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编辑应在学术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其岗位随着学术发展而产生,又依靠学术出版物的出版质量、出版规模以及学术单位的需要生存发展.学术编辑的职业化岗位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编辑是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要想在学术发展中发挥学术编辑的职岗效能,使学术编辑的职岗效能成为学术发展中的生态链,需要不断改造和完善学术编辑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谭邦和教授的新著《在文学与文化之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来心血的又一结晶,作为同行,深为欣喜之余,特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首先,从某一特定的文化丛、文化分支入手,进行集团式的探讨,在近些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股强劲的潮流,也是该书一大特色。本来,该论著就是将文学作为文化现象来理解和阐发的,于是从较为具体的文化丛或文化分支入手,就成为大的背景下讨论文学的必然。如在述及书信体文学史发展脉络时,作者面中有点,对于人所共知的苏轼这样的大家做简化处理,而对于一些中小作…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期刊出版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在客观上使期刊编辑必须迎接挑战并迅速做出调整。在此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期刊编辑工作所面临的基本现状,推进期刊编辑工作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及做好期刊编辑工作的路径成为我们的必然思考。  相似文献   

4.
《观念的力量》作为一部思想政治读本,它的选题,来自于大庆人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所生发的又一次的文化自觉实践;《观念的力量》的出版,是大庆人新的一次文化自觉所形成的观念文化的新硕果;《观念的力量》在撰写、编辑、印刷方面所体现出的深度、追求、创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大庆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与底蕴。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图书出版业的第一生产力.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行业,编辑职业及其工作性质有着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特殊性.认识并高度重视编辑职业的特殊性、编辑活动的特殊规律,认识特殊职业从业者所必备的特殊素质,是图书出版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业普遍存在着过度强调编辑经营运作能力而忽视编辑文化品格、文化理想、心理情感健康,促使编辑在违背编辑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状态下工作的现象,这种短视的行为将严重制约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尊重编辑的文化品格,维护编辑的文化理想,尊重编辑劳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注编辑心理和情感健康,减轻编辑心理压力,全面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让编辑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创造价值的乐趣,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图书出版业的明智举措,只有这样,黑龙江省的图书出版业才能健康科学地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1949年到1957年,新中国文学出版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是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将苏联的出版制度看作实现中国文学出版现代性的范本,主要是依照统一分工和专业化的方针,国家成为文学出版的主体,文学出版发行机构成为贯彻党和国家政治和文化意志的重要组织,高度的集中化、行政化和计划性是其主要特征。一是五四模式:这种模式以自五四时代起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出版的优良传统为理论基础,主张走社会化的道路,采取编辑、出版、发行、印刷"合一体制",扩大出版主体,把文学出版的多元化看成是促成不同文学风格和流派形成的重要手段,独立自主、灵活经营、自由平等竞争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观念是以其政治理论为基础的.由于老子的政治理论为"君人南面之术",以"清静"、 "无为"为旨趣,因而他对文学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就文学观念发展的内在理路而言,老子的文学观念与孔子的文学观念正相反对.如果说孔子所提倡的文学即文教,企图以西周传留的礼乐文献和礼乐文化来教化人民,那么,老子所提倡的道学则是道教,即以先王传留的道论为旨归来影响人民.老子揭露礼乐文化对社会政治和人的自然本性的戕害,为人们理性对待礼乐文化和深入思考儒家文学观念提供了思想武器,补充和修正了儒家的文学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卫绍生 《中州学刊》2001,(5):105-109
魏晋时期是中国社会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利益集团的大比拼,儒家思想统治的坍塌,以及各种时髦的、落伍的、离奇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流行,使魏晋社会出现了政治上的篡乱不断,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文化上的主从难辨.这一时期,文学由附庸而独立,并开始走向全面自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因了时代的原因而最具代表性.解剖和梳理魏晋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揭示其发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探讨二者的强弱趋势及相互影响,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找准文学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位置,都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救亡图存和追逐"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杜亚泉的渐进启蒙思想与占据主流的激进主义相颉颃而被人误解,致使其主编《东方杂志》期间的笔政生涯及编辑实践活动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旨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然而作为成就卓著的一代学者和编辑家,他秉持的文化立场及苦心经营的《东方杂志》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却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一方面他以稳健持中、超然独立、开放多元的编辑思想成就了《东方杂志》在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因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渐进启蒙文化主张而遭逢众议。其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命运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文学创作的目的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等诸多方面.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学作为儒学官方化的特殊产物自登上学术霸主宝座后,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代文学深受经学的影响,经常背离文学发展的轨道而与经学融合,到汉末,又伴随经学的解体和文化学术的多元,文学才真正从实用价值观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迷人的独立的文化形态.400年的文学演进历程,清晰地呈现出经学与文学的整合与背离.表现在:一方面代表皇权政治思想的儒家经学思想不仅成为文学创作建构主题的直接知识来源与真理凭据,更与表现士人心态话语的文学形成文化精神上的同构关系,在经学与文学内在的教化层面和外在的应用层面形成实质性整合;另一方面,文学自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导致了两汉文学对经学的背离.经学的兴衰与文学发展的互动是这时期的一大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2.
