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提出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如何发展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合作,日益成为中俄双方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国家层面特别是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华关系这一视角分析,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利环境在不断增加,而且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可能性与共赢的利益契合点颇多。今后。中俄应在科技、基础设施、能源、共同开发黑瞎子岛和继续扩大货物贸易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凭借着地缘优势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需要在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基础上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探索新的合作路径,才能促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进步,实现黑龙江省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安全的俄罗斯、中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尤其是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能源安全上考虑,来源地应该分散化、多元化.为此,中国应开辟俄罗斯、中亚新的能源供应地,通过加强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保证中国未来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俄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是指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伞”型新模式。新模式把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作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突破口,并把扩大贸易合作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新模式探索性地提出了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同时新模式也提出了互动发展和共生发展问题。虽然新模式转化为现实尚有一定难度,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在新模式中的合作必将会对中俄两国区域合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力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一些大型火力发电站和水电站共同组成了本地区强大的电力系统,为发展耗能高的生产和对外输电提供了保障。在东北亚地区,日本和韩国是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而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开始面临能源不足的困难,俄罗斯东部地区则是能源输出地,因此,电力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对该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4-2013年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M”型发展趋势,初始和期末年份并未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但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2)城市化高度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广东表现尤为突出;低度包容发展型和非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区基本均属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广西表现最为明显。(3)对于不同的区域类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成为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四大板块而言,东部地区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中部地区表现为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东北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和市场化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奠定了俄能源出口的基础。随着俄石油、煤、天然气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缓,俄能源出口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并保持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油气管道老化和铁路运力不足则是俄能源出口增长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俄罗斯能源出口流向日益多元化,能源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对外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有所增强,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俄出口的油气也将面临中东、中南美洲、西北非地区油气输出国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广泛而深远的,当代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对东北而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迫在眉睫,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已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俄两国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金华 《学术研究》2022,(5):73-81+177-178
中国主要制造产品产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和部分内陆省份。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在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分布与企业数量的分布一样,很不均衡,东部、中部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较小。中国先进制造百强园区也是更多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百强园区较少,拥有的先进制造生产能力较弱。未来,中国制造业要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制造现代化,推进东西部制造产能协调发展;壮大制造行业领军企业,打造行业国际顶级品牌;加大力度培育中西部地区“小巨人”企业,形成“小巨人”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将改变俄罗斯传统的地缘经济格局,推动俄罗斯能源战略"东部方向"的加速发展,为中俄能源合作增添新的契机。2014年5月,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贸易协议。同潜在的商机相比,中俄能源合作空间巨大。俄罗斯东部能源的优越地理位置,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只有深入研究俄罗斯面向亚太的东部能源开发战略的演进及其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创新中俄合作的模式与策略,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契合点。转变以我为用的理念、深化互利共赢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中心城市本身发展的同时对周围区域进行的辐射和同化。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发展条件,构建多元化健康持续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加速期,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东部地区的网络城市化、中部地区的多元城市化、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与小城镇结合的城市化和东北地区的品质立市的创新驱动型城市化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寻求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亚国家能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需要通过能源贸易来提升经济实力;俄罗斯能源丰富,恢复经济需要稳定的能源出口国,中国是其最佳合作伙伴。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能源深层次的合作,以及提高中国在能源定价方面的话语权,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加大能源安全防护合作,探索能源贸易合作新方式,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构建能源合作新机制。此外,要发挥新疆地缘优势,建设中国陆上能源安全通道网络。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已经成为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流出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主要流入东部地区的现实,通过构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预测东北户籍劳动力在异地的就业概率和工资水平,通过构建结构式劳动力流动选择方程分析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对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地区,受教育年限对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北地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改善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大量东北户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流入东部地区;随着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的扩大,东北户籍劳动力的流出倾向将会逐渐增强.因此,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通过提供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各种形式的补贴留住东北地区的高技能劳动力,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油气工业重新崛起 ,新兴能源国家供应能力的增强 ,美国对伊拉克石油的战略控制 ,俄美对油气资源地区控制权的争夺与油气合作 ,世界油气消费大国油气进口多元化等使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和结构出现新一轮战略性调整。供需竞争导致世界供需保障的不平衡 ,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准确把握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及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而切实可行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成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石油短缺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涵义和诠释反映了其具有多层面性的特征。论文运用1996-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层面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具有不同影响,对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技术进步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则对我国整体及四大区域能源强度降低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熵权法测度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等方法分析中国数字乡村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特征,中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长缓慢。中国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网络联通性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份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位置,而山西、陕西、辽宁和吉林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且网络中存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中国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网络分为四大板块:“净溢出”板块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位于东部地区;“双向溢出”板块位于中部地区;“经纪人”板块则零散分布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城市化率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地区差异会增加省份间数字乡村发展的联系强度,而地理距离增加对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程度的提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积极开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开拓亚太能源战略空间。俄罗斯的亚太能源发展战略是利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潜力,优先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发展能源运输和配送基础设施,建立全方位辐射东北亚的石油、天然气、电力资源的区域能源配送系统,并加强了与亚太地区各国开发油气资源的合作。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全面展开,且在合作的层次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海西西陆路是东北地区的交通干线。自唐代渤海国开始,这条线路就是东北与中原连接的纽带是我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以后,海西西陆路和海西东水陆城站、纳丹府东北陆路一起组成开原北陆路,与开原东陆路、开原西陆路构建出东北地区的交通路网,承担着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北方国家之间的陆上交通,也是东北与中原、我国与蒙古、俄罗斯、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我国东北,特别是“三肇”地区驿站作为海西西陆路的起点组成部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一研究,有助于我国从历史的角度,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虽然不如东部有优势,但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中国经济新一轮以重化工业化为特点的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出现的水荒、电荒、工荒、成本上升和产业转移,为具有重化工业优势和廉价劳动力、能源优势的西部带来了机遇;区位劣势确实是西部的硬伤,西部地区既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还要重视发展短小轻薄产业和临空经济;东部成本上升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解决的程度。正确认识和解决能源问题,是四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目前,被人们利用的自然界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原子能、水力等。其中大量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由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矿物燃料的生产发展很快。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煤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