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2.
宋本《抱朴子外篇》今实物无存。但是,根据相关的史籍我们可以判定,宋本《抱朴子外篇》存在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五十卷等多种版本,并且有一定佚亡,但是其基本内容应该与今本相差无几。宋本《抱朴子外篇》趋向今本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外篇》中用典的数量庞大.从典源出处看,葛洪引用较多的当数儒家经典和道家著作《庄子》,体现出其儒道兼修的精神世界.根据引用内容的不同,可将《抱朴子外篇》中的用典分为引言和引事两大类.引言大多出自《易》、《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使观点更加有力,让人更易信服.引事则多取自史书,往往在引用历史故事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用己言叙古事,且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抱朴子外篇》使用典故的手法多样,有正用、反用、活用等,有时还对原有典故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4.
《抱朴子·外篇》标点举误陈兴伟中华书局1986年版《诸子集成》重印本据其《重印说明》,曾经两次改错正误共达一千余面,但因卷帙诰繁,仍然未如人意,失检之处,尤以标点为甚。仅以葛洪《抱朴子·外篇》为例,即得疏略不足者数十则,今选录部分于下,就正方家,也请...  相似文献   

5.
早年葛洪以吴土旧姓栖身新晋,武勋难就,益求文名,其于《抱朴子外篇》之中寄托良多。本文从葛洪的吴人身份与其在两晋之际的处境入手,探析其"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的心态,并挖掘葛洪"孤立之翘秀,藏器以待贾"的心态掩映之下,《抱朴子外篇》人才观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东晋著名的思想家、系统的神仙道教理论的创立者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所阐发的美学观点,即使在今天美学研究如此繁盛的形势下仍不失其存在的价值,仍旧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链条中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  相似文献   

7.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是我国神仙道教的理论与仪式的奠基者。从此,神仙道教对我国政治、思想、文化、风俗影响了一千七百年之久。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因此他又是晋代的重要社会评论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及其行实,至今学术界歧异较大,研究尚不充分。这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对葛洪和道教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自成一家之说,其思想光辉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人才思想.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选拔、人才的识别、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自身的素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抱朴子》的人才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汉晋社会的真实状况,对于今天的人才培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谈美,二是谈文学作品中的美。这两大部分实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对于后者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而后者作为具体实践的例子印证了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这两大方面分别独立论述,并非完全隔离之意。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葛洪文艺观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多集中在概貌性的整体观视,着力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尚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整体梳理,力图对葛洪文艺观中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一个稍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边连宝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连宝为清代北方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在清代中期都独成一家。边连宝一生著述颇丰,除诗、文集外,还有诗话、诗文选本以及史部著作,今传世多为稿本、抄本。边连宝著述的搜集与整理,对研究清代北方诗学与诗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前期,周叙疏请重修宋史正式拉开了明代宋史研究的序幕。随后的宋史研究沿着官修和私撰两条路径展开。官修《续资治通鉴纲目》的竣成鼓舞士人以程朱理学为指导,从鉴戒的角度重新解读宋代史事,史著的教化色彩厚重。私修的宋人传记在前期的宋史研究成果中所占分量较重,为宋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其中的理学传记致力于考述理学世系和渊源,揭示学术堂奥,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私修的宋史史论著述持论公允,晰理深刻,彰显了可贵的实学精神,是明代史学走向深层的突出表现。此期的私修活动得到明廷的重视,且为宋史研究的繁荣开创了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5.
吴漫 《南都学坛》2012,32(5):30-37
明代的宋史研究成果众多,凡123种,两千多卷,较多地彰显了时代和学术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并与宋代《春秋》学、清代元史学等一起构成中国史学史上特殊的史学现象。明人宋史著述在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思想,以及考察历史的视野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学术史、史学史以及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是目前所知现存唯一一处金代青绿山水画作品。以青绿山水的绘画样式与风格演进为主线,同时兼顾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作品系统、工具材料、画家主体等方面来展开讨论,探讨壁画中山水的渊源和风格形态,可以看到金代岩山寺壁画中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2月,外蒙古上层王公贵族利用中国南方辛亥革命之机在俄国的支持下脱离满清王朝。这为俄国改变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俄国在短期内主导了外蒙古地区的贸易。但在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内地商人的有力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影响迅速弱化。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时,俄国工业品几乎停止输入外蒙古地区。总之,从1911—1917年,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经历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满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两个曾手握政权的少数民族,在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清朝廷制定的相关政策,两民族间交往甚密。在不间断的交往中,大量描写蒙古族的文学作品面世,这些作品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满洲文学中对蒙古族的描写作品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舞马与当今马术中的盛装舞步颇为相似。舞马自刘宋从西域传入建邺,于梁武帝和唐玄宗时掀起高潮,唐后在中土消失,舞马成为时代兴衰的一个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舞马盛会规模宏大,其性质并非单一的娱乐活动,而是与宣扬皇朝圣德紧密相连。由于皇帝的奖掖和科举的推动,舞马盛会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除杜甫和陆龟蒙的颇具批判性外,其余几乎为润色鸿业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