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雄龙西南古民居经堂壁画以宗喀巴大师生平故事为主要题材,绘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兼客了汉藏民族及印度地方三种绘画的优点和长处,其对研究清代壁画题材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此,从不同角度对大师进行研究,有助于学术界对他的全面了解。本文根据藏文文献和其他一些资料,着重研究宗喀巴大师一生在佛典传授方面的几个问题。宗喀巴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宗喀巴大师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呢?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因此,说法是不统一的。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1385年,即宗喀巴大师在隆地区的南杰拉康寺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后,他就经常给别人讲经。第二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我们把宗喀巴作为宗教改革家、学者思想家、历史人物和诗人作一介绍,希望读者能对宗喀巴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1).宗喀巴作为宗教改革家赢得极高的声誉,王森教授在《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有至为精当的评价,他说: “宗喀巴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者,由于他的改革,产生了在藏族和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求学生涯、著书立说、建寺立宗和培养弟子四个方面,对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事迹做了较全面系统的考证和论述。认为宗喀巴大师自青少年起,广拜高僧良师,博通佛教显密义理;之后他著书立说和讲经传法,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确立中观应成派之思想权威;最后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中观应成派为本宗之思想观见,并综合藏传佛教各派学说之长,亲自修行实践为证验,建立了新的宗派,即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的后起之秀;与此同时,宗喀巴大师培养嗣法弟子,这些弟子后来在整个藏区建造大型显密宗寺院,建立法脉一统而多途传承的祖寺群,为推动格鲁派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格鲁派尼众僧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鲁派尼众僧团在藏传佛教僧团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缘起于宗喀巴·罗桑扎巴大师,约在1385年以后,宗喀巴大师在热振寺后山的则岗修行时,受佛母授记在他的修行地建立女众道场,得名“三丹林”,意即“静虑洲”,格鲁派早期的女众道场由此诞生。1409年,宗喀巴大师以甘丹寺为根本道场创立格鲁派后,“三丹林”随之成为格鲁派最早的尼众僧团。格鲁派尼众僧团作为一个宗教载体或实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基本模式。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田野调研,对格鲁派尼众僧团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与分布状况,以及格鲁派尼众僧团的教法仪轨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释迦也失(今译释耶歇,或译释益西)拉萨东郊蔡公堂地方人,生于一三五五年,自幼出家,刻苦研习佛法,后来当上了宗喀巴大师的司膳,随即拜宗喀巴为师。在大师的指导下,研读  相似文献   

7.
牛宏 《中国藏学》2005,(2):89-94
本文通过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传记,略述大师一生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是如何展开与文殊菩萨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他佛学思想和宗教修持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8.
1373年, 藏传佛教格鲁 派创始人宗喀 巴大师由青海 赴卫藏学经,路 过多康中部的 昌都时预言: “此两水交汇之 地乃福田妙地, 若建一大道场 定能宏扬佛 业。”①众所周 知,格鲁派作为 新兴的带有改 革色彩的门派, 创立于14世纪 末。1355年, 宗喀巴大师在 雅隆地区的郎 杰拉康( )从师高 僧楚臣仁钦 ( )受比丘戒, 此后便经常讲 经布道。时至 1419年宗喀巴 大师圆寂时,格 鲁派僧人已有 几千人之多,建 立了甘丹寺。 几十年的时间, 格鲁派的势力 就得到了极大扩展。15世纪初,处于藏区边缘的阿里、多康等地区,经…  相似文献   

9.
明朝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色拉寺的创建者释迦也失,他一生的宗教活动,在明朝历史上,对沟通藏、汉、蒙等民族间关系,维护和发展藏、汉、蒙民族的团结,起过重要作用。释迦也失于公元1354年(藏历第六饶回阳木马年)出生在西藏拉萨河下游蔡贡塘(今拉萨市东郊)一个地方官员的家庭。自幼出家,后拜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根本上师,与宗喀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10.
塔尔寺座落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之南的莲花山。海拔2700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该寺藏语称"震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弥勒洲,为纪念宗喀巴大师于1560年兴建。是青海省最大的寺院,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也是藏传佛教高等学府之一。占地500余亩,僧房9300间。整个寺院依山傍水,起伏错落,佛塔林立,经幡飘扬,古树丛林,幽静寂然。由25座小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布局巧妙,形成独特,藏汉结合。它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号称雪山之乡的藏族地区有卫藏佛教之部,多朵人才之部,多梅俊马之部。宗喀巴大师于藏历第六甲子火鸡阴年(一三五七)十月十日,出生在多梅俊马之部亚尔毛滩地方的宗喀十八部落(现青海塔尔寺所在地)的一个世袭贵族人家。父名达鲁哈赤·龙本格,母名香姆沙·阿曲,共生儿女六个,其中第四个孩子就是宗喀巴大师。相传这位大师生下以后非同一般孩子,脐带包扎时的血滴到地下以后,在血迹中长出了一棵檀香树。宗喀巴三岁时,父亲将他带到当时为皇帝作帝师的噶尔玛。若白多杰主持的夏宗寺院作了居士。七岁时送到夏群寺院的曲杰东珠仁青处长期居住,正式作了出家人,穿上僧衣,法名为洛桑哲巴,广泛地学习了畏惧金刚密宗等佛学理论著作。十六岁时与安木多地区的客商和自己的二位舅舅一起去拉萨。先到哲贡寺,在尕居派  相似文献   

