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闽南地区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了一种既有本土气派而又不失外来风格的侨乡特色文化,对当地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闽南侨乡在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充分发挥侨乡文化特色,对指导侨乡文化建设,促进侨乡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侨批,大多数人可能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为何物。"批"是语相通、俗相同的闽南和粤东侨乡人及其海外乡亲对"信"的习惯叫法,海外华侨的书信称做"侨批"。侨乡人寄信叫"寄批";收到的侨信俗称"番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侨批的历史是华侨的酸甜苦辣、血泪沧桑的历史见证,是见证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珍贵历史文物。起码在清代,闽南和粤东就有侨批出现。在食不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箬名的侨乡,而闽南是侨乡最为集中的地区,漳州、泉州、厦门三地华侨人数众多,华侨对当地建筑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侨汇的资金上提供资助,同时还在建筑的样式与风格上产生重要的影响,住近现代百年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侨乡地域性建筑风格,在民居建筑的表现上尤为显著,漳州的侨乡民居是闽南侨乡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民居建筑都分布在较偏僻的乡村,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4.
闽南文化与海外华商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文化属于移民文化,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其精髓在于“敢拼爱赢”的精神。深受多重文化影响以及较少的安土重迁观念,形成了闽南人敢于冒险犯禁、勇于进取和积极开拓的人文精神。这种鲜明的文化特性,演绎着财富积累的动人故事,对海外华商生存和发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闽南文化的形成期是闽南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八闽文化中,闽南文化是影响最大、分布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一支独特类型的民系文化。闽南文化应早于闽东文化,在唐代已经形成,它的奠基者即为唐初率领中原移民入闽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然而,数十年来在闽南文化研究中,由于"疑古"思潮的影响,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不能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形成期的正确认识,并低估了唐代初年对泉潮地区开发所带来的巨大成就,以及对形成闽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闽南侨乡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打造海峡西岸城市群有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邓小平“人才论”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闽南侨乡的长期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技能,辅之以各种保障制度,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具有许多独特性:体现海洋性文化特质,充满拼搏、包容精神;具有"崇儒"特色,显得保守、封闭;民间信仰体系发达、多元;华侨文化发达。这些地区文化特质对于闽南地区的法治建设来说具有双重作用,需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扬弃处理,发挥海洋性文化和信仰发达的优势,努力克服传统文化带来的封闭性、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闽南商文化是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演变、发展与闽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长期融合、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闽南商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闽南商文化是边缘化的方言文化与中原内陆文化的融合,是海洋性商文化与内陆商文化、异域文化的融合,是务实逐利的小商文化与中原内陆性文化的融合。闽南商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爱拼敢拼、与时俱进、博爱至上的特点,是中华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闽南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闽南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闽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讨闽南大学生如何发挥载体作用,参与传承闽南文化的实践活动,能促使大学生在提高素养的同时弘扬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海外华侨华人遇袭事件屡屡发生,其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而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长期以来有着对外移民的历史和文化,福建人在海外遇袭事件中显得较为突出。要解决和保障华人华侨的安全和利益就必须对海外华侨华人遇袭事件的性质做出界定,并站在人口迁移的角度对福建海外华侨华人遇袭原因进行分析,从政府、海外华人社团和海外华侨华人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为保障海外华人华侨的安全和利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海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从闽南文化自身、农民、政府、文化研究者和民间艺术骨干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闽南民间舞蹈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以传统的中原文化为基石,融合了古闽越族文化和海外文化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闽南民间舞蹈作品创作是建立在闽南传统的区域文化特征和民间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以舞蹈编创的学科理念寻找作品的创作动机,构思主题,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本文从区域文化下的传统民间舞蹈与作品创作的冲突;作品创作的社会性因素;舞蹈文化领域里的创作困境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当今闽南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闽南童谣源于民间,是闽台亲缘的重要纽带。闽南童谣生动活泼,表现力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承载着闽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透视闽台文化的一个别致而重要的窗口。闽南地区虽就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作用不明显、效果也不理想,还需要以政府牵头,整合和利用社会、民间资源,系统性、长期性、无功利性、创造性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保持地方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感召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5.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龙舟文化是屈原精神传承的范式衍变.龙舟文化与闽南结缘,千百年来以龙舟为介体,通过龙舟竞渡,表达了闽南人对屈原的缅怀,亦传承了深刻的精神内涵.龙舟文化彰显了闽南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挑战自我,感恩的精神.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重塑起着重要的影响,它强化了闽南人的爱国之情,塑造了大团队意识,诉求了“商”“义”并行的...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产品类型与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闽南文化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在闽南文化热的推动下,因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而蓬勃发展。对闽南文化进行概述,解析了闽南文化的主要载体;从文化旅游景观、风情、艺术三维度,对厦漳泉三地的闽南文化旅游的资源构成进行介绍;提出了闽南文化旅游的产品类型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与侨乡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模式的演进过程和结构设计。从历史和现实两重角度对华侨华人与侨乡的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的存在对侨乡社会的意义进行考察 ,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侨乡社会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关系会呈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闽南习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习俗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进行研究和借鉴的独具地域特征的汉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福建省的南部地区形成,并随着向外的移民和闽南语的流播,在广东、台湾部分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形成共同的文化纽带。研究闽南习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具有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抒发浓郁的故土情思、重视深厚的人文教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闽南墓葬文化的发展历史,初步总结出该地区的墓葬特点:闽南人的祖先多半是中原的南迁移民,承接了古老的中国墓葬文化传统。但随着海上贸易的拓展,留居闽南的外国人,一面入乡随俗,一面也渗透着他们的葬俗观念,闽南墓葬呈现出多种宗教意识和平共存、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从现今的考古发掘和遗留来看,闽南宗教墓碑与传统意义中的墓碑有些不同,其形制装饰、铭文布局、规格等级等,无不折射出闽南人在丧葬上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