茅盾早期编辑书刊特别是主编《小说月报》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与其确立的现代编辑观念及其相应的操作策略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坚持坚定不移地提倡新文学,不遗余力地建设新文学,毫不妥协地反对旧文学的办刊宗旨;坚持系统地经济地介绍西方文学,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基本作者队伍,以及编辑作者化的期刊操作策略;坚持面向出版文化市场,强化读者意识,冶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炉,努力以良好的期刊形象赢得读者的市场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李佳 《中文信息》2022,(1):19-21
目前,基于全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出版编辑形式也发展了相应的转变,传统出版编辑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种现象,一定要加强对出版编辑形式的研究工作,使传统出版编辑能实现有效转型,才能满足美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对全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出版编辑的转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转型策略,希望能...  相似文献   

15.
赵玉君 《天府新论》2013,(4):152-154
鲁迅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其文学生涯相伴的编辑工作是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曾经通过不同的实践行为和言论表达了其对编辑工作的看法和认识,内容涉及编辑自身、编辑工作、作者与读者等诸方面,其独特的编辑思想促进了编辑学的发展和编辑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历着思想文化上的全面转型.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衔接和断裂中.文学面临着自我的重新归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女性文学在此种文化对话中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言说"的困境.本文从海男的<妖娆罪>和<女逃犯>这两部小说出发,试图对当下女性文学的发展处境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出版是一种文化,编辑是一种文化选择.从事编辑活动的编辑工作者是文化的审读、筛选和提炼者.编辑工作的优与劣、成功与否是衡量编辑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要尺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呈现内容杂、范围广、方式多的特征,编辑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具备德、能、识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为社会创造先进文化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上海小说清末与民初有深刻不同,清末通过报刊出版实现了与文化市场关系的不断更新,民初在维新思潮弱化背景下,则对都市文化消费市场有更强的依附性,是新兴都市上海以吴文化为根柢的的商业性与消费性的表现,所出现的以言情小说为主的甲寅中兴,在消费性文化市场的恶性膨胀中成为过眼烟云,清末上海文坛所发生的变化也迅速消退,文坛热点和中心重新向欢场回归,更有市场效益的黑幕小说,成为文人及报刊出版竞相依附的文类。可以说明,五四文学革命以思想启蒙为先导而可能使中国文学真正发生变革,清末民初上海为现代小说的萌生所提供的资源,只有经过五四才可能真正得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朝俳谐文学的日益繁荣及其"文多指刺"和游戏化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激荡的结果。在当时思想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人性得到了全面解放,士人的放诞人格形成,尤其是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即士人"嘲戏"、"隶事"等文化风习和适性、尚俗等文化心理所产生的驱动力,共同推动了俳谐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梦学刊》2009,30(6):11-11
《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史仲文著)于2009年4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大文化视野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宗教、习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十个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现代性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作了生动的描述与评说;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蕴涵的丰富智慧作了充分肯定与剖析: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作了言简意赅的分析与评论;对传统文化的不足与缺陷也作了一针见血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