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去年5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使我们:必须尽快拜访这最后一位“红军女歌手“,记录下她的音容笑貌和自强不息的坎坷人生。否则,愧对长眠大地的兴国籍23179位革命烈士!6月12日,江南已进入梅雨季节,一大早,我们冒着绵绵细雨前往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长冈乡拜访这最后一位“红军女歌手“——谢水莲。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于一九三二年冬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直至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和福建省委书记.这期间,他同陈云一起,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运动的理论,同苏区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正确领导了苏区职工运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写下了中国苏区工人运动的光辉篇章.中华苏维埃区,即苏区,是指江西、福建、闽粤干、湘干、湘鄂干、干东北等根据地;中央苏区是指江西、福建、粤干三区.一九三一年春,中华全国总工会派梁广到中央苏区建立全总中央苏区执行局,领导苏区工会工作.一九三二年冬,刘少奇、陈云和  相似文献   

3.
各地动态     
江西于都县热情关怀红军老战士。13名79岁至94岁的老红军,在于都欢度晚年。 于都是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主要集结和出发地,苏区当时有6万多人参军参战。于都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在于都定居的红军老战士。每逢“八一”和春节,县领导逐个慰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1934年11月底的湘江战役,主要战斗为期5天左右,却是红军长征中经历的最大战役。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总兵力8.6万人,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后减员至6.2万人。5天后突至湘江西岸的红军,只有3万余人了。  相似文献   

5.
川陕苏区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坚持出版了数十种红色报刊,用以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鼓舞教育人民大众、团结革命进步力量。苏区的红色报刊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特点。针对根据地实际情况,苏区报刊做到了因地制宜与通俗易懂相结合,同时所刊文章内容丰富、目的明确。在充分发挥红色报刊的宣传革命思想主阵地作用下,苏区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红军规模急剧扩大,民众积极参加革命。最终推动了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文化宣传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是退休干部,酷爱收藏钱币,在多年收集到的诸多钱币中,有三张苏区红军布币。它是苏区红军在特定条件下发行的一种货币。 这三张红军布币是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徐向前领导下于1932年挺进川北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后,在  相似文献   

7.
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是党领导当地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群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川陕苏区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向人民大众宣传苏区的各项政纲和决策.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群众的自主性,也实现了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目标,对我们今天坚持“群众路线”依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农民运动领袖。是众口称赞的杰出人才。他在创建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中,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方志敏对苏区和红军发展的一大贡献。(一)遍求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是他在该苏区任职时所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当敌人加紧部署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时,他错误估量了敌我形势,盲目轻敌,认可和支持了荒谬的“偏师”说,种下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当敌军即将开始“围巢”时,他错误认为,只要攻克敌之据点麻城,便可打破敌人新的“围剿”,强令红军西次围攻麻城,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也贻误了红军准备反“围剿”的时间;当敌人向苏区腹地进攻时,他急令已经疲惫不堪的红军正面堵击,与敌硬拼,犯了拼命主义错误;当敌人不断缩小包围圈,苏区首府、重镇和中心区域沦入敌手之后,他惊慌失措,急率红军主力撤出苏区,无具体目标的盲目西进,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当红军主力撤离苏区之后,他在思想上再无重回鄂豫皖苏区的打算,严重违背了黄柴畈会议的精神,致使鄂豫皖苏区的绝大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10.
从图书出版年度分布、出版部门分布、类别分布等方面,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出版的446种图书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