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从建筑文化发展研究入手,以建筑接受外来影响的途径为脉络,论述了沈阳近代建筑所受外来影响的多样性,指出近代银行发展除受到了开埠以来西方各国的直接影响外,还有一条吸收外来文明的重要途径,即西方近代建筑技术及文化通过日本学者的消化与吸收转而传入沈阳,指出了沈阳近代银行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同时期日本的建筑思想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建筑亮化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建筑本身照亮,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对传统建筑的亮化更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充分表述建筑对文化的阐释。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建筑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在灯具和亮化设计中必须运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房地产开发中 ,我们的开发商对西方的一些房地产开发思想和理念的引进和吸收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在开发中 ,有的开发商过多地强调了楼盘的欧陆风情 ,而忽略了我们本土的、本国的、本民族的传统的民居建筑思想。因而只有重视和继承本土文化 ,同时借鉴外来的先进理念 ,这样开发出来的楼盘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意义并深层挖掘主题意义下的文化理念与含义。回顾我国与西方对和谐理念的探索过程以及和谐理念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特征与艺术价值、设计灵感与设计要素,为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在主题意义和中国馆建筑价值(造型、结构、色彩)研究的基础上,从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图案四个方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进行定位,并提出可供借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钓源村,以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精致美观的装饰艺术、赣派民居的典型风格,体现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成为我国江南古代村落建筑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能耗与日俱增,节能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新时期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建筑施工技术与节能环保理念充分结合,发展节能建筑,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重要任务。文章中结合笔者个人工作经验对节能建筑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节能建筑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重要建筑文化对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新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以砖雕、木雕、石雕和楹联匾额装饰等为主要代表的建筑装饰艺术理念促使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将文化、民俗与创新相互融合,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和家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后,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筑优良的企业文化,对提高其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和形成机制,提出了建筑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人口激增与快速的城市化要求人类以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利用可再生资源,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合理途径将成为本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有机性的剖析,旨在加深认识我国传统民居所蕴含的环境共生观和文化内涵,在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中,辩证地运用传统生态理念于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创造之中,努力寻求新的渐趋合理的建筑与环境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天津近代建筑的繁荣发展使天津成为当时建筑师聚集最多的城市,这些中外建筑师事务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是后辈学习之榜样。文章以这一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论述了1840年至1952年在津的中外建筑师事务所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天津建筑事务所的发展过程,是由最初的外国建筑事务所所垄断的建筑行业,到逐渐有中国本土建筑师留学归来加入该建筑行业,再到组建中国本土建筑事务所并逐渐取代外国建筑事务所成为市场主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澍获得2012年度普利茨克建筑奖是中国本土建筑师获得国际范围内广泛认可的开始,王澍的作品反映出对传统中国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的某种思考,从他获奖的事件观察本土建筑师的成长,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建筑教育和建筑师自身塑造等方面的进步,也引发建筑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当今 ,我们从一系列的国际建筑招标竞赛中 ,清楚地看到中外建筑师在设计思维、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 ,中国的建筑师应理性审视东西方文化 ,学习西方先进思维模式 ,学会超越自己的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 ,扬弃和发展自我 ,创造出优秀的中国现代建筑来。  相似文献   

14.
当代建筑中,大量的自由形体创作作品几乎成等比数列增长,一些新名词不断涌现:参数化设计、数字模型、协同设计、集成信息模型、数控制造等。越来越复杂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设计思维的更新与数字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表现方法与手段,解放了建筑师对空间与形态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当代建筑现状刍议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本源应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以融贯全球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域文化为已任 ,创造新世纪的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类型分析,研究了青年建筑师多元的创作观念,提出今后中国在走向新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建筑师要解开形式本位的情结而创新,要注重依靠大自然条件和地方条件的建筑,要更多地注重技术问题,建筑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应为“弱势群体”效力。  相似文献   

17.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中国教会大学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倡导了中西合璧式建筑新式样,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这种建筑新式样又被视为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中国教会大学的建筑形态构成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是中西文化双向流动的特殊案例和有形史料。  相似文献   

18.
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建筑设计,其核心问题———审美并没有随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而建筑审美的依据却向着愈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视觉认知理论推动了建筑审美的科学化,而对审美的科学解释可以帮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出赏心悦目的建筑。视觉认知理论从经验总结阶段发展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技术应用阶段再到大脑视觉机制的科学阐释阶段,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成为建筑师的共识并在设计中得到有意识的应用,同时对大脑视觉机制的探索揭示了受众"看"建筑的特点,这也为建筑师解决数字时代建筑审美的新问题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极少主义的强烈冲击,建筑设计表现出一种追求形式极端的倾向:由功能理性、技术理性、经济理性转变为对建筑形式的极端追求。这种现象在中国出现并迅速生长,为此现代建筑创作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建筑创作呼唤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在“建构”逐渐为国内建筑界所热衷的背景下,中国实验性建筑师开始了有关建构的创作实践,为我国当前建筑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对实验性建筑师近期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解读,指出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