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过渡以及确定性的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常说: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段过渡时期;老皇历要让位给“过渡时代”。“过渡”二字可以用来文饰现今只对少数人有利的社会混乱和不平等,可以搪塞青年的批评,谢绝青年的期望,还可以要挟大家为一个由乱而治、天下太平的时代而勒紧裤带。这样的线性发展观是理解不了事物的过程、差异和个性的。它对任何有违“全球化”、“清一色”的异类都要否定。它不承认“青年”原是人生中实实在在的一个时期,只把它看做从幼年向成年的过渡。本文认为:今天我们应当把“青年时期”看成是一个“以政治、经济、文化之互相渗透作为其背景的”过渡过程。作者还讨论了当代青年运动的地位、前景以及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死叶消失于土壤中时,便渗透在森林的生命里。 ——泰戈尔《流萤集》一九三六年春天,国民党统治区却是秋风萧萧。反动派变本加厉镇压日益增长的工人、农民、学生的各种斗争和反日运动,日本帝国主义欲染指华北,国难民患,使得城市青年知识分子起来寻找真理、谋求救国之道。他们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关押,有的在刑场慷慨就义,有的身陷囹圄受尽折磨、释出后又瘐死在社会“监狱”的病床上,时年二十七岁的作家靳以在三六年二月创作的《秋花》就描写了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青年不幸的命运,全篇呈  相似文献   

3.
“一二一”运动中的大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一”运动是我们党所领导的一次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它继承和发扬“五四”、“一二九”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当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在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重要城市昆明,青年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呼声,点燃了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烈火,把斗争锋芒指向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和美国政府助长中国内战的帝国主义政策。这一爱国民主运动立即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在支援昆明学  相似文献   

4.
1924国民党改组之后,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国民党领导人,对民众运动作用的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在北伐之前即开始大力从事民众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时期,国民党开展的民众运动已具有一定声势,在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方面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相对而言可说成效最为显著,青年运动也不乏影响,其缺陷主要是呈现出分裂现象,妇女运动则处于萌芽时期,商民运动的发展最为薄弱,主要仅限于广东一地.尽管如此,国民党致力于开展民众运动的举措,对于促进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这一运动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中央称它是“抗战制胜之主要条件”,“救国建国之最新武器”。中共中央在明确指出其两面性的同时,肯定“这是一件大事”,号召全党同志积极拥护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尽一切努力推动全国人民参加这一运动”。考察和研究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6.
大陆政策是台湾国民党在厘定两岸关系、处理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其攫取合法政治资源的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为巩固在台湾的“合法”统治,国民党在其大陆政策选择上经历了由偏安、分离到独台这一合乎自身政治发展逻辑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商民协会”是北伐前后中国商人团体中出现的新事物,国民党“二大”以后,对于商民运动与其他各阶级运动同等重视.为领导革命,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农民、工人、青年、商民和妇女等部,并在通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决议案的同时通过了商民运动决议案,作为指导商民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可见,在大革命时期,商民运动受到高度重视.尽管学术界对大革命史研究的成果甚丰,而且研究大革命史的学者都很注意民众运动,但对当时曾被“同等重视”的商民运动却基本没有提及.本文在详述商民运动学术缘起的同时,论析商民运动的目标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而指出其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熊英 《江汉论坛》2012,(6):63-67
从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追寻百年来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的轨迹,探索其内在规律: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唤醒新青年信仰自觉,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是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青年、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是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历史 ,是一部不断进行思想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历史。当我们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回眸南京青年运动世纪的风雨历程时 ,历史留给我们许多启示。一、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是青年运动健康发展和共青团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是共青团讲政治的根本体现 ,是团的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 ,也是由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地位的性质所决定的。南京的青年运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总是“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旗帜指引下 ,自觉执…  相似文献   

10.
一、“立委”选举福祸相倚马谢面对新挑战 第七次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的一面倒结果,这结果对国民党来说几乎是好到难以想象,对民进党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国内史学界对中苏关系的研究重点,大都侧重在抗战结束前。战后中苏关系的研究,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点。尤其是探讨战后国民党与苏联关系的论著,则更不多见。事实上,它应当是中苏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苏联的政策,是其整个对外政策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此前国民党对苏联“和平共存”政策的继续,又是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换。青年创业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当代青年创业的基本态势良好。青年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可以从青年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解析。促进青年创业的主要对策包括加强创业教育、完善法规政策和促进部门间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3.
周良书  汪华 《学术界》2006,(3):177-180
1927年国民党上海市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劳工权益的法规和条例。这既是国民党国家对大革命时向劳工所作各项承诺的兑现,同时它也反映了新政权有利用这些劳动法规来安抚劳工、控制社会的政治企图。然而这些新政策所持有“保障”与“控制”的双重性质,也种下了它最终失败的根由。  相似文献   

14.
赵玉霞 《齐鲁学刊》2001,(4):100-104
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思想的本意,是以政党的力量把中国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国民党在“训政”之初宣布继承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由国民党担负“训政”全责,并通过一系列宪法性文件规定了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间的关系,进而建立起“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然而,这一体制运作的结果却是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寡头专制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与孙中山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继清党之后,1928年5月国民党进行党员总登记,使党员人数急剧下降,元气大伤。党员数量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使国民党向基层社会植根的契机遽然中断。以后,党员群体的数量始终“未达理想之比率”。本文试图以1929年为中心,对国民党群体进行量化考察,揭示国民党党治基础、党力变化和群体结构的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继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邓小平和张云逸等同志于1929年12月11日,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祖国南部边陲的右江地区,树立起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红七军初创前后执行的几项主要政策,虽然某些方面还没有上升为理论,但基本符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为我国的革命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统战政策方面1923年以后,我党第一次与国民党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久,汪精卫也步蒋介石的后尘,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此后,还要不要统一战线,能否在局部地区与国民党左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是百色起义在实践中需要回答的问  相似文献   

17.
上高会战述评邹耕生1941年春天,在江西北部上高地区进行的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胜仗。国民党方面称为“上高会战”,日军称为“锦江作战”或“邪阳扫荡战”,对这一战役,国民党作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报道,并就其战果、战略战术、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结合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形成了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对革命的成功和青年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树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 ,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但是 ,史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问题 ,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下面仅就这两个问题 ,提出浅见 ,以就教于史学界。一、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  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是什么 ?大陆史学界流行的传统看法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① 。实际上 ,这个提法最早来源于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分析。例如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20.
国共内战爆发后,青年党预估国民党将取得胜利,故积极在各级政府中争权夺利,以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却因此与国民党形成明合暗斗的局面。青年党以不惜退出政府相威胁,国民党虽不得不表示谦让,但所让也有限,最终,青年党主席曾琦被迫个人退出政府,两党冲突加剧。在国民党的颓势越来越明显时,青年党的“左派”领袖李璜一度有意与中共合作,参加新政协,但被中共拒绝。随后,青年党坚决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要求建立一支军队,对抗共产党。蒋介石却担心青年党一旦拥有党军后,会变成“共产党第二”,对国民党形成新的威胁,所以迟迟不予同意。最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被迫允许青年党建立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很快就被中共击溃了。随后,青年党逐渐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