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正> 目前,台湾当局及各界人士对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问题议论强烈,台“行政院”及所属各经济部门成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入关”对策小组,制定各方面“入关”因应对策,其对两岸关系也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一、台湾对“入关的利弊分析 台湾对“入关”的主要利弊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分散台湾的外贸市场。长期以来,台对外贸易的隐患之一是海外市场过于集中。1990年1—7月,台对美国的出口大约占出口总值的33%,对日进口占进口总值的28.5%。过于集中就容易被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所左右。(2)认为可与关贸总协会员直接进行“官方”接触,有助于台在世界经贸舞台上的活动。台希望通过GATT的多边谈判,同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各项双边“最惠国”条款,可以绕过与无“邦交”国家逐一签订双边协定的繁复程序,利于及时获取各国各地区的商情,也利于尽快拓展世界新市场。(3)台“入关”可平衡享有权利与所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这缘于两个大倒退: 一、陈水扁“新政府”继承李登辉“台独”理念,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近竟公然提出“一边一台”。与此相适应,在军事上,陈水扁抛出带有分裂色彩的“决战境外”军事战略,企图把战争引向大陆。在完成了台军“精实案”后,又开始“精进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台军的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在武器装备上,陈水扁一方面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另一方面不惜血本,大量购买先进的装备,如向美国采购柴油动力潜艇和“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等,以此“挟洋自重”,一意孤行推动“台独”进程。二、小布什上台后,在克林顿政府建立的美中“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大踏步后退。布什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强调遏制机制,把台湾列为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好友”,表示要“协防台湾”,给台湾明确的支持。最近又支持台湾研制“阻吓性武器”。陈水扁随着小布什的指挥棒起舞,“两岸政策”自动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试图依靠美国与大陆抗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决不会坐视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除了继续谋求和平统一中国的努力外,决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无论是外来的敌对势力,还是陈水扁的一意孤行,谁分裂中国,谁将遗臭万年。历史无情,没有例外。  相似文献   

3.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谁能担保没有第三次?!在华盛顿的政治天平上,北京的份量远远重于台湾。自李登辉上台,“台独”势力日益抬头,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大肆购买洋枪洋炮,甚至放出“建国备战”、“决战境外”的狂言,在“以武拒统”的道路上滑得更远。“台独”就意味着战争。“台独”分子之所以胆敢这样“玩火”,无非是自认为有“洋大人”在背后撑腰,特别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加强、美国一些人“武力保台”声音的鼓噪,更使其利令智昏。但是,“洋大人”真的就那么靠得住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为脱身越战泥潭,借“大三角  相似文献   

4.
随着布什政府的上台,台湾问题更加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症结,甚至可能导致中美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中国明确发出“必要时动用武力实现统一”的信号,美国为“保卫台湾”正在增兵亚太,并拟制“协台作战”计划,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正在升级。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攻台的可能性、作战样式和作战能力,美国是如何估计的?又有何对策?  相似文献   

5.
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场演说中将台湾视为一个国家,并使用“台湾共和国”的称呼。虽然几天后,美方就此问题正式向中方作出澄清,表明布什的说法是一个口误,美国对台的一贯政策没有改变,美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立场没有改变,但中国政府仍然对此感到不悦。因为就在“口误”的当天下午,布什  相似文献   

6.
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就万一台海发生战争美国会不会干预,如何干预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军事科学院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彭光谦。以下是他们的对话。阮次山:从您的研究来看,如果两岸发生战争,美国在军事战略上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考虑?是不是要干涉?彭光谦:台湾当局或者台湾老百姓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即使台湾海峡发生战事,一旦台湾当局闹“独立”,不论发生什么情况,美国都会“无私”地协助台湾。谈到军事干涉问题,就广义干涉而言,不是干涉不干涉的问题。实际上美国早就干涉了,而且将来肯定要干涉。美国对台海地区一直在插手。如果不是美国干涉,台…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关系中,台湾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两国之间为这一问题经常性、结构性地发生摩擦,这使得国人常常对美国的对台政策判断失误,小事化大而大事化小。 1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报道,援引军方内部消息,称美国准备以“撤侨小组”的名义,派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外交政策协会2001年岁末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主流民意反对台湾独立,也不支持政府武力干预台湾事务。这使美国政府长期寻求的“不统、不独、不战”的对台政策目标受到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调整,其重点是拉近美台军事关系,提高台湾抗衡大陆的军事力量。此次调整是基于共和、民主两党近年来对台湾局势评估辩论的结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李登辉及其追随者不顾两岸同胞渴望早日统一的意愿,妄图通过大肆军购,挟洋自重,妄图永远将台湾分裂出去。而这种企图也恰恰迎合了美国一些政界官员的后冷战构想。他们将台湾看作是东南亚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以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美国认为中美失去联合抗苏的战略定位,因而寻求对华新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美台关系,打“台湾牌”,以台制华。台湾问题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从冷战时期被搁置在“后炉灶”走到前台,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独”随之抬头并不断膨胀,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制造麻烦者”。  相似文献   

