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丰碑。四川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中心区域在我省巴中、广元、达州,极盛时期面积达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主力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北一直是全国老区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71个县(市)中,土地革命时期全部、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66个。抗日战争时期,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45个。土地革命时期,湖北曾是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和鄂豫陕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又是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荆楚大地上。湖北老区为党领导的人民武  相似文献   

3.
左右江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等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各族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左右江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现属的20个县全部均属自治区扶贫县,其中有13个县(市)列为国务院划定的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今年,尚有200多万人未脱贫。其主要的经济特征是:1、生态环境恶劣,劳动力素质差,生产效率极低。左右江地区多是大石山区,耕地少。其山地占87.87%,平、台地仅占10.49%,…  相似文献   

4.
略论右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根据地是著名的百色起义与红七军诞生的同时,由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K开辟的一块地域较广、人口较多、影响较大的革命根据地。右江根据地建设的历史尽管短暂,但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辟的其他革命根据地一样,是实践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范例,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今天,在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之际,探索右江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  相似文献   

5.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和扩张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进行革命武装斗争需要依托巩固和发展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离不开正确的军事斗争;在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权;要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实际是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中共达县地委联合主办的川陕老区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的达县举行。来自北京、陕西以及四川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川陕革命老区各地、市、县的党政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专著70余篇(部)。与会同志比较集中地研讨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巴山红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8.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政府赞扬它“在打击进攻苏区的敌人方面,在深入土地革命方面,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在白区工作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绩。”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本文试就这块根据地的白区工作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打击下,国内外的敌人曾认定中国共产党要彻底失败。进入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在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奇迹般地渡过黑暗,不但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而且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利用根据地政权去发动人民、组织人民,沟通与人民的情感,密切同人民的关系,充分调动人民支持政权的积极性,使人民与政权共存亡,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结晶和典范。所以,研究和探讨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经…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根本要求和重大原则,紧紧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紧紧抓住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改革、发展、和谐的关键环节,强力、扎实、有效地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及时制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普通教育,大力开展党、政、军和平民教育活动,以保证革命战争对人才的需求。这块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具有与  相似文献   

12.
鄂豫皖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开展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的同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受“左”倾错误影响的教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省教育学会在江都县城召开了江苏省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座谈会。到会的同志多数是战争年代的老区教育工作者,共39人。会上大家回忆了原苏中、盐阜、淮海等革命根据地教育革命斗争的情况,交流了各市近年米调查、搜集、整理、编写老区教育史料的经验体会,并商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区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完成我省老区教育大事记和教育史的编写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也是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今天建设老区,改变老区贫困面貌,仍然要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总结老区建设的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才能增强克服困难,加速老区建设的信心;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加速资源开发;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调动老区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老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对发展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的探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初步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通过对根据地圩场经济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两个符合实际的重要结论:第一,圩场繁荣与否是检验党的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尺之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认为根据地传统的圩场贸易业,事关国计民生,应重点扶持。1928年7月,他亲自主持创建了第一个红色圩场──大陇圩场,逢二、五、八为赶场日。同…  相似文献   

16.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它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艰难时期创建、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它有力地配合和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时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之所以具有它特有的价值和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其重要地位,这与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它的许多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就是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搞好改革开放,加强政治…  相似文献   

17.
<正>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这片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一块战略基地。它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敌人的重围进剿之中,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广东各块革命根据地加以综合考察,以期寻求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在四川巴中县城举行。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川陕党组织的广大党员、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川陕革命根据地就扩大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解放了五百多万人民,红四方面军也由入川时的一万六千多人发展到十四万多人。这在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但是,过去由于林彪、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开始和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太行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由一二九师和地方党组织结合,发动和领导太行区广大人民创建的。它以太行山为依托,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等地区(因此抗战初期也叫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行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最后结束,共经历了十二年,在决定  相似文献   

20.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