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策略社会交往的理论和模式涵盖的中心成分包括:交际、顺应、关联和策略。交际是社会交往仰仗并贯穿始终的红线;顺应是策略社会交往得以成功的机制保障;无论是策略社会交往还是非策略社会交往,都必须以关联为初衷,否则就是言不由衷,拟或是胡言乱语;策略是决定现时交往是以策略为导向还是以平淡无奇收场的枢纽和灵魂,其麾下的含意调控准则(关联准则、质准则、经济/量准则、明晰准则和礼貌准则)是任何策略社会交往的发动机和内驱力。为了凸显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精髓,用图形展示构成要素和运作机理以及含意推论的步骤和过程,把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全景画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策略社会交往的理论和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策略社会交往的理论和模式涵盖的中心成分包括:交际、顺应、关联和策略.交际是社会交往仰仗并贯穿始终的红线;顺应是策略社会交往得以成功的机制保障;无论是策略社会交往还是非策略社会交往,都必须以关联为初衷,否则就是言不由衷,拟或是胡言乱语;策略是决定现时交往是以策略为导向还是以平淡无奇收场的"枢纽"和"灵魂",其麾下的含意调控准则(关联准则、质准则、经济/量准则、明晰准则和礼貌准则)是任何策略社会交往的发动机和内驱力.为了凸显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精髓,用图形展示构成要素和运作机理以及含意推论的步骤和过程,把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全景画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隐喻含意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含意和意义模式的研究中,隐喻含意和隐喻含意模式的探讨是个空白.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为隐喻含意的生成和推论提供了上限参照标准,比照其下限保障机制--隐喻含意生成策略准则和隐喻含意推论策略准则,隐喻含意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操控.透过对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和隐喻含意策略准则的互动分析,隐喻含意的语用运作机制便可以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不仅为隐喻功能的施展起到了引领和护航的作用,而且还为隐喻含意的生成和推论提供了上限参照标准,比照着其下限保障机制--隐喻含意生成策略准则和隐喻含意推论策略准则,我们就能对隐喻含意实施操控.通过对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和隐喻含意生成策略准则和隐喻含意推论策略准则的互动分析,含意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运作机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人类策略交际的重要语言资源,而且是实现策略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作为语言资源的隐喻和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的同效功能,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错配(异效)功能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隐喻错配(异效)功能-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以及非言语信息趋异-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在这一框架下对隐喻进行了探讨。文章重申了关联是目的,顺应是依据的隐喻研究立场,阐释了隐喻的关联性、顺应性以及二者在交际过程中所体现的动态性以及层次性。隐喻的关联顺应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语用和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解读进行探讨 ,可以发现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以共有认知心理为前提的明示 -推理过程 ,听话人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获取语境效果来对隐喻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9.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用手段和策略。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揭示隐喻外显功能—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趋同—的语用运作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类型,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从语用的角度看,人际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相当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使用人际语法隐喻可以维护礼貌原则,有效地表达对别人的礼貌。根据关联理论,人们理解人际语法隐喻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话语和语境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以顺应论来考察,人际语法隐喻是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是在与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体态语在会话过程中作用的分析,结合 Grice 合作原则,提出了适用于会话互动中运用体态语的 四项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运用四项准则,将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体态语,会大 大地提高会话者在会话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语用视角探讨隐喻的外显功能及其语用运作机制。全文由五部分组成:隐喻研究的总体发展和遗存缺憾;隐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隐喻进行定性、分类和功能性研究;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及其蕴涵;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外显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图示。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揭示出了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趋同!  相似文献   

13.
隐喻功能的探究局限于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和简论,隐喻内隐和模糊功能(包括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还没有得到开发.隐喻的外显功能和内隐功能分别指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趋同和趋异;在隐喻的模糊功能中,相关因子的惯常表现是:隐喻意义(明晰)- 隐喻含意(模糊/明晰)- 隐喻影像(模糊/明晰)- 情感(模糊/明晰)- 非言语信息(模糊).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语用学家认为 ,隐喻语言违反了话语交际准则 ,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包含对语用含意的一系列推导 ,其理解是间接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 ,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 ,反映了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 ,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其分类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准)固化隐喻和新创隐喻分别位于其两端,挣脱了相似性带来的困扰;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揭示出隐喻外显功能之间趋同一的语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会话含义往往是通过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产生的;对语境的了解是理解隐喻具体意义的前提;隐喻会话含义具有不固定性.隐喻在词汇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往往引起词语原型意义的改变、语义的扩展及范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隐喻真值条件的探讨中,吉纳比与斯坦哈特分别基于范畴归属和可类比性刻画了纯粹的语义真值条件。如果把讨论延伸至句法和语用,将能更深入地反映隐喻的生成和理解。真值条件语用学认为,语句的完整语义可以视为其组成部分经语境调适的内容(及其组合方式)的函数。在范畴类型理论框架下,该调适过程具体可以通过赋予表达式不同的范畴和相应的类型来体现。就隐喻语句而言,语境的调适体现为转变源域类型和限制隐喻函数对性质的选择,首先将源域的类型由个体集转化为性质集,然后通过一个从性质集到个体集的隐喻函数,在源域性质集中提取符合语境的特征性质,如果目标域中的对象满足这一提取出的性质,则隐喻语句为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