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的婆媳关系文/阿珠我是以探亲的身份来美国和儿子媳妇同住的。我们刚来,儿子媳妇的美国同事们一一表示祝贺:“很高兴你们母子团聚。”但当听说我们来要“住半年”之久时,美国人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特别是那些女同事,更是认为我媳妇“太可怜”,表示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2.
天平 《当代老年》2006,(11):18-19
花心的丈夫闹离婚,妻子为证明丈夫有错在先,以一纸承担赡养义务的“诚信协议”取得婆婆的支持。关键时刻,婆婆伸张正义毅然出庭作证,帮助媳妇打赢了离婚官司。“净身出户”的儿子怨恨难消,与情人远走高飞,拒不履行赡养母亲的责任。此时赢了官司的媳妇也不履行“诚信协议”,走投无路的婆婆生活无着落,只好把媳妇告上法庭,索赔诚信损失费并要求媳妇履行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3.
刘锴 《老年世界》2014,(16):23-23
都说媳妇和婆婆是“针尖对麦芒”,可经过我多年的“磨合”,觉得媳妇和婆婆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我的秘诀是:经常带婆婆一起出门。  相似文献   

4.
如何证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到登峰造极?不是打开网页输入“炸鸡和啤酒”屏幕上就会“下雪”,不是国家领导人都表示自己看过,而是,因为这部韩剧,我们终于开始要重新认识国产剧了——棒子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其中对国产剧诟病最多的一条就是满屏幕的婆媳,婆婆和媳妇和极品,都快不够用了。有人早就已经总结了,看了国产剧,才发现原来现在中国人民内部的最主要矛盾,其实是婆媳矛盾。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说到老人,说到养老,不得不让人想到婆媳关系,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养儿防老。我没有尝过婆婆的厉害,据说与那种守寡带大独生子的婆婆十分难处。这一类婆婆对媳妇百般苛刻,总是看不顺眼。一曰,儿子是妈妈带大的,现在跟你媳妇过日子,当妈的不放心;二曰,儿子的习惯只有母亲明白,妈的心思只有儿子知道,媳妇说啥干啥都不得法。当然还有第三种说法,媳妇都比婆婆厉害,如今是婆媳关系颠倒了。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中恐怕最难判断是非的就是婆媳之间扯不清的麻纱事了。要是轮到我也老了,也要…  相似文献   

6.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古时候,有个女子要出嫁,母亲告诉她:“到夫家后要拼命存私房钱,免得有什么意外,将来被休了,生活无所依靠。”女子嫁到夫家后,果然遵循母亲的“教诲”,努力存私房钱。有一天,婆婆发现媳妇存了很多私房钱,大怒,让儿子休了媳妇。这个媳妇却没有感到难过和悲伤,回到娘家后就告诉母亲:“娘说得真对!还好我存了许多私房钱。”  相似文献   

7.
艾娃 《当代老年》2010,(1):10-11
“50后”的婆婆,“80后”的媳妇,一个麻辣有趣,一个古怪精灵。艾娃(媳妇,28岁,平面设计)与邓姨(婆婆,56岁,退休在家)虽也有一地鸡毛的叽叽喳喳,但两人却是离不得、爱不得的一对欢喜冤家。尤其是艾娃采取的——以“不爱婆婆”的新潮方式爱婆婆,反而弥合了婆媳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晗 《职业》2010,(4):6-8
短短几个月内,一个被冠以“蚁族”的群体现身浪尖风口,引起了整个新闻界、社会各界乃至两会的关注。一时间。谈“蚁”色变。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位极其年轻的80后学者、社会学家,现在他已是社会上公认的成功人士、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9.
给你两巴掌     
结婚不到两个月,媳妇怀孕了。“哇!我要当爸爸了!”他高兴得要对全世界宣布。开始两个月,媳妇反应强烈,吃了就吐,原来粉粉的脸蛋,跟上了蜡似的。媳妇吐得眼睛发蓝,就怪他,狠掐他,而且晚上不让他靠近,一靠近就喊:“滚远一点——!”他乖乖地把枕头搬到另一头去睡。怀娃娃的女人气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6,(5):12-12
张阿姨是一名大学教师,刚来上海照顾年幼的孙子时婆媳相处还很融洽,但时间一长还是与媳妇产生了矛盾,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郁闷的她发—封《婆婆写给媳妇的信》贴在网站的论坛上。哪料媳妇无意间打开论坛发现了这篇文章,看后觉得内容竟和自己家的情况非常相似,文章的署名竟是婆婆的小名。跟帖的人很多都站在婆婆的立场。为了挽回自己的“不利形势”,媳妇发了一贴子,名为《媳妇写给婆婆的信》,深有同感的媳妇们也纷纷回帖。由于她们看待问题的立场各不相同,导致网上形成了两大门派的探讨。专家们对这种婆媳妇间新的沟通方式大为叫好。  相似文献   