12.
根旺 《西藏研究》2000,(3):66-70
1373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由青海赴卫藏学经,路过多康中部的昌都时预言:“此两水交汇之地乃福田妙地,若建一大道场定能宏扬佛业。”众所周知,格鲁派作为新兴的带有改革色彩的门派,创立于14世纪末。1385年,  相似文献   

13.
阿底峡大师,对西藏佛教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象莲花生大师和护寂大师一样,在西藏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现在我们所普遍见到的部分史书中大师的生平只有寥寥几笔,不够详细,有些记载全面的史书除个别人以外很难见到。为此,本人根据已故著名教授才旦夏茸讲《纪念阿底峡》一文时所作的笔记,写成此文,献给研究西藏佛教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4.
牛宏 《西藏研究》2004,(2):78-82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一部有关佛教显宗修证方面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三士道的修证体系、菩提心的发愿、止观法门的修学三部分来简要论述了该论典中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顶礼上师遍知罗桑扎巴上界兜率诸天尊,恭敬礼供尔足莲, 有寂无量福圆满,文殊菩萨常护佑。大智普贤真文殊,洁白声誉遍环宇, 佛陀第二宗喀巴,虔诚仰慕敬拜依。文殊怙主亲加持,利他圣像如意树, 请来此地奇异言,有据宝珞吾善述。兹言三部化身、文殊怙主、法王宗喀巴·罗桑扎巴誉为佛陀第二,誉满三界,于藏历第六胜生的火阴鸡年(公元1357年)昂宿月(藏历10月)初10日生于朵康叶摩塘中央的宗喀,即今袞本强巴林(塔尔寺)所在地。周加旺的《宗喀巴传》云大师降生入灭皆在藏历10月25日,大师降生处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旃檀树,10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遂呼该地名为“袞本”(10万佛身),这在藏区可谓异口同声,广为流传。大师3岁时,应蒙古王召请去做帝师的噶玛·饶贝多杰为他授近事戒,  相似文献   

16.
甘丹寺,全称卓山甘丹囊巴杰维林,位于拉萨以东四十公里处,为杰宗喀巴·洛桑扎巴于公元1409年所创建。该寺为黄教首寺。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于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公元1357年)在朵麦东部的宗喀地区(青海湟中)诞生,父名塔尔卡切·鲁朋格,母名星萨阿却。宗喀巴三岁时,从法主噶玛巴·瑞维多吉受居士戒,取名贡噶宁布。七岁时出家,  相似文献   

17.
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改变了藏传佛教的面貌和命运,并对青藏高原乃至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宗喀巴人生的巨大成功。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宗喀巴学佛弘法的经历为线索,深入分析其生平与典型事迹,将宗喀巴成就伟业之主要原因归结为矢志不渝的献身事业精神、融会贯通的终生学习态度、利益众生的实践创新勇气等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几百年来,由于共同的信仰,促使无数各民族佛教善男信女,千里迢迢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五台山。虽然他们民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他们相互信任,团结友爱、和睦共处,同心协力,使五台山成为我国各民族佛教徒共同信奉和向往的胜地。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英萨的道场,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最早,山上只有汉传佛教的寺院,当地称之为“青庙”,只有汉族僧人。自明朝永乐年间,少数民族佛教徒开始来到五台山。永乐皇帝请西藏黄教始祖宗喀巴大师到内地传经演教,宗喀巴因年老行动不便未能来,便派他的弟子绛钦曲结(大慈法王),  相似文献   

19.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一年一度僧俗共同参与完成的重要佛事活动。自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后,就在乾隆皇帝与三世章嘉活佛的推动与支持下,于1746年沿袭拉萨大昭寺,开创了庄重而神秘的祈愿大法会及其音乐,该法会一直传播至今。本文以藏传佛教祈愿大法会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对雍和宫祈愿大法会的历史、传承、发展、法会音乐特征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论证其文化融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