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术华 《理论界》2012,(12):88-89
旅居海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是少数活跃的多产、高质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题材宽广,语言精炼,角度犀利,近年来受到文学家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严歌苓第一部用英语创作的小说《赴宴者》,至出版以来更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本文立足莎特的存在主义视角,从荒谬的世界、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他人地狱与自由入手,应用文本细读的阐释方法对《赴宴者》进行解析,以期达到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青衣》《玉米》的叙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和《玉米》塑造了两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 ,尤其是透视了她们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的“他者“地位。本文从叙述体态中视角的转换、叙述结构的组建和叙述主体的分化三个方面 ,对两部中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作为令人瞩目的旅美作家,在文坛和批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颇丰,作品中意象丰富,视域宏大,从多个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将从政治角度、种族文化以及其近期的史诗性创作等几个部分对其作品进行探究,关注不同时期严歌苓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严歌苓不同时期的创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性主体渐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科 《学术界》2005,(1):238-241
美狄亚人物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 ,是欧里庇得斯在著名悲剧《美狄亚》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以她来关照当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价值的失落和角色的物化  相似文献   

5.
《左传》以“女子,从人者也”为其所记述的女性形象定位,通过所记载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揭示了当时女性从属者的社会地位及人生悲剧——尤其是政治婚姻下的女性,不仅没有婚姻自由,自身也成为一种政治的纽带与工具,甚至被套上种种精神桎梏,在担负特殊的历史使命的同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6.
徐建 《理论界》2008,(2):157-15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上百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其中探春是其塑造的具有探索者特征的典型形象。探春作为一个探索者,体现了作者对青年女性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更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向来认为,乾嘉时代汉学独盛而思想沉闷,但至少在小说创作方面,它还是个尚思考、究人生的时代。别的不说,陈端生的《再生缘》和李汝珍的《镜花缘》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索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生缘》塑造的杰出女将相孟丽君与皇甫长华的形象,是对《红楼梦》的富贵佳人而难逃悲剧下场问题的一种反思。至于《镜花缘》则更是和《红楼梦》有密切关系的作品。本文着重谈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长篇小说《小姨多鹤》中,严歌苓塑造了一系列以竹内多鹤为主的悲剧人物,从个人层面展现了个体的生存与命运悲剧.从家庭集体层面看,由个体建构的"畸形"集体仍是悲剧的事实存在,表现为混乱的家庭伦理关系及离散的家庭生存状况.由此见大至国家及民族层面,更是对时代的苦难与封建思想遗留的悲剧书写与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父权家法社会中,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霸权话语中,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就是父权家法下的牺牲品。张爱玲以冷静和同情的笔调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财物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刻画了现代女性在旧式大家庭中痛苦挣扎过程以及沉沦的轨迹,塑造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抗争女性形象。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曹七巧悲剧重新解读,指出曹七巧的悲剧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宗法父权的否定。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一位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在华人文学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细读以及对严歌苓各类创作访谈的研究,分析了作家严歌苓的移民身份、女性立场以及民族集体的创伤记忆对其创作动机、创作心理和作品人物形象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布卢姆和斯蒂芬是“哈姆莱特”形象在二十世纪的延伸.布卢姆的精神漫游、斯蒂芬的理想失落与哈姆莱特的思考探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又具有不同的悲剧意义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着复杂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悲剧女性—爱碧。本文以对杀婴做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剖析了爱碧杀婴行为的动因,认为其根本动因是本能的驱使,直接原因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而妇女地位低下是杀婴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爱碧的形象,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来批判,将其视为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更为公正。  相似文献   

16.
阿依曲莱克是《玛纳斯》史诗中以玛纳斯为首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形象中的一个。同时,她还是一个体现史诗美学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玛纳斯》史诗中有绮依尔迪、卡妮凯、阿依曲莱克、阿茹凯、萨依卡丽、克勒吉凯、库姬勒等一大批既有倾城倾国之貌又勇敢无畏、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都以她们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增添了史诗的美学鉴赏价值。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是整部史诗宏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史诗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绮依尔迪、卡妮…  相似文献   

17.
郑周明 《学术探索》2006,(1):124-127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性别的角度解读《骆驼祥子》:这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被压抑扭曲甚至牺牲的文本,同样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一个传统的阳刚的男性被女性以及阴性的城市所压制的"西西弗思"式的悲剧。《骆驼祥子》中的女性形象们,都具有一些神话原型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三百篇中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诗歌就有二十多首,这充分说明在《诗经》所处的时代即西周到春秋的五百多年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命运坎坷,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轻视和压制;宗法宗族社会礼教对广大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女性自身的懦弱和困守。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名作《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俩在生活重压下一步步走向堕落,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其通过"我"、"母亲"和"小磁人"三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采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展现以母女两代为代表的处在社会底层卑微妇女的残酷生存境遇,表现其悲剧的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因此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更深化其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