11.
真是想不到     
10多年前,我听到一则故事,印象特别深刻。故事是这样的:有婆媳俩,关系极为紧张。一天,媳妇一脸的严肃要丈夫表明立场,丈夫慨然建议“搞掉”老娘。又说,为不露痕迹,数月之内,媳妇须分外孝顺老娘。媳妇依策而行。老娘那头,见媳妇面貌大变,也格外关心起媳妇,体贴入微胜于亲母。数月之间,如此互为关爱的婆媳关系令四邻称羡不已。一日夜间,丈夫提醒说,时间已经成熟,可以下手了,但媳妇却劈头就是一巴掌:“如此丧尽天良的话,亏你还说得出来!”  相似文献   

12.
《当代老年》2007,(4):5-5
全国人民目光聚焦“两会”,民意汇聚“两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可能提出什么议案提案?2007年,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话题?本届两会,人们发现提及最多的是十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秋夜     
《中外书摘》2014,(12):64-65
车子停在一片玉米地旁。放眼望去,我认识的树,都老了;老了的房子,依旧在老地方。村里的人抬起头来。我看了,想寻出一两个熟识,名字似乎已到嘴边,却又失了主语,才知道,二十年流蚀了我的全部记忆。这些陌生人,一定是从前的小孩现在的成年人,是外村嫁过来的媳妇,是从前的孩子生育的孩子,是从前的熟人现在衰老了面孔的“陌生人”……我不认识他们,他们或许更不熟悉我。  相似文献   

14.
男人结婚后,领媳妇回老家。一个月过后,临走前,婆婆送给媳妇三个布袋。婆婆说:“平时你不要打开,如果你们有了争执.生气的时候打开看一下。”  相似文献   

15.
婆婆与媳妇常常是对着干的双方,尤其是当婆婆和儿子儿媳 住在一起时,那更是天天唱对台戏。婆婆往往喜欢给家里的几口人 划分派别,把自己和儿子、孙子等划归为“里人”派,媳妇划成“外 人”派。在日常生活中,婆婆喜欢斤斤计较,偏向“里人”或自己, 所以婆媳之间常会发生“唇枪舌战”,以语言论英雄。为维护自己 的利益,媳妇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长陈竺透露,人们翘首以盼的医改方案预计在3月“两会”后公布。虽然方案的细节现在披露得还很少,但“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经呼之欲出。然而,在一部分“专家学者”那里,似乎对医改没有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始终耿耿于怀。他们认为,一条“好的”或者“真正的”医疗服务市场化的路子是可以找到的。  相似文献   

17.
波澜 《女性天地》2010,(6):12-13
从《双面胶》到《蜗居》《王贵与安娜》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清成为了荧屏“媳妇专业户”,凭借出色的表演。她一举夺得2009年“年度收视之星”和“年度最具人气演员”奖。作为一个坚持不炒作、不宣传。不参与活动的低调“丑小鸭”。她是如何在美女云集的影视圈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8.
张村芝今年59岁,丈夫早些年患病去世了,她跟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她辛辛苦苦捡垃圾捡了8年,也挣了不少钱,但很快就被几个儿子娶媳妇生孙子用光了。本来就这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毕竟为了自家的孙子。可是与媳妇在一起,总是磨擦不断,媳妇的“讲学问”她真的受不了,她多么想跟人家一样抱抱可爱的孙子,  相似文献   

19.
晓成 《当代老年》2007,(5):58-58
2007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认真贯彻“两会”精神,引导全区老干部深刻体会“两会’’精神的内涵,江岸区委老干部局于2007年4月3日在区机关十二楼大会议室举办了时事政治报告会,特邀原区委党校副校长于振槐同志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赌迷妻子幡然醒悟 2008年7月24日.35岁的侣国旗正在接待客户,邻居打来电话:“听说你媳妇赌红了眼,要押房子呢!”侣国旗一跺脚丢下客户赶回家,将揣着房产证出门的妻子程娟堵个正着。侣国旗“啪”一记耳光扇过去:“咱一家老小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