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寿清 《学术探索》2013,(2):143-148
新加坡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小国,政府的语文政策关乎国内民族平等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土著民族排华、冷战对抗的时代背景下,新加坡脱离殖民统治,走向自治,加人马来西亚联邦,到最后独立建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极大地影响了新加坡的语文教育政策。20世纪50-80年代,新加坡政府以实用主义为原则,根据内外局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语文政策,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双语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2.
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民族教育法规缺失的情况下,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是进行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的主要途径。其中,教育政策评估是政策调整的依据,也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对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基本问题从社会学视角进行解读与研究现状探究,从而提出建议:明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内容的边界,进行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主体培育,构建科学合理的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评估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青海地方法规架构中,以自治州自治条例为基础,以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为骨干,涉及到藏汉双语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政策和双语教育的外部关系进行了规范,为双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战后国际局势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5年新加坡独立 ,鉴于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东西方冷战的制约 ,新加坡采取了追求认同东南亚、认同马来亚、迅速“脱华”的政策。华语虽是新加坡多数民族———华族的母语过 ,但新国家领导人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考虑 ,未将华语定为国语 ,华文华语的使用价值每况愈下。 2 0世纪 90年代后 ,国家重新重视华文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 ,提高母语教育水平 ,但华族的母语教育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语文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 ,新加坡为了守住本民族的文化根基 ,对其语文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 ,双语制的调整 :不再强调国人对英语的认同来加速国家一体化的进程 ,而是强调母语的学习来传承民族文化和亚洲价值观。其次 ,华文教育政策的调整 :由以前压抑华文教育转向大力提倡华文教育。这种转变既有文化上的原因 ,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不过 ,提倡华文教育并非是要用华文取代英文 ,英文的主导语文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6.
王鉴  安富海 《学术探索》2011,(2):124-132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围绕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及民族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形成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等。透析这些民族教育学科前沿的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推动民族教育研究、深化民族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着特殊的优惠政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性主要受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到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再到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特殊阶段的演变,但其中的特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贯彻这一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关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语言与文化等特殊性问题,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分流机制是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制度内核是新加坡奉行的精英主义理念.新加坡的教育分流机制着眼于升学和就业两种要素的平衡,一方面培养了大批精英人员,一方面又解决了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技术人员的短缺问题,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而从新加坡教育体系中较为独特的分流机制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的分析入手,从中得出若干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具有重要启发与借鉴意义的启示,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改革单一人才选拔方式等.新加坡处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流政策,对于我国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普遍面临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文章通过批判性反思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指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必须在“多元”的民族建构与“一体”的国家建构双重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作者以新疆双语教育政策作为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政策目标,指出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多元化”“以国家公共利益为重的一体化”和“以弱势补偿为先的公平正义”三个突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新疆社科论坛》2009,(1):82-86,69
由于各自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不同,不同民族、种族所特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多元文化问题因众多的文化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政策和文化环境,这直接影响其教育政策与实践。中国民族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和国家一体教育是并存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政党政治形态的生成及其变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土壤.变革中的新加坡政党政治反映了该政治体系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变迁.本文重新考察和分析了新加坡一党独大体制的政党政治形态及其政治文化环境,认为近年来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在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型,而这种转型的背后,政治文化所发生的变迁也悄然改变着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信念、态度和政治行为.这些新的元素包括参与式政治文化的生长、公民文化的成熟、理性的多元竞争、宽容性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方修关于新马华文文学史的著述、《马华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以及新社编选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的导论等都是以现实主义文学史观观照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因而有必要对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作一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达14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殖民当局采取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移民的政策,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社会。1959年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后,人民行动党面对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的矛盾与冲突,采取谨慎的态度,通过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方法,促进新加坡国民意识的产生。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对新加坡各种族的和谐以及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威权主义体制的出现与运作是与新加坡独立后的独特国情相适应的,实践也已经证明,这种体制在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朱仁夫 《云梦学刊》2003,24(6):48-51
新加坡是东南亚华侨最多的国家之一,华侨成为儒学传播的基本因子。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曾玲 《文史哲》2006,(1):14-21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英语就是在新加坡本土上使用的英语 ,与英国英语具有共同的语言核 ,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其英语逐步形成一种区域性变体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许多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构成多元复杂的新加坡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遭遇族群冲突、邻里疏离和家庭分解等系列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发展社会团体、调整社会政策、重建集体意识等社会管理对策来促进家庭团结、邻里团结、族群团结和官民团结,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社会转型,也面临和新加坡同样的急剧社会分化和冲突,新加坡促进社会团结的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促进社会团结的社会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主要国家反腐败经验对中国预防腐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主要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反腐败体系,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芬兰、新加坡和日本的反腐败体制的特点,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可以为探索建立和完善我们的预防腐败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主要思路应当是建立严密的预防腐败体系及严密而科学的监督机制,努力养成廉洁文化,全面打造清廉环境,积极强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