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伊肯伯里是冷战后推崇自由国际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国际秩序思想以宪政秩序为研究重点;以新自由制度主义为理论内核;以探讨冷战结束后美国如何领导世界为大的战略背景;以批判布什政府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政策为切入点,主张美国在冷战后应延续并坚持自由国际主义对外大战略。其国际秩序思想是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的理论基石。尽管伊肯伯里的国际秩序思想强调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与自由主义的制度观的结合,但其理论在研究路径的选择和思想倾向性上仍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亚洲冷战政策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亚洲战略构想,二战结束初期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美苏全球冷战政策的全面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逐步取得胜利,迫使美国逐渐调整其亚洲冷战政策。1948年10月正式确立日本取代中国成为其在亚洲的战略伙伴,来抗衡苏联及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本文通过对美国亚洲冷战政策的形成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受意识形态因素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3.
冷战的结束使英国的外交政策面临严峻挑战。布莱尔外交以"新国际主义"为指导思想,运作上以欧洲和美国为重心,强调在欧美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以便为英国的"枢纽大国"地位提供支撑。布莱尔外交在运作上显得较为主动进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欧美政策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致使其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伊拉克战争成为布莱尔外交的"滑铁卢",也是布莱尔留给英国外交的最大负遗产。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 (BMD)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组成部分 ,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 ,随着国际格局变化 ,美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 ,美国对于其国家安全认知的变化以及美国整体核战略的调整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政策有了很大的完善 ,在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逐步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之后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政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已经逐步进入实质性的部署准备阶段 ,成为美国在冷战后保持其霸主地位 ,追求国家的绝对安全的重要步骤 ,是美国冷战后称霸全球的战略反映在安全政策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冷战期间 ,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遏制政策 ,将之看成是苏联在西半球进行共产主义扩张的工具。冷战结束已经 10年有余 ,但美国对古政策并没有根本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巴仍然在坚持搞“共产主义” ,因为从安全上讲 ,在苏联因素消失之后 ,古巴对美国已不构成任何威胁。冷战后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结束后 ,美苏冷战加剧 ,美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由原来“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改革”转变为“积极扶植日本复兴” ,而 1947— 1948年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关键时期。冷战与美国对日主导思想的变化、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美国国内因素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它确立了美日冷战盟友关系 ,对美、日国内政治以及中国的内战形势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丕先生撰写的《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194 5- 1994 )》一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本书以多国档案文件比较研究和多学科研究方法为基础 ,以美国冷战战略、巴统组织、中国委员会的兴衰史全程为考察对象。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阐明了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与政治、军事遏制政策之间的互动作用 ;阐明美国冷战战略对巴统组织、中国委员会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走向的影响 ,西方世界国家对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变迁的制约与影响 ;阐明巴统组织…  相似文献   

8.
冷战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发展援助政策在冷战高峰时期形成,它成为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本主要探讨美国发展援助政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冷战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深刻理解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冷战思维一直控制着绝大多数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头脑,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杜鲁门主义到肯尼迪的“灵活反应战略”,从卡特的“人权外交”到里根的“有限推回”,都深深打着冷战思维的烙印。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曾表示要实行与冷战期间截然不同的对外政策,但冷战结束10年来的风风雨雨表明,冷战思维并未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从布什、克林顿直至小布什,  相似文献   

10.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和平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为美国运用文化"软权力"征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使美国在与苏联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育美国民众,改善美国政府外交形象,实现志愿者组织社会功能方面,和平队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本文试图走出"冷战工具"的窠臼,探讨在后冷战时代和平队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1948-1951年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实现了两个主要战略目标:一是利用关贸总协定机制推动和加速德国的分裂,因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就成为其分裂德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竭力将德国西部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关贸总协定机制,借以加强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同盟体系.有鉴于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将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作为推行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和平演变"政策又称"演变"政策,是冷战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外交政策.该政策思想随着加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完善,并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波兰有了初步的实践,最终以1958年NSC5811/1文件出台而宣告最终全面完成.其最初是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提出的,以后逐步扩展成为在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艾森豪威尔时期太空时代带给美国的政治冲击后,即任的肯尼迪总统在冷战国际形势的制约下,重新制定了美国外层空间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并确立了具有强烈冷战色彩的“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政府时期美苏在外层空间领域进行的一系列威信与军备竞赛,都深刻反映了这样一种冷战本质:即冷战是美苏两国在积极的军事准备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威信度和制度号召力展开的政治和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背后的动因就是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本文以美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三项利益——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为分析框架,将二战以来的美国对非政策划分为冷战时期、冷战结束至"9·11"事件爆发和"9·11"事件以来三大阶段,梳理在各个时期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及据此推行的对非政策。基于美国在非洲国家利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判断,本文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对非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自"9·11"事件以来确定的美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环境问题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并被纳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环境政策在国内和对外两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和发展。小布什就任总统后,美国的环境政策发生很大变化。总体看来,环境安全的观念为冷战后的美国政府所接受,但是环境政策的制订和实践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环境政策始终服务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考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始自于杜鲁门政府时期.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的政策提供了契机.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4和NSC18/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及其进程报告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利益的,其目标是利用南斯拉夫来分化瓦解苏东集团.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布什政府提出美洲事业倡议,倡议以贸易、投资和债务为支柱,表明美国对拉美的政策重点由安全转向经济,由援助转向贸易,由不支持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主动领导美洲经济一体化,美拉关系也由冲突为主转向趋向合作。美洲倡议服从于美国一体两翼的战略需要,表明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之中。美洲倡议是美国面对冷战后国际形势、美国国内形势及拉美形势所做的积极主动的战略调整,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的政策由门罗主义式的势力范围的封闭政策转向门户开放式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冷战后美国对拉美关系的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 194 5— 195 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 194 7年美苏冷战后 ,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 ,完成了对日的政策从限制、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过程 ;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 ,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