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汉乐府游仙诗不同于"坎螵咏怀"的<楚辞>,其所表现的是纯粹的"列仙之趣".汉乐府游仙诗反映了汉人神仙信仰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是追求"列仙之趣"游仙诗的源头,对游仙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游仙诗》诞生一千七百多年来,其主题思想始终未能得到正确把握。造成《游仙诗》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不在作品本身,而在研究者的主观方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思维定势严重削弱了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对材料的敏感性,在《游仙诗》研究中不能提出新问题和得出新见解;(2)对古人的观点和见解缺乏批判精神和理性分析,丧失了问题意识;(3)片面"重视"有关作品主旨的大问题,而忽略局部性的具体问题,在很多具体问题都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就力图一举破解主题;(4)《游仙诗》研究与郭璞的宗教信仰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3.
论曹唐小游仙诗的文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唐桂林籍诗人曹唐以游仙诗著称。他今存于《全唐诗》卷六四○、六四一的151首诗中,游仙诗就占了121首。其中人称大游仙诗的七律体组诗17首;人称小游仙诗的七绝体组诗98首。实际上,曹唐的游仙诗还不止此数。据《唐才子传》等典籍记载,他的大游仙诗原有50首,可知今已散失33首。这个数量在游仙诗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尤其是诗人在想象中以现场目击者的视角,对仙人仙境的方方面面作了细致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堪与世欲社会对应的美丽仙界,使他在后人的心目中赢得了与先唐游仙诗代表诗人郭璞同等的地位。 曹唐游仙诗有大小之目,这原是后人从体裁——律绝不同的角度划分的,别无深意。但细究之下,就会发现二者除体裁有异之外还有不少区别:首先,从结构上看,大游仙诗按题材来源分成若干首尾连贯有序的小组诗,小游仙诗就没有这种篇什之间的联章情况。其次、从题材上看,大游仙诗全系据仙话传说故事改编而成;小游仙诗虽也采用仙话的物象名目,但内容与仙话无直接关系,显示出更强烈的创造性。复次,从情调上看,大游仙诗缠绵悱侧,有如失恋中的男女;小游仙诗则闲散优游,颇类山林中的隐士。这种鲜明的区别,为我们分而论之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曹唐小游仙诗的独特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游仙诗的集成性,二是  相似文献   

4.
陈志刚 《学术探索》2014,(8):104-109
本文讨论西晋文学的三个问题:一,西晋文学以"绮靡"为主潮,但也曾有明显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左思、刘琨对愤懑和灾难的抒写。二,不能简单地从西晋短暂安定繁荣的社会中去寻找"绮靡"文学观的形成原因,西晋"清议"的颓弛、玄学思潮的兴起和士人卑俗的人生旨趣等方面更重要。三,西晋文学大力吸收了前代文学的华美特征,同时遗落、摒弃了前代文学中"情"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偏执地走向重精致、细腻、工巧等文学形式美的西晋式的华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认为:"自公元420年至唐开元、天宝时期,中国诗学基本上走的是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开辟的缘情绮靡、华美亮丽的道路",本文所论有与这种看法进行商榷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张振谦 《兰州学刊》2010,(6):167-169
北宋文人创作了三百首左右游仙诗。北宋文人少数仍相信游仙之事并作诗纪之,大多文人创作游仙诗的动机与道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对神仙道教产生质疑。他们或者在游仙诗中直接点明其疑心,或者在梦仙诗中间接表达怀疑态度,有些文人在游仙诗中甚至对神话故事、道教神仙进行戏嘲、调侃。而这些恰恰反映了北宋文人创作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游仙诗是和山水、咏史、咏怀并列的一种诗歌题材。在曹操的诗作中,游仙诗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拟从内容、风格等几个方面来探析曹操游仙诗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7.
汪海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56-158
西晋灭吴后,作为"亡国之余"的吴人需要处理和西晋政权的关系.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对峙后,以陆机兄弟入洛为契机,吴人开始积极出仕西晋政权.西晋末年的大动乱,导致仕晋吴人命运坎坷,但由于吴人已对西晋政权产生认同,他们最终选择翊戴司马睿,建立东晋.  相似文献   

8.
郭璞《游仙诗》的十二则残句具有共同的明显特点:一是全部残句不但无一例外地都与由十首完整的诗歌组成的《游仙诗》定稿相重复,而且重复的范围广泛,覆盖了大部分诗篇;二是无论在艺术描写和语言上还是在层次和逻辑关系方面,这些残句与其所重复的部分相比,无不大为逊色。这充分说明这十二则残句不过是写作过程中被删除的部分,而根本不是《游仙诗》定稿的组成内容。虽然如此,这些残句却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但为了解郭璞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提供了最为直接和有力的证据,而且有助于认识《游仙诗》的主题、结构和艺术表现成就,从而促进《游仙诗》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人无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较具特色的一个命题,它反映的是文人对操守品德的重视.西晋文人潘岳因拜尘贾氏、依附豪门成为"文人无行"的代表,但后人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他与贾门的特殊关系却多有忽略.透视其哀挽作品中的应酬文字,可以洞察其内心情感和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发现其"无行"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0.
曹操曹植游仙诗的艺术成就张宏秦皇汉武长生成仙的迷梦,直接产生了《仙真人诗》和汉乐府游仙诗,表现了祈求神仙赐福长生快乐的世俗情调。曹氏父子对汉乐府祝颂体游仙诗进行了艺术改造,为叙事体的游仙诗转化为具有深刻寄托和鲜明个性的特殊抒情诗,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曹...  相似文献   

