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绵延"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鹏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139-143
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的"绵延"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观念--生成,这使得柏格森的哲学能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然而由于"绵延"说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加上其它的理论片面性,所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又在兴盛几十年之后很快走向衰落.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一些流行的理论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绵延中寻找美——柏格森美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鹏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1-5
柏格森的美在绵延说是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只有绵延着的事物才是美的,所以美在绵延。美在绵延有四层含义:第一,任何绵延都是生命的绵延,所以美在绵延意味着美在生命;第二,绵延即无尽的生成,因此美在绵延又表明美在生成;第三,美在绵延也意味着美在统一;第四,因为把握了绵延的节拍能使人获得轻松感,所以美在绵延还表明美在轻松。美在绵延说是柏格森独特的美论,对于我们研究美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柏格森绵延概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晋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08-111
柏格森从不同角度规定了绵延概念的意义。他关于绵延的中心思想是:绵延是一个表示自我、意识、生命等现象的存在即变化发展特性的概念,它表示这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状态包含了前面的状态。柏格森坚持绵延概念,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因,即他想以此为上帝的存在提供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德里达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柏格森,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在《书写与差异》的首篇文章力量与意义之中,德里达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概念,指出结构主义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力量,忽视了绵延。通过对延异和绵延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德里达和柏格森有着十分接近的理论立场。德里达通过对柏格森哲学的解读和批判,尤其是对虚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延异概念对于绵延概念的批判性推进。 相似文献
5.
张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94-96
自我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讨论的主题,柏格森从他的绵延概念出发。对于自我的本真状态和自由的真实含义做出了新的解释。绵延在柏格森的哲学中被描述为真正的时间、纯粹的记忆和人格深处的自我,是生命的本真状态。通过对绵延的分析中,柏格森认为生命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柏格森生命绵延说既有用直觉贬低理智、把生命绵延绝对化等明显错误,也不乏强调非理性存在的合理价值、突出人的主体性等积极意义;在新的时代,取其所长,能为人们用创造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自由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柏格森的生命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庚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151-160
柏格森作为20世纪美学第一人,其深层思想结构和美学范畴的设定,开启了20世纪众多的美学领域和美学方向。在他的不乏矛盾的艰难思想选择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西方美学诞生时的阵痛。由于他以巨大的思想勇气扭转了理性美学这一19世纪"思想活动的习惯方向",故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这一原始创新的思想活性。 相似文献
8.
张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82-184
“音乐美”三字常被诗歌、散文用来形容语言声调的铿锵悦耳,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所说“声传于吻,泠泠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音乐,原本与诗歌一体,但自从出现无歌词的乐曲和无乐曲的歌词后,二者分道扬镳。诗歌因有歌词,声情明显;音乐则只是声音的组合,其情思、形象、哲理等,均蕴含在音声中。因此,从音乐本身讲,究竟美在何处?包含哪些因素?本文试从“情真、味长、声美、域广”四方面分析其内涵。 相似文献
9.
肖双荣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1):115-119
苏格拉底“美是什么”追问本体,要求一个本质定义作为回答,是西方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希庇阿斯“什么是美的”以指示定义的方式指出美的形态,是中国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前者表现为封闭的终极模式,后者表现为开放的生成模式。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一场问答预示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对话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李红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64-67
文章从绵延论、时间观、直觉、生命美学以及生命美学对中国学者的影响等方面,对近10年来柏格森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强调了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在21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旭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4):64-65
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结合,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审视高等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心智的启迪、提高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裘肖庚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7,(3):37-40,93
本文从Desargues定理在公理系统中的地位,Desargues定理的证法及应用,Desargues构形特征等方面论述了该定理的美。 相似文献
13.
马薇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8-71
港产肥皂剧《金枝欲孽》权谋斗争的内在逻辑吸引了职场女性的关注,并将这部后宫女人戏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宫争宠的主题、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男性拯救女性的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解读不仅没改变该剧文本的父权制特质,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汉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33-36
影片《美国丽人》以莱斯特和菲茨两家为代表 ,描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人们欲望的虚幻、道德的沦丧和追求生命本真意义的徒劳。导演运用诸多后现代手法 ,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构人与人的冷漠关系和展示当代美国生活中的丑陋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余思慧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11-14
长乐故事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湖南汨罗江畔长乐镇,主要依据各类故事,以孩童为主体,以古装装扮出生动造型并当街行之,是一种神秘灵动的行为艺术。它可分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造型样式,并极具收放自如的节奏美、奇险并具的简约美、虚实相生的时空美。其美感依托文化,动静结合、性喜夸张、创新性强,包含了独特的意蕴,值得传承弘扬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黑骏马》描写了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在离去九年后重返草原,寻找往昔恋人的爱情故事。在对爱情的描写中,凸显了索米娅的两种角色以及白音宝力格对这两种角色的寻找,但这种爱情并没有落脚于具有个性的个体之上,因而是被架空的,不是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任浩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1):96-98
本文把作为美学理想、哲学范畴、道德目标的中和之美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加以理解,通过对中国古代哲人早已提出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要义的分析,论证了中和之美作为人类文明化的目标,被广泛地运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生,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地追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彭云帆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120-123
赛场演讲是一种大众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只有激发起听众的美感共鸣,才能达到赛场演讲所期待的效果。赛场演讲的文稿语言与有声语言构成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是唤起听众美感共鸣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