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红是一位以小说名世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理应首推小说,但是,我们认为,也不能忽视肖红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华与成就。其一,她用她那忧郁的彩笔勾勒了乱离社会的风俗画卷,她用她那暗哑的歌喉唱出了爱国者的心声,她情思缱绻,醉  相似文献   

2.
肖红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左翼作家之一,曾以《生死场》等小说斐声文坛,过去对肖红小说的评价多注重于她对东北沦陷区人民身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却多少忽略了肖红小说中一些涉及精神启蒙等更为深层的意蕴,本文意在指出这是其小说具有超越价值的基础,也是更为令人珍视的精髓。另外,肖红小说又以善于刻划女性著称,这里显示出肖红某种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激烈,也完全跳出淑女佳人的旧套,其中包含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不仅成就了肖红的小说,也为今人引发出有益的思考,此外,文中对肖红小说文体的独特性也结合其创作个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肖红论     
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鲁迅:《肖红作<生死场>序》 肖红(1911——1942)是三十年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农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冷漠、趋时的官僚。父亲和继母对待赤贫的本家是冷酷无情的,纵使是亲戚,剥削起来也是从不含糊的。童年的肖红常常对佃户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她在自己的家里感觉很寂寞。在她孤苦的童年,只有老祖父带给她一点温暖、一点安慰。她是一个敏感而解事颇早的女孩子,从童年起就开始接触文学,祖父教给她背诵的似懂非懂的唐诗,她成年以后仍然记得。一九二九年,入哈尔滨市女子第一中学读书,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最喜欢阅读的是鲁迅、茅盾的小说和冰心的散文,开始了她对文学世界的探索。正当她庆幸自己离开了闭塞的呼兰县,来到了开化的大都市哈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我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崭露光华的新星。她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曾得到鲁迅、茅盾和胡风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为人们所注目的精神财富。对于她的散文,鲁迅也是很看重的,曾说她比谁都更有前途。的确,萧红称得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尽管她不同意人家称她为散文家,而偏要写小说,但她的小说还是象散文。茅盾就曾说:“《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象’之外,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散文和小说创作方面。许多人致力于她的散文和小说研究,无暇或不屑研究她的剧本,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为了"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文章试图对萧红剧本《突击》、《民族魂鲁迅》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作一粗浅评析。  相似文献   

8.
在作家肖红的文学评价中,一般比较重视她的长篇创作的意义。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所著的《肖红评传》中说:  相似文献   

9.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10.
清幽独放的艺术奇葩──杨绛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蜂极富才情:戏剧、小说、散文、翻译和文艺理论研究均有相当成就,本文主要以《干校六记》、《将饮茶》两本集子为例,论述杨绝散文的创作特色。笔者认为,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著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现黑、美丑善恶的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有理起又颇具小说的神韵;特别是苏锡方言的出色运用更为杨绝的散文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1 张抗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昔日引起轰动的《爱的权利》、《淡淡的晨雾》、《夏》、《北极光》等作品已牢固地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的应有地位。近来她的长篇佳作《隐形伴侣》亦是出手不凡。然而在抗抗的文学历程中,散文则是她辛勤劳作的另一面。说来也有意思,抗抗的文学道路是先在散文上“歪打正着”,另辟蹊径的。由于初期的小说作品屡投不中而使张抗抗转向散文创作。不久便有《大森林的主人》刊于《文汇报》。冰天雪地的农场生活,孕育出“原始状态”的《林中日记》,这便是抗抗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些属于随笔、练笔性充满抒情痕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作品,常常被称为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作品的题材,大都来自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东北的小城,乡村。她的小说,散文,真实地层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社会风貌,人情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作品,又被归入以鲁迅的《故乡》、《社戏》为源头,以郭沫若,郁达天、庐隐、贺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抒情小说之流。这是因为,萧红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青年女散文家中,王英琦颇有成就.一九七三年她发表散文处女作,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散文二百余篇行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号的《散文选刊》就以显著地位和相当篇幅重点推荐了她的作品.王英琦写散文,艺术准备比较充分.她有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和追求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关注她散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在“五四”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位作家.一九一九年,即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她开始了“问题小说”的创作.她初期的作品《斯人独惟悴》、《超人》等,宣扬了“爱的哲学”,其目的乃为了慰借当时涉世未深而已感到困恼的一般知识青年的悲苦心灵,实际上这只是找到了一个无济于事的灵魂的逋逃薮而已.后来,冰心也认识到自己“退缩逃避到狭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的世界观的局限.冰心在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史上较早的小说集之一,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看都有它的重要价值,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这是研究家们一致公认的.但是其中的几篇作品,即《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从体裁上讲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是小说的当然是大多数,但是,认为不是小说而是散文的  相似文献   

17.
朱秀娟,1939年生,原籍江苏盐城。在阵容壮观的台湾女作家群中,朱秀娟是引人注目者之一。与一般女作家不同的是:她并不专事于写作;在勤勉创作的同时,她在商界、特别在外贸界也取得事业的成功。她的创作颇丰,已发表的有《雨荷》、《破落户的春天》、《万里心航》、《晚霜》、《女强人》、《木麻黄的眩惑》、《纽约见闻》、《那串响亮的日子》等二十余部小说和散文作品,其中长篇小说《女强人》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获台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文学评论的印象主义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前半生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仅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而且还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早在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就有《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印行.他的评论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今收录在《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12卷中的评论作品论及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等多种批评文体.  相似文献   

19.
葛水平作为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不仅因其高水平的小说创作而备受关注,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她的散文集《心灵的行走》中的诸篇,或发思古之幽情,或记游历之感叹,或怀亲人之思念,无不内蕴着她后来小说中的一些元素。在她的散文中不仅有对乡土情怀的坚守,更表现出难得的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意识的高扬。通过揭示葛水平散文的这种美学意识与文化情怀,有利于理解她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特点,进而也更能确认葛水平在山西文学界乃至当下文坛中所处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随笔(Essay)是日本散文的主流.它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平安时期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镰仓时期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称为日本古代散文的"三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