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代盛行饮茶,《茶经》的问世与茶道的形成,大为强化了原有茶文化的品位,不仅与茶本身相关的种茶、采茶、煮茶、饮茶、品茶具有技术、文化韵味,而且与茶间接相关的茶具,诸如茶瓯、茶托、茶釜、茶水等等也沾上了文化色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并以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而著称于世.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则早已超乎一般人的预想。究其因,一方面是茶文化研究自身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现实需求之强。我面前这两种刚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还在散发墨香的茶文化书籍,就着实让我感受到文化的无处不在的深入人心的力量。也让我再次领略了江西茶文化研究的整体实力。一是由余悦主编的十本一套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其撰著者为:《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余悦)、《茶品…  相似文献   

3.
《茶经》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经》是应时而生的产物———外因纵观我国数千年来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茶道文化之兴衰从来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依存的。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与大唐盛世这一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经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人赵朴初有《咏天华谷史》诗云: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迹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芳独赏我中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自古便带有普遍性.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中国人从何时开始识茶、饮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作于战国时代(一说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也)而解之”.茶是一种智慧,犹如酒是一团情感.中国文化自古有阴阳互补的异质同构性,茶属水,性主阴柔;酒属火,性主阳刚.酒调整着情感,茶津润着理智.酒表征着热烈,茶象征着淡泊.酒把万物距离拉近;茶使人的心灵宁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6,(1):I0006-I0006
“狮林福地茶香宴”是狮林人从中华茶文化中悟出的餐饮佳品。此宴是在挖掘寺庙菜系和传统素菜的基础上,以“茶”为主题,在烹饪过程中对每道菜中辅以名茶,融入中华茶文化,萃取名茶精华创制而成的菜品,菜品原料采用具有滋补作用较大的茶叶,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目遇72毒,得茶而解之。”茶叶,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干多年,是世界上种茶最早的国家,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我国也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古老的产茶胜地,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界应更新观念,为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杭州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是中国传统出版的极盛时代,也是古代茶书编撰出版的繁荣时期。晚明编撰出版的茶书约占历代茶书的半壁江山,而且大量刊刻以《茶经》为代表的前代茶书;茶书编撰体式可分为撰述类、编辑类和汇抄类三种,推动着茶文化知识体系的重构;茶书的作者以江南地区的山人墨客群体为主,其刊刻者则以书坊为主力;茶书的读者,是日益扩大的文人阶层;晚明茶书的出版传播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转型特征,也形塑着茶人生活的品格,是观照晚明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牛文澜 《兰州学刊》2013,(5):202-204
关于简本《五行》的作者,学界大都认为是子思所做,通过与《中庸》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内外关系中都有两个指向,即:由内而外的指向和由外而内的指向。但《中庸》以由内而外的指向为主,简本《五行》以由外而内的指向为主。在最高境界方面,《中庸》将"圣"作为最高境界,简本《五行》中"德"是最高境界,而"圣"只是五行之一。简本《五行》第一章中五行的次序是仁、义、礼、智、圣,这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简本《五行》整体思想的次序是圣、智、仁、义、礼,与《中庸》的五行次序有很大不同,故简本《五行》第一章所言的五行,是对子思所作《五行》的引文,而简本《五行》第一章之后的作者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华民族主义》中所阐发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李大钊众多开拓性思想的杰出体现,也是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创作的,它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在世界诸问题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界定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倡导了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紧密结合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顺应了近现代民族主义勃兴与张扬的世界潮流,是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李大钊民族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茶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鼎足而三,殊途同归,共同屹立在国际茶文化的最高峰。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茶艺"之缘起——"煎茶"杂饮时期;"茶艺"之定型——"点茶"斗饮时期;"茶艺"之转型——"泡茶"品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余悦  冯文开  王立霞 《河北学刊》2007,27(6):142-146
饮茶作为一种雅趣之事,受到北宋文士的推崇。他们认为,只有雅士才能懂得品茗,品味茶的芬芳,体味茶的三昧。茶诗作为茶文化的有机组成,也呈现出"雅"的品格,是透视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文士的雅趣透过对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的追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厚,可是研究专著尚不多见。本书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的含义、特点、茶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中国茶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作用等,进行了翔实的考察与探索,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本书作为一部专著具有如下的鲜明特点: (一)对中国茶文化的萌生、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茶文化所包含的茶艺、茶道、茶的礼仪和生活中与茶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茶文化所融汇的儒、道、佛诸家的思想和哲理等,都依据翔实  相似文献   

15.
《诗经》“荼”为“茶”源说周蒙茶叶、丝绸和陶瓷为中国三大发明,久负盛名。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①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在公元4世纪茶便传到了朝鲜,早在汉代就传入日...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四川省茶文化协会、蒙顶山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雅安市茶业协会、名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茶祖文化与蒙顶山茶品牌建设”论坛在蒙顶山召开。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傅志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雅安市茶业协会会长孙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蒙顶山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向华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落笔中国茶文化,进而对海南黎族地区茶之溯踪、茶之种类和茶业发展等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8.
赵得贤是中国朝鲜族舞蹈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存亡时刻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用舞蹈艺术唤醒中华同胞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识。赵得贤的革命战争题材舞蹈创作观念是他在战争年代与侵略者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唤起人民保卫家国的精神表达,亦是他在和平年代传递民族情感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古代社会风情的“活化石”。岳阳等地民间茶俗中的川芎茶、椒子茶,与屈原作品有着明显的联系。屈原作品中的香木“江离”,就是“川芎”;而屈原作品中的“椒”,似乎就是“茶椒子”。此茶俗在长江中游两岸,似只有岳阳等地才有。是屈原流放江南期间,晚年寓居此地,喝惯了这些茶,便把它们写入了诗中;还是岳阳一带人民,为纪念屈原而把其喜爱并写入诗中的香木加入茶中,久饮而成习的呢?似都可以作为《离骚》等作品作于此地或其附近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正文含"茶"且题材属于茶文化的诗词叫茶诗.针对古茶诗中茶的显喻,从喻形及运用角度,既可分析它的本、喻体构成及句中位置,也可分析它的语言形式和连用情况.就前者而言,喻体充当者多为具体感性物象,其与本体在语义搭配上是近取为喻,似乎兼有"别茶"的功能;喻体可以前置,还能设立形式喻体;由于是在茶诗之中,本体不妨处于"内隐"状态.就后者而言,古茶诗中比喻显用于茶,其喻解即相似点以不出现为常;喻词以"如"、"似"为主,不采"像"、"譬";显性茶喻单用之外有少数连用,其中一种是博喻性的.茶的显喻之于古代茶诗,"着处成芳菲",审美接受蒂落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