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汉代民本思想的价值核心 ,就在于对民生的关注。为实现这一目标 ,汉代思想家力图通过在理论上建构一个最高原则 ,在实践中确立“大一统”与“礼”的绝对地位 ,来对君权加以限制。但是 ,由于汉代民本思想本身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两重性 ,使得“制君安民”的理想在政治实践中走向自身的反面 ,成为“尊君制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贵安 《江汉论坛》2003,5(10):49-55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的进步思想,属于"新民本"思想,将传统民本思想"重民-尊君"模式发展为"重民-限君"的政治思想模式.这种思想来源于传统,趋向于近代,与西方民主思想同"科"不同"种",在近代中国思想界迎进西方民主时,成为天然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3.
尊君是法家的最高政治目标,而重法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有效手段.从“尊君”与“重法”这一标准来看,《管子》体现出鲜明的法家色彩,又融合了儒家等学派的学说:坚持尊君,但对民的价值和利益也有所关注;坚持法治,但并没有否定道德教化的作用.而在君与法的关系上,《管子》表现出与商、韩法家诸子不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丰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把它同马史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民本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形成了既有传统特色又包含着唯物史观基础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5.
陈方刘 《学术论坛》2012,35(12):34-37,81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从用词和思想上都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之处,但又与之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所针对的问题、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实现路径的不同上。对"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进行区别,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内涵,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与德治主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与封建君权相互调节,相互强化;与封建专制相互依存,相互背离;与尊君思想相反相成,互成一体。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都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意是政权的基础,民生是治国的出发点,但是,两者在政治观、历史观、伦理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都肯定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关怀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两者在理念、价值、实现途径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质的不同。以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为背景,实现"臣民"向"公民"的根本转变、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本与西方人本的当代融合,自觉地对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型,才能使它在当代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7,(4):60-65
司马迁《史记》关于季平子的记载具有"尊君抑臣"的倾向。《左传》记载季平子的事迹,既体现了左氏对季平子的维护,又表现了他对平子失德、失礼行为的批判,呈现出一种客观的态度。左氏理性的评价与礼坏乐崩的时代背景及他对"礼"的推崇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精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刘大夏作为明代名臣,无论是入主兵部还是作为封疆大吏,他始终以"民本"为念。研究古代先贤的民本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刘大夏的传记、诗文等资料入手,运用实例,详解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并探讨"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通过识别和阐述传统民本观念里的权利成分及其流变 ,试图在继承和重述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 ,把以民为本的民本论转变为民之所本的民本论 ,把他本的民本论转变为自本的民本论 ,把以民为手段的民本论转变为以民为目的民本论。同时 ,通过清理现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和民权理论以及评析政治浪漫主义和文化怀疑主义 ,试图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 ,从而支持当代中国关于民权的价值理论和政治实践 ,倡导一种同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呼应的新的民本学说。  相似文献   

10.
孙子"道"论,是"治道"、"人道"和"战道"三者的统一体,包含着治国法则、道义恩信、客观规律等意蕴,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本关怀和道义追求,其核心理念在于施政爱民、安国全军。孙子"道"论,通过分析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国君素质德行对战争的影响,战争的内在规律性等方面,突出了"道"在战争比较、准备乃至实施中的首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孙子并非唯"道"是从,且"道"也并非《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旨要,而只是其中探究战争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仁政"的学说。这是孟子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战国策》纳入政治思想史的范畴,分析"尊士"和"尊君"这两个悖论性主题。二者看似冲突,实为和谐,共同与"崇谋"、"尚贤"、"重利"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尊士"构成显性主题,"尊君"则是隐性主题,并且规定了"尊士"的上限。"利"将士和君合而为一,促成中华帝国的形成和士的消失;而这段历史也证明了《战国策》主题思想既冲突又和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赵朴初先生一生实现了由佛教向"人间佛教"的转生,这种转生为佛教由出世走向入世,从天上走向人间奠定了基础。赵朴初先生倡导"人间佛教",使佛教利益与人民大众利益相契合,并以此实现民本的价值诉求,"人间佛教"立场即是人民立场,彰显出"人间佛教"的民本价值旨归。赵朴初先生的"人间佛教"思想,以满足广大民众之物质与精神需求为鹄的,充分彰显了他的"人间佛教"思想之民本价值面向,凸显了赵朴初先生的民本情怀。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很高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的顶峰。然而,与西方的民主理论相比,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谁之主权"、"谁之法律"以及"民主议事机构的设置"三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现代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早期儒家的秩序观包含两种并列但又存在张力的诉求:一方面儒家围绕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构建了一个德位相配的理想秩序;另一方面,儒家又有以恢复和维持现实秩序为目标的现实关怀.在理想主义追求与现实主义关怀的共同作用下,儒家思想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部张力与妥协:其一,关于尊君之位,由正名发展出现实主义的绝对化尊君与理想主义的革命两种倾向;其二,关于正君之德,分别提出理想主义的禅让和向现实主义妥协的谏诤两种方案;其三,关于化民成俗,儒家主张礼治,而后在现实主义关怀下逐渐礼法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对西周"民为邦本"思想继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以天、君、民之间的三角关系为理论基础。孟子民本思想的要义是一方面视人民为政治的主体,另一方面将政权的主导又交付到君主手中,因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民本而不是民主。  相似文献   

17.
“民贵君轻”论辨析──兼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徐进大凡研究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以及政治思想史和法律思想史的著作,都要论及孟子的"民贵君轻"论。但前辈学者们对它的解释却大不相同。有的认为此论"是说民的问题比君的问题重要";也有的说"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  相似文献   

18.
肖航 《船山学刊》2009,(4):21-24
王夫之政治哲学中,“钦”本义为“敬”,是君主最为核心的德目,“钦”的最重要对象为天命、民彝、善恶。“钦”贯穿了王夫之相对君主论、天命观、民本论、人性论等具有特色的政治思想.对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改变创新。实为其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坚持并突出了以民为本的民本观.民本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站在历史的最高处精确地导引我党的航程,并经典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民”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关注的核心主题,内涵极为丰富。近代以来,在西方人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影响下,我们以“民本”重新审视古代“民”思想,形成了固定的民本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很好地深化了“民”思想主题,从纷繁复杂的古代“民”思想中提炼出了民本、君本两大主题,但同时“民”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受到了遮蔽,即那些既不符合民本,又不符合君本的“民”思想便被忽略了。因此,要想呈现古代“民”思想的完整风貌,我们需要在“民本”基础上,扩大研究视角,推进“民”思想的再研究。“民学”于此是一个可能性的尝试,它能够从整体性视域将民本、君本以及其他关于“民”的论说连贯为一体,使古代“民”思想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