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务行政赔偿是我国税务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方面。所谓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一定损害,因而由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拟就税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如何预防等进行探讨。法律关系的构成必须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部分。所谓实质要件是指构成某种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规定的条件。构成税务行政赔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实施了税务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赔偿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2.
时效取得是民法中时效制度和物权法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 ,是民法中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手段 ,也是我国在民法领域急需建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本文试将所有权之时效取得的要件分解为客体要件、占有要件和时间要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黄静  陈春兰 《天府新论》2004,(Z2):150-151
时效取得是民法中时效制度和物权法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民法中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手段,也是我国在民法领域急需建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本文试将所有权之时效取得的要件分解为客体要件、占有要件和时间要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杨浩  于学明 《理论界》2013,(10):34-36
保证金作为银行的一种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方式被广泛应用,其法律性质应为动产质押,其成立要件包括:一是形式要件,即应签订书面的质押合同;二是实质要件,即质押物“特定化”和“移交质权人占有”,其法律效力应具有优先受偿权并可以对抗第三人.由于保证金担保在理论上尚有争议,在法律规定上滞后,在实务操作上不规范,使银行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从制度建设、合同完善、探索有效对抗第三人模式等方面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立国之木。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生活发展中的腐败现象.认为导致腐败是历史、教育、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根治腐败,一要抓思想教育;二要抓好制度建设;三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四要重点从领导干部抓起;五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6.
再论“期权腐败”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权腐败"是一种事后受贿类的职务犯罪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离开一定职位并不是"期权腐败"的必备要件,在职期间的一些受贿行为同样也会构成"期权腐败"型职务犯罪.故"期权腐败"有在职型和离职型之分."期权腐败"型职务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期约性."事先约定"不仅是国家工作人员事后受贿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而且也是国家工作人员此类行为构成"期权腐败"型职务犯罪的认定要件.必须坚持以改革统揽"期权腐败"治理工作,把制度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解决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应当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制约机制,即加强和完善法律制约、民主制约、舆论制约、群众制约.加强完善干部职业道德制约机制,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要加强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制度监督是保证,教育修德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反腐     
所谓文化反腐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渗透到法律制度和人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反对和防止腐败之目的.落后文化导致和催生腐败,先进文化则可有效抑制腐败,并为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的根本方法,但制度反腐除了制定法律制度条文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精神的建设.文化反腐可为制度反腐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81-186
在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中是否采纳独立的违法性主要是法律技术上的差异,亦即在具体案件中的思维模式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落实法律政策。是否采纳违法性要件一方面牵涉到具体司法过程中法官以何种思路、提供怎么样的论证来支撑其判决理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对一国的法律规范产生体系效应。根据我国的民事责任体系的特点,违法性要件可以将通常应属于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所保护的利益与侵权责任所保护的权益进行一定的区隔,比三要件说以过错吸收违法性,更能适应我国的现有制度,因而应当采纳独立的违法性要件。  相似文献   

10.
期权腐败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权腐败是权力寻租的新变种和衍生物,更具遮蔽性和欺骗性,危害也更烈。这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制度、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要积极探索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预防和惩治期权腐败的有效途径,努力从源头上不断铲除期权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切实筑牢抵御期权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期权腐败发生的可能;依法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压缩期权腐败的滋生空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辞职后从事经营活动的跟踪监督。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理论的本质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廉政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院)长负责制的实施,往往被某些人误解为权力个人化;分工的失衡使财务廉政风险发生的机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内部思想根基不正,即人的因素;外部支撑环境缺乏,即环境因素;监督弱化惩治不严,即法治因素。为降低财务廉政风险发生几率,高校应加强自我管理,从思想行为上杜绝腐败的发生;加强制度约束,从制度上制约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私人自治是法律行为制度的思想根基.私人自治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组织原则的事实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制度产生的根本因素之一.法律行为旨在实践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自治基本上就能满足法律行为伦的要求.由实行私人自治原则所致,以法律行为制度为其独特且主要内容的私法必然是形式主义的,从而呈现出形式主义的品格.认为法律行为成立是事实判断的通说有误,此种定性使自我约束不彰,从而亦断送了私人自治(自我决定)的生机.现行正面规定有效要件的立法模式欠妥,通过建立“成立推定有效”规则,并使积极性的“有效要件”转变为消极性“效力阻却事由”,不仅可建立法律行为生效的“要件体系”,亦也可使私人自治获得体系性实现.无论是强制性规范“有效要件”还是公序良俗“有效要件”,均为概括条款,司法适用时应慎之又慎,以免过度戕害私人自治.  相似文献   

13.
治理人情腐败,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开展严厉惩处,同时应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思维,加强预防体系的构建。鉴于人情腐败的特殊性,只有从强化思想自律机制,健全监控机制体系,完善相应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着力,方能构筑起预防人情腐败的坚固防火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人民主权的法律地位 ;二是保障人民主权实现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定 ;三是这些制度和法律实施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保证人民生活幸福。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辨证统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实际 ,即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基础建设 ,提高人民整体素质 ,完善制度 ,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15.
党风作为党性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是由共产党员的素质决定的 ,而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对党风起根本性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素质主要包括理论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业务素质。使党风根本转变 ,必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党性修养、完善制度 ,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6.
论习惯法的成立要件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要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上升为具有法律性质的“习惯法”,必须具备一定的要件.关于习惯法成立的要件,学界的争议颇为激烈,主要有四要件说和二要件说.笔者认为习惯法成立须具备三个要件:其一,须有反复适用的事实习惯存在;其二,须有公众对其约束力的确信;其三,须不违背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目前有关“习惯法”的概念论述,或偏重于国家认可,或偏重于实质要件,只有全面分析综合上述三个要件,才能得出科学的习惯法概念.  相似文献   

17.
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的现象,群体腐败呈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了政治稳定。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腐败防治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飞  解添明 《理论界》2008,(8):143-145
在我国腐败现象的防治制度构建中,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既是腐败现象的非正式制度原因,也是腐败防治的制度创新中的重要阻却因素。为更好地治理腐败,建立市场经济,必须在改造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正式制度的创新。建立举报人法律保护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公益私诉制度、官员弹劾制度以及财产申报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腐败,而且能有效推动现代廉政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