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雕塑艺术的发展与雕塑材料的发展,揭示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背景下雕塑艺术形式的分类。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材料也在相应的进行变革。无论是国内雕塑家还是国外雕塑家都会根据雕塑材质进行雕塑创作,而在创作中,艺术家会把雕塑材料和自己的审美理念完美结合,通过雕塑材料的巧妙利用,最终形成完美的雕塑作品。雕塑材料体现了雕塑作品的灵魂,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金属雕塑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各种雕塑作品层出不穷,体现了雕塑艺术家的智慧结晶。而很多雕塑艺术家利用雕塑材料本身的美学特征,创作出另人赞叹的雕塑成就。因此本文便以雕塑作品中材料运用与独特艺术语言为题来探讨艺术领域中雕塑作品的发展以及雕塑材料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2.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雕塑可用的材料繁多,而雕塑发展进步的关键是如何运用雕塑材料的各种差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材料也随之发生更迭与衍变。传统的雕塑材料有石头、金属、陶瓷、木材等。而现代雕塑的材料愈来愈发散化与丰富化。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雕塑观念的拓展与现代人类对雕塑审美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在雕塑材料使用方面的无限可能性。本文探讨了现代雕塑中的材料运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观念转变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意",即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对当代传统写实雕塑的探索中,"意"有了一种新的诠释。本文首先从古代画论中关于人品、心境对绘画的影响,论述了在当代的艺术环境中心境与传达雕塑的"意"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并选取引用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思想和一些具有代表性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作为例证进行分析,说明心性在艺术家创作之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提高,作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雕塑文化也应运而生。而作为雕塑的一个种类,装饰性雕塑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舒适、典雅、生动,具有活力,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文中根据装饰性雕塑特点,讨论了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为读者如何对雕塑装饰美进行审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位特殊的雕塑家,名叫刘安文。从2002年起,刘安文用5年时间,倾注全部心血,痴心雕塑了50尊邓小平雕像。这些雕塑作品中有头像、胸像、全身像、有立体圆雕、浮雕等,大的头部比真人还大,小的头像高度只有4厘米,为了做这些雕像,刘安文倾其所有,  相似文献   

7.
孙江龙 《现代妇女》2014,(12):380-380
中国传统雕塑绘画性强,别有一番东方审美趣味,也符合中国古人审美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及审美观点出发去看待雕塑艺术的。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所以当我们今天去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也需运用中国绘画的审美眼光,去欣赏和把握这种美感的点。  相似文献   

8.
苏耀  赵英键 《现代妇女》2014,(9):332-332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雕塑观念的宽泛及雕塑者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在雕塑材料使用上的无限可能性,传统手工艺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是伴随着传统手工业材料的变化而进步的,本文主要探索的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雕塑类材料的影响,以及现代技术中的雕塑材料运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梳理。  相似文献   

9.
1928年5月20日,埃及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开罗广场上人声鼎沸,政府高级官员、各部大臣,外国驻开罗使节都来了,不一会儿国王也来了。在欢呼声中,大型雕塑“埃及的复兴”矗立在埃及最大的广场上,它是埃及现代史上的第一座大型雕塑,也是埃及现代雕塑艺术的开端。33岁的雕塑家穆赫塔尔面对此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0.
许鸿飞是中国当代雕塑大家,他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造型为中国雕塑界开启了新的创作途径.本文主要以许鸿飞的作品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者在进行审美创作时所具备的情态,以期引领当代的雕塑创作者创造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差异由来已久,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古代雕塑赖于多种原因,呈现着不同的风格样式,在各自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理念,作品的技巧、形式,作品的背景、功用,作品的材质和雕塑家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旨在从深层认识中国古代雕塑之个性与伟大精神,并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代雕塑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高潮时期。在中国美术大传统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洒脱的文化内涵及刻意追求的含蓄影响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作用下,中国传统雕塑作为民族精神的物态化凝固的特定形式,体现了意象,象而寓意的意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女性设计观一直受到各种争议,但在艺术功能、艺术形式、设计内涵、设计表现中的女性审美诉求和女性主体意识依然是其核心。在服装、家居设计等领域都体现了女性独立表达的姿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女性设计观念正在向成熟、不偏不倚地方向发展,对于建立新的艺术设计理念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维维 《城市》2005,(1):63
高第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人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铜匠,追溯更古远的祖先,甚至还可以找到铁匠、木匠,遗传基因让高第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解构能力与雕塑感觉,我甚至相信高第作为雕塑家是先于他作为建筑师而存在的,因为那些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碎瓦残陶乃至完整的瓦罐、瓷盘在高第看来都是可雕可塑的,而且他对这些建筑材料施加的技艺并不逊色于那些伟大雕塑家对石头材料施加的技艺.我还相信高第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那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形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颜色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几乎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 我国的雕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青铜器雕塑,这些青铜器主要是为丧葬服务,也由此开了我国雕塑为墓葬服务之先河.它们形态丰满、图案复杂、装饰性极强,并具有强烈的动感,可以说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雕塑之始.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历程是壮观的,生命的历程又是平凡而司空见惯的。如何在平凡而司空见惯的生命现象中,将生命的绚丽与壮观凸现出来,这是艺术家独具的功力。早就听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有一座著名的雕塑公园,它以挪威杰出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正是这位雕塑大师,花费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40年时间,在这座占地50公顷的公园里不懈地工作,用花岗石、铜、铸铁等不同的材料,完成了192座雕塑,650个人物雕像。这些雕塑,完整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各个不同阶段的鲜活形态,既平凡真实,又精彩而富有想象力,将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涵义展现得绚丽而又壮观。像这样一座完整展现生命历程的专题雕塑公园,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1日,首批42尊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领导人及革命先烈半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举行。据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领导人及革命先烈半身铜像共100尊,其中71尊将安放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29尊将安放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组"红色雕塑"制作从去年12月启动,历时半年。雕塑家们在查阅参考了2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和1500多张图片后,精心创作完成。同时,铜像还配有触摸屏基座,将领导人和革命烈士的生平资料、  相似文献   

18.
董佳伟 《现代妇女》2014,(12):390-390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中国雕塑文化传承至今,经历了以观赏性、实用性、文化性、社会性等过程。在中国的现代雕塑中,雕塑的社会性题材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重视。雕塑能够反应社会的生活、文化等,而社会也会对雕塑的题材产生深远的影响。雕塑题材的社会性不仅是雕塑的一种取材的性质,更是社会价值与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雕塑题材的社会性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坤 《现代妇女》2013,(10):202-202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被置于文化巅峰的就是唐诗、宋词,在诗歌中有一种体裁——宫体诗,它的出现犹如投下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在中国的审关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对女性外在关的大胆刻画;对诗歌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而宫体诗中的娈童文化又像是扎眼的亮色一样,虽是轻轻一抹却至今依然亮丽。它真实的反应了我国封建宫廷社会达官贵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美     
张锠 《老人世界》2020,(3):46-46
俄罗斯雕塑艺术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表现出艺术家精湛的技巧和巧妙的构思。这一点,每当我参观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英雄纪念碑,以及为苏联人民保卫伟大祖国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造在波科隆山上的利剑与胜利女神的巨型雕塑时,都能得到印证与深化。同时,我也深深地为纪念碑的崇高气势及它凝重、深厚、博大、壮丽的视觉美所折服,它们是雕塑家、艺术家、建筑师以自己的真情、智慧、灵性,用凝固的形象铸就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气概,强烈地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