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可能你会说:“数字不就是那简单的10个数吗,统计不就是10个数字的加减乘除吗?”的确,数字就是1、2、3、4、5、6、7……,可给合的却是一部壮丽与雄浑的乐章。 朋友,可能你还会说:“统计部门是没钱没权的清水衙门,干统计又苦又累图个啥?干统计没名没利有啥出息?”可我要自豪地说,统计不仅是经济运行的“睛雨表”和“监测仪”,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诊断书”和“化验  相似文献   

2.
父子俩从海滨归来,整理完旅途的风尘后,瞧,这会儿又来到了佚名田园。唉,世界也太奇妙了一点吧。数字鱼变形为动物们的玩具还不算,这会儿又变身在田园的各个角落。是呀,真没办法,谁叫现如今的人一个个生活在信息社会呢?不过,信息虽然多而杂,也还算生动形象。畅玩在数字田园,天空忽地掠过Excel号飞机。这架飞机正是父子俩航空时往返乘坐的。正在和鱼水游乐的小儿,看见了空中来客,禁不住开心的大叫;老爸呢,老爸倒好,他孙行者一般腾地飘落在柳树梢,又以特殊的方式,和这架神奇的飞行物预约。你也许早就尝到了用Excel作图的美妙。这里,我们将领略…  相似文献   

3.
一名彪形大汉到医院去,向医生请教治疗失眠的方法。“这很容易,”医生说,“你只不过有轻微的神经衰弱。晚上当你躺到床上时,就默念数字,从1数到10,循环数。”一个星期后,这个大汉又来到医院。他显得比上次来时更疲惫不堪。医生吃惊地问他怎么会弄到这般田地。病人说:“我坚持每天晚上一躺到床上就不断从1数到10,可是每次数到8,我就跳起来了。”“为什么呢?”“我的职业是拳击。”病人回答。“每次数到八……”  相似文献   

4.
脑筋急转弯     
1.功夫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强壮吗?”儿子:“强壮。”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儿子:“厉害。”爸爸:“那爸爸弟喊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儿子拍手:“太好了!”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那天,是患了癌症的爸爸要进行化疗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5.
用控制图分析交通死亡人数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图自上世纪20年代发明以来,广泛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在先进国家,也逐渐将控制图用于服务业.按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族观点,“一切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应用控制图来分析、控制和改进服务过程,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美国一些专家,干脆称控制图为“过程行为图”.美国田纳西州的报纸,根据安全部门提供的数据,发布了“交通死亡人数连续三年直线下降……”的头条新闻.但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美国“质量”杂志的专栏作家维勒先生,却根据新闻中过去25年的每年交通死亡人数(见表1),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质疑.“数据表示着高速公路安全的任何实质性改变吗?”,维勒的作法是“把这些数据放到过程行为图(即控制图)上”.这里他了选择了单值和移动极差控制图,即XmR图.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看篮球赛,这是因为我个高又不会打球的缘故。不过,这理由好像有点说不通,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这种想法,也许是一种额外补偿吧。因为个高,又在南方混饭,新朋友与我打照面时,没有不试探着问“你是北方人吗?”听到回答后,没有不诧异地追问“怎么这么高呀?”再次听到回答后,他们“噢─”了一声,原来如此!原来,是父母高。听来,我还正常。当然也会有好问者继续问,你父母是南方人吗?你们是在南方的哪个地带?这就是遗传。通过大量观察,子女的身高与父母身高存在相当关系。这种关系,怎么量化?这就可以将相关分析派上用场。相关分析法的诞生,就…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我爱你阅览室里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争论着什么。忽然那女孩高声道 :“我爱你 !”四座皆惊 ,男孩的脸红得像三月春花 ,略带一丝得意。女孩呆了一会儿 ,尴尬地笑笑。事后 ,我才知道她说的本是 :“歪理 !”狙击手  一次战争中 ,将军为了要激励士气 ,就到前线去 ,前方的士兵就跟将军报告说 :“将军 !前方 2 0公尺的石堆中有一个狙击手 ,不过他的枪法很烂 ,这几天开了好多枪 ,可是都没有命中人 !”将军听了很生气地说 :“既然发现狙击手 ,为什么不把他干掉 ?”士兵听了就说 :“将军 !你疯了吗 ?难道你要叫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瞬间的荣…  相似文献   

8.
《妇女生活》2020,(4):4-6
提起“闪婚”“闪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听说过“闪辞”吗?如今有些年轻人,因为刚入职就辞职,一言不合说走就走,在网上被称为闪辞。数据显示,现在的职场新人,近六成属于“闪辞族”,其中入职不足一个月就辞职的不在少数。那么,他们为何闪辞?闪辞会产生哪些后果?若一定要闪辞,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柔者长寿     
相传,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晚年的常枞,有一天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两人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常枞张开嘴问老子:“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有了!”常枞吐出舌头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舌头还在。”常枞说:“你懂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说:“你是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是这个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刚者易折,柔者长存”,“柔弱可胜刚强”的道理。这一传说,十分透彻地表述了硬和软、刚与柔的辩证关系,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10.
惊喜约翰下班回来后,把车停在院子里。正在浇花园的妻子看见丈夫的车脏了,使用了半个小时把车擦洗了一遍。她想给丈夫一个惊喜,便走进屋子对正在埋头看报的丈夫说:“约翰,世界上最爱你的女入已经替你把车擦干净了。”约翰果然惊喜地问:“妈妈是什么时候来的?”发现一位游客来到乡下度假,房主说:“晚上想睡个安逸觉的话,就应当把蚊子都打死。”“你说的很对。”客人说。“不过我怎么才能发现这些蚊子呢?”房主说:“不用你会发现它们,它们会来找人的。”外国幽默二则@赵安生  相似文献   

