业化分工协作、空间集聚、不断创新的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问题。以此为标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同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样,是党中央这一战略的实施,对辽宁  相似文献   

15.
李扬 《理论界》2010,(7):58-59
本文通过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产业集聚重要意义的阐述,指出产业集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标志,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对比国外产业集聚模式,探讨中国产业集聚模式的选择,分析东北产业集聚的优势所在,找出建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对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逐步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人才战略是先导。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采取的策略是“花钱”买机制,辽宁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进行人才机制创新,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7.
社区保障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功能载体,又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减压阀"。发展社区保障的现实理念是"多维服务"。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促进区域协调的原则,即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基本方向,针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并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公共投资与投资管理政策、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推动东北各地实现符合自身情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江 《理论界》2008,(3):57-58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加速振兴,关键在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辽宁以“五点一线”为支撑,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辽宁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也是实现加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11)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能力偏弱,东北老工业基地迟迟无法在市场难作为、经济难振兴、社会难发展和民生难保障的发展困境中破困前行。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与挑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须正确认识与处理简政放权中内与外、"端菜"与"点菜"、放与管及普遍与特殊四大关系,实现内外兼顾,放管结合,需求导向,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从而杜绝揩油企业、截留政策、上下其手、滋生腐败等政府管理问题的发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放活力、添动力、增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