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战略转变 :从城市到农村 ,从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权到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到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犯 ,探索每一次战略转变的实现过程 ,着力揭示其中的规律 ,以求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毛泽民在新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四年半,他为党、为新疆各族人民、为抗战胜利艰苦奋斗,呕心沥血,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创了新疆财经工作、民政工作为抗日建新服务的新局面,却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日伪的新闻宣传·王晓岚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经常发动对日伪的政治攻势,目的在于瓦解敌军。新闻宣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讲:“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①而敌军的瓦解主要依靠对敌政治攻势。所以,中...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合江获得了解放,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但是刚刚获得解放的合江,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合江的广大知识分子(包括敌伪遗留下来的各界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方面由于深受日本帝国主义14年的残害,渴望获得翻身解放,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日伪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认识十分模糊,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政府的身上,期待着国民党给中国带来繁荣,思想上存在着较严重的盲目正统观念.长期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建设巩固合江根据地的过程中,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争夺广大知识分子,是关系到合江根据地建设成败的大问题.我党在对合江广大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认真贯彻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改造、吸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队伍,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争夺知识分子方面打了一个大胜仗,使这些知识分子在建设合江根据地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重视文化知识,也重视知识分子的。中外反动派宣传说:我们党不重视科学文化,排斥知识分子。这是十足的侮蔑和造谣。早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就通过了毛泽东同志所起草的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当时各个抗日根据地有效地执行了中央的指示,吸收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这些知识分子,很多现在已经成为党的骨干。党中央在上述决定中明确指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所谓“东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包括复古主义的“尊孔读经”运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运动”和“全盘西化”论等,是文化思想战线上的一股反动逆流,其性质完全不同于五四时期东西文化问题的大争论。它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体系內部的混战,为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它们同属于一个阵营;真正与之对立的是马克思主义阵营。随着国际上法西斯主义的猖獗,国民党反动派从各个方面强化其法西斯的血腥统治。尤其是“九一八”以后,各地抗日反蒋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工农红军和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蒋介石集团更加紧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文化思想领域內,国民党反动派自上而下的倡导复古运动,宣传法西斯主义;潜藏在各个角落的“遗老遗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读物,在潜移默化间塑造着青少年学生的灵魂。不论是国家权力机制还是精英知识阶层,都力图通过教科书塑造自己理想中的未来民众。抗战时期,日伪政权、蒋介石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都格外重视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力图通过教科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在初中国文教科书选文的编排上,日伪政府推行妥协投降主义,回避抗战主题;蒋介石国民政府让教科书领域成为其独裁统治的一部分,趁机加强了思想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教科书则以宣传抗日为主,并加入生产劳动知识,体现了注重实用,兼顾文艺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爭时期,我党经历了一场与国民党顽固派是前进还是倒退的激烈斗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漸转移到反共反人民。他们于其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之外,又大搞政治欺骗,宣传所谓“民主宪政”,反对进步,制造分裂,准备投降。叛徒、卖国贼王明、林彪之流,拜倒在蔣介石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阴谋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同时,为了配合他们的军事进攻,又一次把黄河当做战争的工具,丧心病狂地制造了“黄河归故”、“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罪恶计划。当时,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狠毒的政治阴谋,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达一年又一个月之久的谈判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黄粱美梦,为黄河中下游解放区军民的复堤自救赢得了时间,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周恩来同志为此而建树的辉煌业绩,则誉满大河,功盖千秋,永远铭记在黄河儿女心中!  相似文献   

10.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在华北敌后战场持续发动政治攻势,并加大对小学学生与教员的思想洗脑与政治控制,妄图使其服从日伪领导,是为小学“伪化”活动。部分学童受到蒙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中共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系统、开展灵活教学,并加强对日伪小学学童与教员的政治争取,是为“反伪化”斗争。在中共的努力下,多数学童政治觉悟提高,广泛参与社会动员、社会教育、抗敌宣传工作,有的还投身抗日一线。“反伪化”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共日后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结束了。这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依靠保存起来的力量,一举消灭共产党,消灭人民解放军,夺取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在全国建立黑暗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要打反人民内战的方针是早就定了的。但是,当时蒋介石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其中困难之一就是运输问题。由于蒋介石在抗战时期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他的军队绝大部分驻扎在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这些地区交通很不方便,要把这批庞大军队运到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内战前线,如果单靠蒋介石的力量,需要很长时间。显然,这对蒋介石是非常不利的。在国民党军队还没有运到内战  相似文献   

12.
秦富平 《晋阳学刊》2006,(2):127-12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椐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抗日战争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后来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启示。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对抗日开始动摇,准备对日妥协,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坚持自卫原则,坚决予以反击;另一方面,揭露蒋介石所谓实行宪政的欺骗宣传,把宪政的口…  相似文献   

13.
中共满洲省委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抗日旗帜,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希望。从当时留下的大量文献可以证明,省委的历任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在艰苦、危险的条件下都坚定不移地坚持抗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4.
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塑造抗日救国形象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还可以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经验启示。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以新闻活动为中心塑造自身的抗日救国形象。面向民众时,中国共产党以公共出版物为载体广泛宣传抗日主张和军队形象;面向国民党和民主党派等政治群体时,以舆论营造为路径积极交流并支持与保护抗日民主人士;面向海外人士时,以新闻活动为纽带促成驻华记者实地探访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如实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实绩。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策略与多种方法在国统区及海外树立了其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一) 苏联红军于1945年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后,我八路军延安总部即命令吕正操、李运昌部北上,协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解放东北,并由党中央派林枫率领千名干部来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经过海陆空三路向北大举运兵,采取一切手段与我争夺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黄文华 《天府新论》2005,(Z1):260-262
从抗战胜利到国民党统治彻底崩溃的四年多时间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战的最终爆发,伪国大的召开,民盟的被解散,人民的反内战,直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社会的舆论始终关注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舆论的分析、褒贬、扬抑在客观上对大众有着导向的作用,对国民党的看法由"国民党的反动派"到"国民党反动派",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过程和政治原因,也是在这种逐渐明朗的舆论下,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最终陷入孤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它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力量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对阻止日军进攻西北、西南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国民党的阶级本质所决定 ,并且由于对游击战争认识的偏差 ,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最终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包围东方旅社,逮捕了在三十一号房间里开秘密会议的共产党员。并以此为开端,接着在中山旅社、华德路小学等地,四天之内先后逮捕了三十六名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可是一下子抓住  相似文献   

19.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长期斗争,准备反攻,在根据地普遍实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后来,这个政策的实施又与全党的整风结合起来,使我党和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变得更加扎实”,“越发有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满洲省委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文化宣传中心,在东北沦陷时期,曾开创了《夜哨》《文艺》《芜田》等反日文化宣传阵地.在此基础上,经过金剑啸等中共地下党员的积极努力,我党一度将日本人创办的殖民宣传重要工具——《大北新报画刊》发展为反日宣传的重要阵地.画刊以漫画、小说、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为武器,展现了日伪统治下东北民众的悲惨遭遇,同时又以慷慨激昂的笔触激励了人们的抗战热情,进而为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东北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