11.
由"统计局是干什么的"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局是干什么的?这对接触过统计工作或对一些社会人士来说是不难回答的,即使对它的解释不全,或只要能回答一个是同数字打交道的,也就知道统计局是干什么的了,进而推断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可能就是统计局的。然而年初,因承办全市2004年度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单位的奖牌,浙江一位尚姓老板中标,前来我局联系定做奖牌的相关事宜,谈事后他突然问我:“你们统计局是干什么的?”我先是有些惊愕,后又反问老板:“你是一个做大生意的人,统计局是干什么的,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的确不知道,我做十多年生意,全国许多地方都去过,这次是与你们统计局打第…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统计分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即事物的规律性.问题在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中间要经过哪些层次?怎样通过这些层次步步深入?统计资料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它是认识的第一步,也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收集和整理统计资料要力求全面、细致、完整,特别要准确,至少要搞清数字的准确度.这就要求对数字质量进行评估,甚至作出必要的调整.这样,基础才牢靠.在我国,数字质量评估本来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当前经济主体多元化,统计难度增大、数据来源增多的情况下,数字质量评估更要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3.
后盾     
现行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新鲜的词语,叫“跟着感觉走”。可我做了八年统计行政执法工作却没能找到一点“感觉”。你想,成天摆弄一大堆枯燥的数字,再加上一些无味的法律法规,光头痛心烦就叫你烦不出去,还到哪里去找“感觉”呢?尽管有时舆论宣传上对统计行政执法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可对我来说却一直停留在刻板的字面理解,始终没有深入我的内心,形成我的发  相似文献   

14.
提到昼伏夜出的动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蝙蝠、猫头鹰,因为这些动物与生俱来就是夜行者。但如今,就算你在深夜的乡间野地里,看到成群觅食的小鹿、伺机而动的豹子、鬼鬼祟祟的兔子这些本应该在树洞里睡觉的动物,也不要惊讶,因为当下它们也学会了“熬夜”。为什么本应像人类一样白天活动、夜间休息的动物,却违背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自身的生物属性,开始昼夜颠倒了呢?其实,这样做都是为了生存。  相似文献   

15.
鱼飘在空中     
【正】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高压线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 ,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已被列为腐败行为之一 ,为国人所痛恨 ,也是当前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在数字上打假的首选目标。于是好象给人以错觉 ,似乎虚报浮夸该罚 ,瞒报少报无所谓。甚至于有人觉得 ,统计部门不是要挤水分吗 ?我瞒报不正合你意 !岂不知《统计法》规定 ,如实上报统计数字是公民、法人应尽的义务 ,虚报也好 ,瞒报也好 ,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是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 ,同样该罚 !本文披露的案例 ,给故意瞒报者以警示 :瞒报亦违法 ,照罚 !  相似文献   

17.
从50年代末的浮夸狂澜到“文化大革命”中“假、大、空”泛滥,曾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灾难,令国人不堪回首。时至八、九十年代,浮夸之风又一次肆虐神州大地,人们不禁要问,某些国人就真的那么健忘吗?难道还要再次吞食“浮夸”的恶果吗?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敏感性问题,是指与个人或单位的隐私或个人利益有关而不便于向外界透漏的问题,例如,你行贿吗?你吸毒吗?你偷税吗?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进行直接抽样调查,估计敏感属性在总体比例时,由于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或有的问题本身涉及到违法行为,被调查者出于保护隐私  相似文献   

19.
引言:所谓敏感性问题。是指与个人或单位的隐私或利益有关而不便于向外界透漏的问题,例如:你行贿吗?你吸毒吗?你偷税吗?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进行直接抽样调查,估计敏感属性在总体中比例时,由于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或有的问题本身涉及到违法,被调查者往往会拒  相似文献   

20.
交易     
胡凯家的门铃响起。“谁啊?”钟点工李嫂放下手中活计,通过猫眼,看到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头顶微秃,西装革履。李嫂打开门,来人满脸堆笑问:“胡先生在家吗?”“你是?”“我是小田,前段时间来过的。”“哦,是田老板。”李嫂好像有了一点印象,“胡先生在家呢,不过他正在创作,这个时候一般不见客的。”“李嫂,谁来了?”有声音从书房传来。“是我,搞房地产的小田!”话音刚落,胡凯快步走出,“田老板,快请进,怎么来前不先打个招呼啊,怠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