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肥”、“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胀、疼痛,伴有发热为其主要特征。儿童病者易并发脑膜炎,成人病者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 病人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前期症状大多不明显,有则较短,可出现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结膜炎、咽炎、肌肉酸痛等。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起病多数较急,体温38—40℃,伴有恶寒、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症状轻重不一。数小时至2天后,常一侧腮腺先肿胀,再过1—4天波及对侧;颔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通过飞沫传染,好发于冬春,儿童多见。症状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腮隐痛、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可有头痛、呕吐、嗜睡等并发症。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边缘不清,压痛。12岁以上男孩可见睾丸红肿,2岁以下儿童少见此病,以学龄儿童得病较多。腮肿以耳垂为中心,多发于一侧,1~2天后继发对侧,亦  相似文献   

3.
初春的天气反复无常,温差较大,孩子容易发烧,要提醒家长的是,一些春季流行病往往以发热为先兆.下面是5种春季常见且有发热症状的传染病. 痄腮 即流行性腮腺炎.2岁以上小儿易患.患病初期,孩子出现怕冷、发热、厌食、萎靡不振、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长则两天短则半天,患儿耳朵下边或耳朵前边就肿胀.  相似文献   

4.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衬耳寒”,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采用中药外敷颇有疗效。 一、青黛粉用醋调匀敷于腮部,每日3—4次; 二、蚯蚓适量,拌等量白糖成糊状敷腮部;  相似文献   

5.
李敏 《家庭科技》2014,(2):23-23
正早春二月,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会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好发季节,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急性腹泻多因肠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起,临床上以急性肠炎、急性菌痢最为常见。急性肠炎以解黄色稀烂便或水样便为特征,症状较轻;细菌性痢疾大便稀薄,带有粘液及脓血,有解不完大便感,可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急性腹泻在治疗上以防止脱水及适当抗感染为主。病人多饮盐开水或服用口服补液盐溶  相似文献   

7.
正哪种感冒可用奥司他韦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70%~80%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临床症状以鼻部症状最为明显,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其次是喉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咽痛、声嘶。鼻咽部症状较重,一般很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偶尔发热也以低热居多。普通感冒症状较轻者仅需要多休息、多饮水,1~2周可自然痊愈,当症状较重时可以选择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对症治疗。但奥司他韦不适用于普通感  相似文献   

8.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染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出生6个月以上的婴儿到学龄期前后的儿童容易感染。没有生过水痘的孩子,只要与病人接触过,大多数都会发病。 水痘疹多分布于头和躯干部位,常成批出现,前后共有两三批,每批之间有重叠。皮疹发痒,孩子常不自主地用手抓挠。部分患儿起病初期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现象,但程度较轻。通常不留疤痕,一般得病后即获得  相似文献   

9.
阴茎肿大也叫蚯蚓风、蚯蚓吹等,是因小儿喜坐、卧湿地或用污脏的手抚弄“小鸡鸡”后引起的过敏性阴茎包皮水肿。特征是阴囊、阴茎发炎,包皮水肿,影响尿的排泄,但局部无发热、畏寒、充血等症状,患儿烦躁哭闹不休。笔者多年来采用单方治愈小儿阴茎肿大多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年年有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特征。该病于每年春季多发,4~5月病例增加明显,5~7月发病形成高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感染此病,一般都能治愈。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即EV71)最常见。若EV71感染后,一般仅有轻度不适,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左右,除皮疹外,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等感冒症状。  相似文献   

11.
林琼 《家庭科技》2014,(3):31-31
年年有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特征。该病于每年春季多发,4~5月病例增加明显,5~7月发病形成高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感染此病,一般都能治愈。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即EV71)最常见。若EV71感染后,一般仅有轻度不适,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左右,除皮疹外,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等感冒症状。  相似文献   

12.
在病毒性肝炎中,医学家对甲型、乙型肝炎的研究最为深入。甲型肝炎在潜伏末期和黄疸前期,粪便中已排出很多甲肝病毒,在潜伏末期至出现发热症状的10 天内排出的病毒最多,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出现黄疸后,排出的病毒开始减少,黄疸出现后20天,不再排出病毒。黄疸的深浅,转氨酶的高低,与疾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流行一种症状看似感冒,其实却是一种特殊病毒——EB病毒。EB病毒是什么?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俗称"亲吻病毒",以唾液传播为主,全年均有发病。这种病毒高发于4~6岁的孩子,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它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发多种并发症。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主要症状1.发烧。体温一般在39℃左右,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1周左右,并伴有眼睑浮肿,有些儿童可  相似文献   

14.
苏云 《家庭科技》2011,(11):36-36
急性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甚至休克,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  相似文献   

15.
痄腮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儿 童,是由病毒所引起的腮腺非化脓性炎症,局部肿胀、 疼痛,伴全身发热及其它腺组织感染。笔者近年用灯芯 草治疗53例均获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用麻油浸泡后的灯芯草火灸对侧或双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下水道堵塞的原因,通常一是室温下不熔油脂或氧化后呈树脂状的固化油脂,或具有粘性的树脂状油脂同饭粒、菜渣等混合在一起造成堵塞;二是浴室、洗脸间等的毛发同皮脂、肥皂渣等缠结在一起造成堵塞。 发热型下水道疏通剂是根据下水道堵塞的两种基本原因,由以铝粉为发热剂和以次氯酸钠及碱金属氢氧化物为主成分的洗净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多发。一般说来预后良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等。近年本病有增加的趋势,虽然1—15岁儿童多发,但18岁以上的青壮年亦屡有所见。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喂养不当引起,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也可由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起病可缓可急,轻者表现有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偶有呕  相似文献   

19.
初冬气候干冷,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引发疾病或旧病复发.初冬是疾病易发季节,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风,保证充足睡眠,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秋末初冬常见病和多发病种类繁多,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来调理身体,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发热 应选择平性或偏寒凉的食物.饮食宜加热到温热程度进服,特别是外感发热病人,热饮可助发汗以解表、散热、祛邪.三餐宜清淡、忌油腻,可以汤、粥、软食等细软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多喝白开水、茶水等.发热不退时,用黄瓜、丝瓜、西红柿、鲜藕、荸荠等做汤、榨汁或生食.芦根对于发热、心烦症状较适宜,可用鲜芦根200克煎汤代茶饮用.  相似文献   

20.
一、治疗风疹验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1—3岁幼儿发病最多。一般在冬春季发病,可有发热,耳后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症状。 方剂 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叶12克,杭菊10克,蝉衣5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赤芍10克,红条紫草10克。 服法 用清水煎8分钟,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