12.
1995年5月22日 ,白宫同意为李登辉6月初赴康奈尔大学参加研究生聚会发放签证。这项允许台湾最高领导人进入美国的决定改变了美国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外交先例 ,并挑战了克林顿政府此前有关李氏此种访问与美国政策不符的公开政策声明和对中国领导人的私下保证。同样重要的是 ,发放签证的决定是此前3年美国对台政策的进一步延伸。1992年 ,布什政府违反美国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中关于降低对台军售数量的承诺 ,卖给台湾150架F-16战斗机。1994年 ,克林顿政府上调了自1981年以来的美国对台湾外交官的“非官方…  相似文献   

13.
佟静 《领导文萃》2014,(3):81-83
正50年代初,美台合作的进展令双方颇为满意,有许多美国文武官员前往台湾访问;同时,台湾当局的官员也应各种邀请到美国旅行。宋美龄又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蒋氏夫妇对赴台访问的美国人安排得很是周到,让他们在很短促的时间内看到台湾的方方面面,以便他们回国后敦促本国政府向台湾提供更多的全面援助。当然,美国官员中被邀请访台的人中,为蒋氏夫妇及台湾大  相似文献   

14.
粗鲁政客     
陈心怡 《领导文萃》2005,(4):124-128
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不满新加坡在联合国发表对台湾“不友善之言论”,公然指称“新加坡是个鼻屎大的国家,还耀武扬威在联合国抱中国大腿”,之后更强悍地指称要他下台的人是“不要脸”。拥有美国长春藤名校博土学位的“新闻局长”林佳龙闻讯,赞誉陈唐山“用语传神,电视播出无法可管”;一大堆泛绿政客,也公然宣称这是台湾“本土化”,反击批评者是“大中国文化”作祟……套用知名史家柏杨常用注记各朝权贵的话,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超大号先生”骂人有理不止台湾政坛,美国及前苏联都曾发生类似风波,也都找到理由辩驳,难道,口出蛮语是政…  相似文献   

15.
困难与选择: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往后的半个世纪里,台湾问题之殊难解决是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政治家或观察家不争的事实。因其难,国共两党前辈领导人各自关于大陆与台湾重新统一的政治口号、战略设想和实际努力俱未成功,只是历经几十载理想和奋斗的大陆这边在不断地加强着关于祖国必须统一的民族决心。也因其难,从杜鲁门到约翰逊五届美国行政当局先后尝试的有关方略(不管是“台湾地位未定”或“放蒋出笼”,还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都无法成为美国经久可靠的长期政策,尽管可以说这些方略促成并帮助维持了一项对美国来说似乎符合其战略利益的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防部7月30日公布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成为美国与台湾媒体一个时期来炒作的热门话题。台湾主流媒体甚至根据美方情报,称大陆将于2007年对台湾实施以“斩首行动”为主的奇袭,一举控制台湾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作是“共产主义的扩张”。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更新美国全球战略,力图把台湾建成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开始暗中支持“台独”。  相似文献   

19.
7月3日,李登辉完成了在美国的招摇撞骗行程后回到台湾。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李登辉的归来意味着“李系政团”开始进入具体运作,台湾政坛的血雨腥风又将到来。中国有句古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上都是明确的。陈水扁曾一再表示信守上台时作出的保证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等“四个一没有”的承诺。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终于剥下了伪装。他在向极端”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年会发表的讲话中,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些严重的“台独”分裂言论,与早已声名狼籍的李登辉的“两国论”一脉相承,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对两岸同胞的肆意挑衅。8月6日,陈水扁诡称他8月3日的讲话应该是“主权对等”论。实质仍是鼓吹台独。据报道,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南沿海年度军事演习已进入中期阶段。今年演习的科目完全是针对“台独”、为夺取台湾本岛而设置的,且设定了最艰苦、最恶劣的环境条件演练部队。如果陈水扁死不悔改,导致台海战争爆发,其结局将会如何?《当代海军》杂志载文称,美一军事考察团对台军实力作出了评估。本刊摘要转载,以飨读者。此文不代表本刊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