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时期,福建协和大学王治心、李兆民、郭毓麟明确提出了"福建理学"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展开系统的研究。他们对北宋时期福建理学家的梳理,对宋代福建理学思想的阐述,以及对明清时期福建理学的研究,都达到了相当深入的水平;开辟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宋明理学的学术领域,填补了民国时期宋明理学研究的空白。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对于今天的福建理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宋一代学术,以理名学。理学思潮是宋代哲学、文化发展的主流,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学与哲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理不仅是宋代理学的核心,而且是宋代哲学的最重要范畴之一。研究和探讨理范畴在宋代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严格地说,胡适是一个学术救国论者而不是教育救国论者,但他把教育主要是大学教育与救国的关系看得最为密切——大学教育与学术的独立发展与救国本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胡适眼里,一个国家有没有合格的大学、大学教育的成败利钝与这个国家的盛衰休戚关系直接,大学通过它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设计、建造的独特功用担负着振兴国家义不容辞的巨大责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唐文治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在于朱子学研究。他的《紫阳学术发微》是当时重要的朱子学研究专著,内容包括朱子学术思想历程研究,朱子心性学与工夫论研究,朱子经学研究,朱子政治学研究,朱子与陆王、浙东学派关系研究,清代朱子学研究述评等诸多方面。他的朱子学研究之深入而扎实,甚至有些成就为当今朱子学研究者所不及。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研究还与当时的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朱子学研究,坚守民族气节,“以兴起吾人爱国之精神”。  相似文献   

5.
杨紫翔 《理论界》2014,(8):103-106
"国际化"理论的根本特征在于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通过"国际化"理论提出的核心内容与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实践相结合,可发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促因离不开国内发生的辛亥革命运动;"国际化"进程的表现内容涵盖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外交的形成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化。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化"实践产生了深刻历史影响,也存在历史局限性,对当今中国参与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穆斯林报刊是我国伊斯兰文化史上数量可观而又极为珍贵的文献,也是中国报刊史上鲜为人知而又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出版史料。《伊光》就是这样一份期刊,它可以使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伊斯兰教所经历的一段重要历程,展现了回族知识分子以及中国穆斯林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是把寻求宗教信仰自由、寻求民族平等、寻求祖国独立富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理学的颠峰成于南宋的朱熹 ,但南宋理学的开始 ,却是在厄运中实现的。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最终决定于自身的内容 ,但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却左右着思想的沉浮。本文试将王学、洛学之消长与南宋理学的开始联系在一起作一梳理 ,不仅希望由此展示理学演进的真相 ,而且更希望藉此凸现思想与现实环境的互动关系 ,从而引为今日思想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稼轩词与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稼轩词与理学戴武军一提起理学,人们就想到它在文学史上起的阻碍作用,突出它背时、消极的特征。把它与豪视一世、独绝古今的稼轩词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理学作为南宋最有影响的哲学,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思辩能力。理学,作为儒家创造精神的凝固,它有不...  相似文献   

9.
戊戌时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既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又是戊戌新思潮的鼓荡者;既直接参与并领导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斗争,又以救亡图存、向西方寻求真理激励。启蒙了整整一代人,指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走向。毫无疑问,西学是康梁等维新志士设计救国方案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则是他们“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救国抱负的文化动因。佛学则主要作用于维新志士们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品质的养成。本文拟从此入手,来分析佛学思想是如何通过对人的内在人格的熏染,进而影响着政治体制的伟大变革、这一重要的近…  相似文献   

10.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云逵先生在西南联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3):F0002-F0002,F0003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不仅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研究中心,也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基地。在这里,西南联大学者深怀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的重要使命,弘扬民族精神,积极为抗战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是,在8年的艰难困苦岁月里,也有一些著名学者因各种原因把生命留存在了边陲云南,  相似文献   

12.
传统儒学中“情”的内涵是变化发展,而有其一脉相承的联系。清初王夫之把“性”与“情”规定为体用关系,提出性情相需,他的文学情感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李渔、金圣叹、陈确等批判理学强调道德理想而压抑情与欲,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严重矛盾。  相似文献   

13.
赵复在北方传播理学的意义和贡献魏崇武赵复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文化人物。中国理学史、教育史等著作,都把赵复当作元代理学、教育的开山之祖,专门加以介绍,但又因资料太少而语焉不详。侯外庐等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对赵复生卒年的考辨还出现了不少的错误。这里存在一...  相似文献   

14.
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是一种新形态的儒学文化,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而是一种人的具体的文化心理与文化心态.本文把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来研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理学的兴起,理学的本质,理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1920年揭露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修筑铁路时,深刻地指出:“建筑铁路似乎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的、民主的、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事业。……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线索象千丝万缕的密网,把这种事业同整个生产资料私有制联系在一起,把这种建筑事业  相似文献   

16.
郑樵学术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生于宋徽宗熙宁三年(110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享年五十九。这近六十年介于南北宋多事之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危机十分严重。这六十年的历史,我们首先要从两宋变化出发来思考,也要把辽金历史与未代历史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再扩大一点,还可以从世界文化的波动来思考。如果这样说不错的话,那么可以看出这个时代表现出的特点:社会处在大动荡之中;民族的斗争与民族融合双相的结合,中华民族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文化上是新儒学的理学的出现,学术的新因素的形成与对理学化的教条的反抗,随着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提出朱熹讲"性即理"而为"理学"与陆王讲"心即理"而为"心学"相互对立的观点,对朱子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事实上,民国时期一直有学者持与此不同的观点:既有学者把朱熹的"心与理一"诠释为"心即理",又有学者把朱熹的"性即理"与"心即理"调和起来,还有学者从"心学"的角度阐释朱熹的学术思想。这一状况反映出这一时期朱子学研究的进步与深入。  相似文献   

18.
张学军 《理论界》2011,(12):66-68
通过对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联系和国民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双重互动考察,探寻民国时期政府与海外华侨的联系渠道及其制度化,从而探讨这种联系渠道制度化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大量华侨和留学生回国参政是民国时期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直接联系的主要途径,而驻外机构、侨媒、侨报、华侨社团、华侨学校、留学生组织则是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主要渠道。联系渠道的制度化建立于民国国籍法的属血主义原则之上,是民国国内政治在国外延伸的主要方式,是侨务与外交一体性的主要表现,也对民国外交的制度化及其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联系跨越国家的边界,以跨越国家地理边界的种族的想象共同体拓展民国的政治、经济与外交资源,也反映民国时期侨务与外交在联系渠道制度化上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学术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理学思想的诞生更是标志着中国儒学发展进入兴盛时期。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闽浙赣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闽浙赣区域可谓是理学之渊薮。究其原因,闽浙赣区域经济的繁荣为理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浓郁的学风及教育的发展为理学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地域的相邻及民俗的相近为理学的传播提供便利。在宋代学术争鸣的文化大背景下,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闽浙赣区域的理学勃兴。  相似文献   

20.
张倩 《学术研究》2012,(6):38-42
从根本问题与研究对象来看,文化形上学是把文化学与文化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核心部分,文化学可以涵括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围。就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而言,文化学、文化哲学的发展,与文化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却在学科发展进路、成果援引、方法借鉴、理论架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旨趣与功能方面,文化学、文化哲学都以追求文化现代化为旨归,具有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功能,都发挥着文化建设的功能,却在实践领域各有侧重。在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建设实践中,文化学和文化哲学互补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