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应用集中度测定模型和灰关联分析原理,逐层推进分别分析了新疆石油产业的集中度和新疆石油产业及石油产业上中下游的开采业、加工业、化工业与新疆三次产业及新疆主要工业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石油产业的布局进行优化构想。指出:提高新疆石油化工业的集中度至中度集中,提升其层次和规模,使新疆石油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是新疆石油产业上中下游规模布局的方向;加大对石油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的投入,提高石油加工业与石油化工业在新疆石油产业中的比重,应作为新疆石油产业结构布局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分析与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从产业构成、产业分布、产业组织和产业规模四个角度进行了总体分析,发现吉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产业分布不平衡;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并据此提出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都市型农业;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战后40多年来,美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在探究战后美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时,不少学者用产业成熟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把它归之于物质产业的高度成熟。而笔者认为,美国物质产业并未趋向所谓的“成长极限”阶段。相反,正是美国物质产业战后发展的推动和它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才是美国服务业战后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休闲装备和产品业、休闲设施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产业、运动与游憩产业、文化产业六大方面分别引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并对各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评述。研究表明:全球已经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体育休闲产业、娱乐产业、休闲装备和产品业、休闲设施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最大产业系统——休闲产业系统。  相似文献   

5.
辽宁水产加工业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科学发展观,对辽宁水产加丁业进行SWOT分析,重新审视产业所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认清产业自身竞争潜力,以期把握发展机遇再创辉煌业绩。辽宁水产加工业在原料供给、科研与教育、综合生产成本、产业集群效应方面凸显优势,拥有地方需求、国际市场拉动和政府推进的发展机遇,在技术开发、产品结构方面处于劣势,并且受到外埠水产加工业、海外水产加工业的冲击以及“三渔”问题的影响。分析提出辽宁水产加工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动态性和互转性问题及其破解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对近年来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来测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研究表明:2019年,广东"两业"融合发展已经初步达到良好协调阶段,比2015年逐步提高,距离优质协调阶段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链条整合力和发展环境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E-G指数,对我国4位数水平分类的粮油加工业集聚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在从空间和行业两个维度研究粮油加工业不同行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成因。研究发现:我国粮油加工业行业集中度整体较低,行业集聚主要由区域集中度决定;粮油加工业的地理分布受农产品原料地理分布的约束较大,粮油加工业大多数行业仍然以主产区集聚为主要特征,且呈上升趋势;除粮机设备制造业外,粮油加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相对均匀,较多小规模企业在某一地区"扎堆"是我国粮油加工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对青岛制造业中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主导产业选择中不同波士顿矩阵的信息及各象限所赋予的权重,得出产业的综合排名,初步筛选出青岛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9.
<正> 一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等人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目前被广泛采纳的产业划分原则。第一产业是以自然存在物为对象所进行的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狩猎业、渔业和水产种植业等部门: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活动,包括矿产开采、加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第三产业是为传递产品而进行的劳务活动,包括内外贸易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运输及通讯业、旅游饮食服务业等部门。我国现行用的由国务院办公厅1985年4月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Hoover系数测定了内蒙古乳业、肉类加工、绒毛皮革等三个产业在各盟市的产业集中及产业集聚程度,并对比分析了这三个产业在内蒙古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发现乳业、肉类加工业、绒毛皮革加工业在内蒙古各盟市间存在产业集聚现象,但这三个产业在各盟市的集聚程度和分布状况各有特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产业多样化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培养职业农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洞庭湖区农业所占比重过高、农业内部分工不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等现状不利于湖区现代农业发展,应该通过发展食品工业、设施农业、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农村物流业和农业旅游业等多样化的农村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董驰  梁源源  王超 《南都学坛》2023,(6):109-117
依托数字经济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是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动力和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双轮联合驱动模式,突破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困境,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研究发现,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共建共享数字体系等措施,数字经济能够加速两业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推动两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差异,理清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金融服务业的演进趋势,探究中国金融服务业与其他国民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以及产业关联系数,在当前中国处于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下,尝试从比较结果中得出如何深层次地深化金融改革、如何进一步研究金融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关联关系并探索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经验。鉴于金融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和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采用WIOD数据库中中美两国2007~2014年的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两国金融服务业以及整体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产业关联系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及美国;美国金融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系数均大于中国,反映了中国金融生产性服务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不足。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应推进深层次金融改革、加大服务业投入占比等,以让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建立GEM模型,对平潭水产加工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平潭水产品加工业在开放的外部环境下快速发展,但在资金融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凸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产业驱动战略、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的综合互动关系,对借助两业互动逻辑来精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进而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纳入两业空间不匹配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研究框架进行完善,从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出发对两业互动关系进行重新审视。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事实,且不匹配程度正逐渐加剧。第二,产业维度联系空间内,两业空间不匹配事实会制约两业有效互动。第三,将产业维度联系空间拓展为复杂网络联系空间时,两业互动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的溢出效应,且外溢效应明显大于本地效应。第四,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内,两业互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了显著溢出效应。第五,对比发现,复杂网络联系空间还能通过弱化两业空间不匹配对两业互动的负向影响,间接促进两业互动有效产生。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以数字化赋能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招才引智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扩张、以优化两业空间布局推进生产要素跨部门有序流动是助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有效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参与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农村女劳动力已有21.2%的人转入非农产业,其中52.4%转向从事工业、加工业生产,16.5%致力于商业、服务业劳动,4.7%加入了建筑业大军,2.8%专营运输业,23.6%投向其它行业。在农村,以女性为主的专业户的比例已占到40.8%;有农业技术员及以上职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部门角色演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少数几个资源输出部门,东北地区提供资源的部门变化较小,而终端产业部门越来越多。对东北地区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关联作用有待增强。(2)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产业关联网络的分块趋势越来越明显。相比而言,东北地区逐步形成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子群和金属机械制造业子群,但子群间的联系较弱,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子群间的联系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和日本2000-2011年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HP滤波方法获取周期数据,对中日总产出波动与服务产业结构演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分类服务产业结构演变显示,中日两国传统服务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相比传统服务业,两国现代服务业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二,周期波动和相关性检验显示,中国服务产业与总产出周期波动显著高于日本,中国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失衡性发展,极有可能对传统服务业产生负效应;第三,格兰杰短期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中日服务产业和产出总量指标分别在1996-2011和1986-2011年期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租赁与商务业”是总产出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因此应对中国过热的房地产服务业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在中国重现“日本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晋中蔬菜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晋中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然而落后的加工业不仅没有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而是成为蔬菜产业的"瓶颈",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针对我市目前加业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缺乏.规模小.绿色认证落后等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从政策、体系、服务、环境等方面给予扶持的建议,以促进我市蔬菜加工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晋中蔬菜产业的上档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