11.
成倩 《学术探索》2014,(9):133-136
先秦两汉时,在同一文献内部,都既有朱鸟,又有凤鸟。朱鸟是南方宿名,表方位;凤凰是灵异之鸟,预太平。只有在《楚辞》及汉墓葬中,朱鸟被赋予灵性,这种富有仙味的意象后来进入道教文化。而在纬书中,预太平的凤鸟,开始与南方之火相配,这成为凤鸟配南方之始,也是二者意象相混的起端。当凤鸟也进入道教,最终实现了二者意义的完全混淆。在道教文献中,凤凰大多已不再是祥瑞,而朱雀也不仅指方位,二者成为性质相同的仙鸟,在修道成仙后会出现。所以,至宋以后的文献注解中,朱雀、凤凰都可指南方,也都是神鸟,已无须辨别。而道教则成为混淆朱雀与凤凰意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王晓芳 《云梦学刊》2004,25(4):71-72
历朝历代中对女性歌颂之作颇多,文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朝文人在对女性的歌颂诗作中,将女子的形象从神还原为人,拉近了女性美的审美距离,具有明显的现代情爱的特点,在女性审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续《论白居易与水利建设》一文,从天道无常、守土有责、得道多助及心怀仁爱等方面,考察分析了白居易治水的动因及机缘,发现乐天青年时期的灾荒遭际,使其对民生有了深切同情;中唐时期江淮水利的长足发展,让他在苏杭治水有势可借;当然,最可宝贵的是乐天有志治水,为此他的行动得到了各方帮助.这一切促成诗人在惨淡的中晚唐,居然倾其所能终将自己的禹功蓝图变成了现实.诗人的赤子之心、爱民情怀永远鲜活,他的水利事迹和诗文一样会永远不朽.  相似文献   

14.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的产生于现代旅游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神仙思想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文化。自贡市仙市镇是仙与盐的完美结合。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并具体探讨了神仙文化在自贡市仙市镇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问题:强调在景点打造、景观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应融入神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论新文化运动间平民文学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1):10-16
“平民文学”一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术语 ,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频繁 ,是白话运动及文学革命的产物。平民文学的真正得势是在清末民初 ,白话的繁荣为平民文学开辟了道路 ,近代报业的大发展和平民教育运动促进了平民文学的发展 ,精英文人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对贵族文化的敌视使五四时期平民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潮。受当时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影响 ,出现了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混为一体的现象。平民文学思潮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汉诗的功能与形态 ,催生了白话诗和新诗革命 ,还极大地影响了以后中国的文学 ,使 2 0世纪的大众文学运动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6.
元赋“复古”不仅是受到当时环境影响所导致的赋体发展自我选择,而且与古赋“颂赞”功用符合元代的时代要求相关。元代赋坛可以说是古赋一统,复古意识伴随其发展的始终。后人对元人的评论,其褒奖之处也多在能够一改时文之弊而追摹古风。元赋创作高举“复古”的大旗,使“赋”这种古老的文体在向其“母体”回归的过程中保存了本体的生命基因,并且取得了令后人羡慕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王永 《北方论丛》2008,(1):91-94
欧阳修的碑志文记载了宋初大部分著名文士的命运,从这些生平记载中,可以看到空前高涨的"言事"热情。这里有积极论事,体现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国家的建设精神的事迹;也有激烈争论,体现士大夫批评意识的风范;有不合于世、智慧托诸评鉴的不朽追求。  相似文献   

18.
隋唐佛教是佛教完成中国化的标志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的佛教在中原显示了它多方面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它的中国化。本文试以隋唐佛教的判教为对象,对隋唐佛教的判教理论所具有的特点,从判教与建宗的一致性,判教思想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判教思想对民众和政治的迎合性,及判教在佛教内部所表现的斗争性四方面加以论述,力求对隋唐佛教的判教有一个更全面的探求。  相似文献   

19.
《松游小唱》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创作的万言长诗,该诗在四川地方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都可谓沧海遗珠。《松游小唱》及其主人董湘琴的被发现,引发了世人的称道和学界的研究热情,5?12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董湘琴热”、探访“松茂古道热”。这首长诗属于标准的地志文学,是诗人对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文章以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与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为考察对象,探讨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1,(2):133-137
宋代书院与理学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是宋代教育史上一大特点;宋代语录体是书院制度的直接产物,反映了书院教育、理学与文学的联姻与背离;宋代语录体促进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但也给文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