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根据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提出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外交理论。邓小平的外交理论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科学理论依据,也是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反对霸权主义 反对霸权主义是毛泽东所一贯倡导的思想。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东西方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缓和。然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以新的面目出现。“多党政治”、“人权外交”、“经济制裁”和“经济禁运”等成为霸权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实施手段。对此,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反霸斗争的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外交的主要目标。80年代中期,他在会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6页)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延续着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毛泽东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邓小平主要思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张要树立新安全观,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构建各种制度和文明兼容并蓄、各国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卞秀瑜 《理论界》2012,(11):158-160
二战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尽管存在某些弊病和不足,但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世界格局,其为战后世界和平局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框架性和机制性基础。雅尔塔格局不仅维护了冷战时期的世界和平,而且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某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新特点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维护和促进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新思路 ,开辟了合作安全的新途径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新安全观 ,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1973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来华访问的基辛格时,首次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方针,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期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犤1犦这些国家都联合起来,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次年1月,毛泽东接见日本外交大臣大平正芳时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主针,提出要团结“一条线”周围的所有亚非拉国家。“一条线”的战略意图是:从确保中国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力军,联合世界上所有反霸力量,结成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着重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这样,70年代毛泽东外交战略中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起了新型的外交关系格局,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新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维护了国家利益,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赋予了独立自主新的涵义,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有所为有所不为,韬光养晦,在发展中求和平,中国外交日益走向成熟,逐渐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毛泽东根据20世纪中叶国际形势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确立的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外交实践活动的立足点按照这一原则,我们打破了外交封锁与孤立积极主动地活跃于国际舞台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独立自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国际形势对我国和平崛起有着较为有利的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前提条件;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为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自上世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广泛的变化。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成为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如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成为冷战后各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改革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旧秩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不断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日益呈现出相互依赖的趋势,中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困境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以及世界的稳定,因而我们需要进行不断调适以缓解此困境。这不仅需要中国自身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还需要将和平的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国,使双方在共同遵循国际准则的前提下,加深相互认识和了解,促进合作,从而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2.
王世谊 《人文杂志》2000,(1):116-123
建国以来,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并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了我国内外政策;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进一步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开创了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新局面.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从"一条线"战略再到八十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的全球战略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3.
后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处于世纪交替和千年更迭之际,正值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世界局势起伏不定,和平与动荡共存,竞争与合作同在,新问题不断涌现。本文试从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国际关系的演进着手,来分析后冷战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机遇。 一、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特点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苏东剧变,欧洲聚散,巴尔干战火,海湾战事,非洲的穷困与内战,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与缓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兴起,等等。旧有的矛盾并未完全消失,新的矛盾却又层出不穷,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冷战后的震荡基本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特点。世界经济在变动中走向21世纪。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时代观已快 2 0年 ,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因为邓小平同志的时代观不仅是对国际形势及发展趋势洞察的结果 ,而且是建筑在对苏东巨变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新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是对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时代观的突破性和创造性发展。尽管国际形势出现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反恐”斗争的全面展开 ,对时代主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小平同志的时代主题思想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作出战略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1958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空前伟大的胜利,同时也讨论了当前的的国际形势.全会公报指出:"最近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和平的力量大于战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大于反动的力量,进一步鼓舞了全世界的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主张和平共处、不愿意战争的人们,而使战争的制造者陷入空前孤立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全会上精辟地指出了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个英明的论断和世界人民都已熟知了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东风已经压倒西风"的名言一样,将会进一  相似文献   

18.
张忻  孙健 《学术探索》2007,1(2):84-87
江泽民同志论述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核心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倡导世界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标本兼治等五个方面,构成了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入研究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努力把握江泽民同志分析、应对国际形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有关讲话中多次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在对国际形势深刻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关联.和谐世界理念立足自身、关照全球,承接传统和现代,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