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困境儿童在自身、家庭等多方面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上海市闵行区为研究重点,梳理上海市困境儿童社会帮扶体系发展现状,主要对目前有关政策展开相应评估,提出现有政策的瓶颈;面向未来,分析上海困境儿童社会帮扶体系发展趋势,构建未来战略目标;并综合设计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上海困境儿童社会帮扶体系。  相似文献   

2.
推进公权力对家庭育儿过程的干预,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家庭内的儿童虐待问题,是儿童保护制度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现代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在政治上高度重视儿童保护,并在法律层面为儿童保护制度的实践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健全、具体、可操作,儿童保护制度缺乏相应的社会政策与服务基础,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我国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要在不断健全法制、强化组织机构的同时,致力于建立健全面向儿童及其家庭的监护监督制度、监护支持制度、监护替代制度等国家监护制度,发展并完善一系列儿童保护服务,全面落实国家之于儿童的监护责任。  相似文献   

3.
科学而深入的政策效果评估是社会福利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政策受益人的需求出发,考察政策对其深层福利需求的满足情况,有助于完善政策评估,改进福利治理。研究发现,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金额受到困境类型、贫困程度和家庭监护缺失的显著影响。困境儿童大部分得到政策帮助,帮助内容及其供给部门呈现多元化。基于人的自主性需求视角,困境儿童的身体健康深受福利政策的影响。社会救助是残疾儿童维系身体健康的关键,但其对患病儿童、体弱儿童和身体健康儿童的影响有限或不明确。困境儿童福利政策应更注重提升儿童的身体健康,确保儿童自主性发展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研究》2013,(4):83-83
<正>2013年6月28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市社会学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在上海科学会堂联合召开"上海困境儿童保护"研讨会。上海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熊、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作重要讲话。会议由上海社科院青少所研究员董小苹主持。来自上海、北京、徐州等城市的专家学者、儿童工作者、基层社工、社会福利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保护儿童.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家庭担当起保护儿童的责任,社区建立起保护儿童的机制,政府设计和完善保护儿童的政策和制度,并且以专业化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才能推进我国儿童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化解儿童群体面临的诸多难题,全面提升儿童福祉。——安徽读者 季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照顾问题在西方社会由个体家庭责任演变为普遍的社会需求,被置于国家、市场和家庭关系的政治话语中。面对新的儿童照顾安排需求,欧美国家发展出亲职假、公共儿童照顾服务和经济支持三种途径来重新分配儿童照顾的任务、成本和责任。儿童照顾政策不仅影响妇女的劳动力参与,还与儿童的福利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确立照顾权利是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一个由国家、市场、志愿组织和家庭共同提供的"混合照顾"体系,改变照顾工作在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以及把儿童照顾政策作为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政策工具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家庭问题是儿童外出流浪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家庭问题得到了缓解,流浪儿童才能真正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需要家庭的参与。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构了"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和家庭问题解决相结合,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的基本路径,是将"儿童优先"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是全社会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望。为此,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民晚报社主办,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暨青少所、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承办的第十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将于2015年10月29--30日在上海举办。论坛聚焦"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的基本路径,是将"儿童优先"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是全社会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望。为此,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民晚报社主办,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暨青少所、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承办的第十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将于2015年10月29--30日在上海举办。论坛聚焦"家庭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时代以来,困境儿童问题一直是法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之前,法国政府及社会组织主要以开办隔离式的寄宿学校为救助手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家庭化代养"模式开始取而代之,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帮辅策略。该模式旨在改变以往对家庭的排斥,通过公共权力的介入,重新发挥家庭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家庭-儿童-代养机构"之间的新矛盾又浮出水面。基于法国的经验、教训,我国的困境儿童帮辅政策也亟须理顺多方的合作关系,在强化公共干预的同时,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兼顾物质帮助与情感支持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以国家亲权为法律基础,出台了预防和应对儿童虐待的相关法律,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成立了儿童保护职能部门,制定了服务于儿童与家庭的工作流程。当前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存在着强制举报制度缺乏、监护权法律不健全、儿童长期安置渠道不畅的困境,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建设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等措施来完善儿童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研究》2013,(2):F0003-F0003
<正>一、论坛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界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如何挖掘儿童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将"儿童优先"原则落到实处,是全社会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望。为此,2013年9月16日—17日将在上海举办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流动人口迁移模式的转变使得大量流动儿童随迁,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渐凸显。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社区、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等群体的支持,阻碍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进程。所以,本文从分析这些群体怎样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融入困境入手,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研究》2013,(3):F0003-F0003
<正>一、论坛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界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如何挖掘儿童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将"儿童优先"原则落到实处,是全社会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期望。为此,2013年9月16日-17日将在上海举办第九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聚焦儿童创造力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儿童成长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各国、各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科研成果、阐述认识和观点的互动平台。本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现状和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上海的家庭代际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其表现在户均人口数持续缩小、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增多、家庭代际关系发生变化、家庭模式呈现多样化等方面,这些都对上海的社会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上海应在"政府支持引导、社区积极参与、供给主体多元、引入市场竞争"的总体思路下构建上海社会公共服务新体系;要优化社区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公益性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发展幼托照护及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困境儿童的国家救助——以儿童福利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是党、政府、国家、社会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因此,必须把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既要正确认识困境儿童群体的异质性,设计多元化的政策和服务,尽快建立和完善普惠型困境儿童救助政策体系,又要承认困境儿童的能力和优势,允许部分困境儿童自主地选择接受受助方式;还要以儿童视角来保障困境儿童游戏娱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数字内容产业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三网融合又为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三网融合发展背景下,推进上海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工程"和"五项落地政策"。"一二三四工程"分别指"一个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种发展机制"——市场机制、政府管理机制;"三个发展方向"——内容创意、整合运营与终端工程建设;"四个政策着力点"——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平台服务和企业扶持。"五个落地政策"分别是财税政策、融资政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海市某区2046户0—3岁儿童家庭养育调查,分析家庭在早期儿童家庭养育中的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对托儿服务、早教指导和育儿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需求。研究显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早期儿童家庭对于社会性看护的需求增强;至儿童2岁时,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希望有托儿服务支持。现有早教指导的覆盖面、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受访者的需求。"父母假"是最集中的育儿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19.
融合教育是目前我国安置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回归主流教育,对儿童个人、家庭、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学校教育陷入了形式融合、资源缺失、专业性差、制度不健全的困境,因此,对特殊儿童回归主流教育的思考和对策显得尤其重要。可以通过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完善融合教育服务体系、组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提供良好政策基础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儿童遭受或目睹家暴问题越来越突出,是社会工作亟须介入的重要方面,然而,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伦理困境,主要涉及社会工作干预与法律、政策、文化背景及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相冲突的问题。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和案例,总结出社工在面临相关伦理困境时,需要扮演好政策倡导者、受虐儿童的支持者等角色,以期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