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政界、学界热议的重大主题。这一主题归属于中央近几年启动的“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社会建设是改革路线图中紧随经济主题之后的“深水区”课题。在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中央突出了“民生’之维,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更加普遍可获得的社会保障,在疏解社会矛盾、弥合阶层冲突、强化再分配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处于基础保障层次的“民生”并不能够解决由于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利益侵害与社会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3年刚刚过去,然而人们对于这一年的各种风险和灾难记忆犹新。年初的“非典”危机不说,年中安徽芦岭、河南安阳等地发生严重矿难以及淮河流域的大水灾也不说,就在2003年末2004年初,重庆市开县的“12·23”气矿井喷特大事故,已经导致数百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警告为猛于“非典”的禽流感,又在中国多个省份被发现。亲历多种风险确实使人们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起,江苏省无锡市在全国首创在城乡社区同步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改革,目前在全市建立了571个社区事务工作站和67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平台,探索出以“集约管理、贴近服务”为基点,以“一平台、三机制”为内核的社区管理新模式,2011年12月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4年过去了,社区扁平化管理面临深层次的挑战和新一轮的“再深化”,无锡再涉改革“深水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进入一个“文明大转换”的时代,在这场大转换中、社会工作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它是培育现代社会的一个支撑,涉及到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调节等,是为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一致,促进社会进步的专业与实践。 今天,社会工作职业化受到空前重视,这恰恰印证了“文明大转换”的时代特征。但在期盼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的真正形成之前,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做好准备,这其中就包括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反思。  相似文献   

5.
《老年世界》2013,(7):9-10
农民财产权、人口长期均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的关键词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经济社会改革正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关键词,人们期待从中能分享到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重构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全力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创新社会治理,释放社会活力;用法律构建制度笼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杨魁 《公关世界》2008,(4):43-4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和深刻的变化,以至于人们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与启蒙运动以来矢志追求的“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时期,从而围绕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向和深刻的社会变化,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思潮。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格里劳所说:“如果说后现代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相似文献   

8.
中央早在2008年就城乡一体化进程明确排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因此,“十二五”期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不是忽视农业,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不是忽视农村。  相似文献   

9.
“汽车社会”(Auto society)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地区进入“汽车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数量达到20辆左右。目前我国已有北京、深圳、东莞、广州等发达城市达到或接近这一标准。可以预计,未来5-10年时间内,我国将有更多的城市进入“汽车社会”。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既没有充分认识到汽车社会的巨大成本,也还没做好进入汽车社会的准备。汽车作为便利的移动工具,虽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汽车社会的巨大成本往往掩盖在它的便利之下。具体来说,中国要走向“汽车社会”, 必须承受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王娟 《中外书摘》2007,(9):49-51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销售组织,超市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事。但是,这二十年,特别是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几乎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都已有了它的身影。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超市更是遍地开花。超市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伴生的社会现象,其中就包括超市偷窃。偷窃这种久远的社会现象,当其出现在新型的以“开架销售”为特征的超市中时,  相似文献   

11.
“徒有一腔投身公益的热情,却苦于没有机会伸展。”这似乎已成为人们对NG0事业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注解。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是挡在我国社会组织面前的一堵高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呼唤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不久前,广东提出NGO“松绑令”,成为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中国“社会管理元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目光,也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期待,瞬间倾注到社会管理问题上。30多年如火如荼的改革中,社会建设领域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短板”:  相似文献   

13.
袁浩 《老年人》2013,(1):18-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下一步改革不仅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还会进一步强化"顶层推动"。这让人们对改革前景充满希望。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尤其是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改?改成什么样?既需要我们的党和政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老龄化的到来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在老年人增长的同时,青少年急剧减少,这两者“相反相成”使中国的老龄化进程猛然加速。老龄化直接的社会后果:一是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增加:二是劳动力短缺,社会供给减弱。有一个指标是用来说明这方面情况的,这就是“老年赡养比”。“五普”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大概占75%左右,老年人口占10%.两者是75:1。而到了2020年.据专家估算.会达到4-5个劳动年龄人口养1个老人。当然,这样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于是,有研究者据此将老龄化的前景描绘得很可怕。但是,仅看老年赡养比是不全面的,因为还有一部分被赡养人口——儿童没有被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惠 《现代交际》2011,(5):10-12
本文从社会学经典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存在的劳资冲突问题。对于当前中国日益严重的劳资冲突问题,一些相关的西方社会经典理论值得借鉴。像西方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和科赛在其著作中都有对于社会冲突问题的详细阐述,其理论不仅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失范及其整合打下了基础,也为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劳资冲突等失范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详细阐释分析了相关西方经典社会理论,并根据自己对经典理论的分析就当前中国劳资冲突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应对劳资冲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元旦前夕,记者在郑州采访了一批这样的高龄劳动者:“鞋垫爷爷”、“煎饼奶奶”、“环卫奶奶”,家庭经济困难是他们出来劳作的首要原因。专家认为,这凸显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保障水平过低的短板,需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以应对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信任篇     
信任的破坏可以就在几年、十几年之内,但恢复信任的时间却是要以“代”来计算的。这是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在(《信任论》一书中对“信任”特征的判断。郑教授认为信任的两大结构—一系统信任和人格信任,在中国当代社会都遭受到严重破坏。在这月,我们看到了新的例证,又大可发出更多的信任疑问!  相似文献   

19.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社会企业家”作为一个单独界别隆重推出,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国内首届新公益论坛上,有关“社会企业”的讨论也让这个近年从欧美引进中国的新事物引人注目。在国内公益界,已有不少人跃跃欲试要兴办“社会企业”,声称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帖良方。不过,与之相伴的是另一种声音:“别急着炒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长足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多种病症频发,已无力适从时刻发展的经济社会,因此,需要通过改革完善追随社会发展的速度才能与之相匹配。本文试从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亚洲某些典型国家与地区成功的建设和改革经验得出启示,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