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青岛、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50个。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我国儿童发展的国家级行动计划--《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儿童在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发展的一系列目标.  相似文献   

3.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自2003年起,连续七年跻身全省"十强开发区",连续两届入围"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命名的开发区。在浦东开发开放中崛起的金桥开发区,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一个跨国公司云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环境评价体系是国家商务部对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价。自1999年运行以来,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开发区发展变化进行了数次修订和完善,最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个大类(即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共88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 位置:四川省德阳市 创建时间:1992年 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升级时间(国家级):2010年 园区特色和亮点: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国际级挂牌园区,四川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和四川省重点培育的"51025工程"2000亿元产业园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以"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着力创新驱动,加快实现"千亿产城"新区建设目标.2012年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达到429户,工业总产值49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44.8亿元.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 龙头企业:东汽、二重、东电、得阳特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落实"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实施"园区增效工程",推进"产业项目工程",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复工项目45个。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园区提质增效 (一)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工程" "准备之冬"启动以来,开发区围绕机械加工、医药食品、林木精深加工、商贸服务等产业,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皇家御园、龙江环保、人民大街综合体等牵动全局、拉动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崭露头角;汇丰三期、浦康机械、环保产业园等28个产业项目如期开工,有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签约落户项目12个。  相似文献   

8.
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要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服务、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一、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塔尖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共有372家,平均固定资产2.5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7.3亿元,平均带动农户8.1  相似文献   

9.
奋进中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1984年12月批准建区,1985年9月动工兴建.规划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06,(11):F0002-F0002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0年7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距成都市中心地段约13公里,处于成都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的重点,现代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出发,通过构建2012年和2015年中国区域-世界投入产出嵌套表,结合增加值贸易的就业投入系数,测算并比较分析了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和就业反馈效应。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区域增加值带动的就业效应主要源于国内贸易,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对国内贸易带动就业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上升;中国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效应多表现为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就业反馈,其中直接带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开始减弱,间接带动的溢出及反馈效应成为区域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整合优化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作为就业"稳定器",稳步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作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和促就业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我国儿童发展的国家级行动计划——《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儿童在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发展的一系列目标。最近,我们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对《纲要》前五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纲要》实施进展顺利,有60%的目标已实现或基本实现2010年的目标值;但有些目标实施进展不大,有14%的目标如期达标困难。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情》2008,(9):52-54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市的九区十二县之一,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为四川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近年来,龙泉驿区坚持以国家级经开区为龙头,深入实施环境立区、工业强区、三化联动、城乡统筹、开放合作、富民惠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88年以来,我国相继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同时,每个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又相继建立了省级、市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将近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地区的技术科技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宏观调控是科学发展的保证--国民经济-陕速增长,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增长轨道.全国GDP增长速度从2004年10%,提升到2005年10.1%、2006年10.4%和2007年11.9%.横向比较,我国GDP增长速度为世界之最.同时,财政收入增长明显高于GDP增长,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结余快速增大.经济快速增长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目益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经济增长极、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和资金大量流入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韩文 《青海统计》2006,(1):30-34
"十五"期间,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全省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促进生产要素向工业基地聚集,着力打造国家级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工业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信息化水平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这更使得定量测度我国信息经济的规模和结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叶青 《四川省情》2014,(12):48-49
成都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4年10月,成都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成为云贵川渝地区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数量也从4个上升为5个。而成都增加一个“国家级新区”的砝码,竞争力变化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平武,是天下大熊猫第一县,境内有王朗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雪宝项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平武县所在区域是我国野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是我国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在灾后重建中,该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水电、矿产、旅游、特色农业"四大产业,推进平武跨越式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全县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累计实现开工项目525个,占计划的100%;完工项目490个,占计划的93.3%;累计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投资116.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1%.  相似文献   

20.
R&D经费投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时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试验发展(R&D)是科技活动中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内容。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时滞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时滞性,结果显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均在9年以上,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这种带动作用呈现上升趋势;而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滞后期为4年左右,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这种带动作用呈现下降的趋势。从科技战略的长远发展考虑,中国既要继续增加R&D经费投入总量,也要重视不同研究性质经费投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