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凡 《社会科学家》2003,(2):137-141
物化是卢卡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卢卡奇思想的马克思转向;而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狄尔泰、西美尔和韦伯思想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借助这一核心概念,卢卡奇走出了早年的“异化观”。我们不能笼统地简单地说在卢卡奇那里有两个“混同”:即物化和对象化的混同,物化和异化的混同,而应该看到卢卡奇物化概念和他早年异化概念在内蕴上的巨大差异。只有对物化作出的合理诠释,我们才能理解卢卡奇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他的直接理论先驱的反叛,又在何种意义上转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在研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的基础上,青年卢卡奇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关系的剖析,卢卡奇猛烈地批判了商品拜物教,指出了商品拜物教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带有明显的黑格尔逻辑的烙印和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痕迹,这使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经典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端"。尽管如此,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卢卡奇与马克思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3.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历史”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总体性”、“物化”、“阶级意识”等概念都是竖立其上的。这一著作的书名从表面上看重点似乎在“阶级意识”上面,但就卢卡奇这一著作的内在思路来说,重点恰恰在“历史”这一概念上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先表现在,青年卢卡奇在理解历史时没有了马克思历史观中的本质论的思想层面。我们知道,“历史”在马克思那里是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的。第一层次是历史运行的层次,它说明的是在一般认识论的层面上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  相似文献   

4.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试图把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为此,卢卡奇选择了历史领域来实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革命。但是由于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历史辩证法的解读,没有使他最终彻底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杨和英 《天府新论》2004,(Z1):27-2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卢卡奇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而他所谓的辩证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否认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这思想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围缩小了,从而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对立起来,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伟大思想家卢卡奇·捷尔吉(1885——1971)的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卢卡奇的世界观是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初步形成的,而这是一个思想极其混乱、旧的价值观念沦丧殆尽,新的价值观念尚在艰苦求索中的时期。青年卢卡奇受到当时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其中既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也有西美尔的文化哲学、麦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中,卢卡奇越来越倾向于把整个资本主义看成是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要完全予以否定,与之彻底决裂,然而他丝毫看不到现实的出路。这是一种对世界抱有纯粹空想观念的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战争爆发后,卢卡奇从德国回到匈牙利,开始参加反战运动。现实促使他去探寻一种能有助于改变世界的哲学。他的目光转向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卢卡奇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现在又开始对他们的著作进行细致的钻研。不过,这时在他的思想中黑格尔还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通过黑格尔的三棱镜来了解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6,(4)
在《青年黑格尔》中,卢卡奇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范畴在于异化,并把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区分了"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比中,卢卡奇表达他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理解。在卢卡奇看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已经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上超越了黑格尔。但是文本中卢卡奇对"唯物主义辩证法"概念的模糊解读,为理解其异化思想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20世纪问世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持久的哲学著作,当首推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然而,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却常常把卢卡奇和他的思想、著作排除在研究和论述的范围之外,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某些基本观点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其次是只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看作列宁的哲学代表作,由于《历史与阶级意识》批评过反映论,便认为卢卡奇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冲突的。这是国际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现实主义"是卢卡奇为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思想而提出的核心概念。卢卡奇希望以"伟大的现实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观,他认为马克思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关键在于现实主义的正确和"伟大",这一概念与当时苏联主流文艺思想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卢卡奇用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扩展了现实主义的边界,这一概念也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人们在责难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时,主要是说它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或者说它背离了恩格斯和列宁,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卢卡奇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也在发生激烈的震荡。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普遍忽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思想渊源时,过多地渲染了黑格尔的思想成分,表现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严重影响;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观点时,与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发生了分歧,表现出哲学上的某些重  相似文献   

11.
工业文明中人的困境——卢卡奇浪漫主义哲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卢卡奇浪漫主义哲学思想的来源、基本内容及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并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为依据对它进行了分析、评判,认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以多数人的牺牲为代价而显示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的,卢卡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理性所造成的危机的反映。在这一意义上,卢卡奇的浪漫主义哲学至今仍有其深刻的一面;而其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看清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这个复杂的矛盾体,把批判的矛头仅针对科学而忘记了导致危机的社会根源。在这一问题上,卢卡奇与马克思的区别在于:前者因现实的苦难就否认了现实的必然性,后者则把这种苦难看成通向自由的必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在其晚年以劳动为本体展开了对社会存在模式的本质性探讨,以期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进行创造性构建。由此,对劳动的分析就在卢卡奇的思想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他的劳动理论中又彰显着不客忽视的人学思想。他在对劳动的揭示中设定着人的那种社会性存在,诠释着人的社会生成,提炼着人生存中的自由指向,探讨着人发展的现实路径。可以说,卢卡奇对劳动理论的思考以及内含着的对人生存的关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格奥尔格·卢卡奇,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以美学研究和艺术评论活动而登上文坛,后转向马克思主义学习,指责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的教条式学习,开创了研究马克思的新模式。卢卡奇因《历史与阶级意识》震惊西方,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而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审美特性》,该书是卢卡奇晚年的一部力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视角。众所周知卢卡奇的物化思想,那么物化如何突破,卢卡奇一直认真研究着并找寻着扬弃物化的途径,到晚年卢卡奇将扬弃物化的希望转向审美领域,期冀以艺术来反拜物化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的物化意识形态思想在物化和总体性理论上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和推进.文章从出场语境、物化与异化的异同和总体性思想三个方面对卢卡奇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接近对卢卡奇物化意识形态思想本身,发掘对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从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到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研究黑格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黑格尔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的理解,"回到黑格尔"意味着"回到马克思".20世纪早期,卢卡奇使马克思回到了<精神现象学>,20世纪中后期施密特和内田弘等人又使他回到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受到关注的今天,国外学者又试图使他回到<法哲学原理>及其讲义笔记.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掀起一场"回到黑格尔"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论与卢卡奇“总体性”方法的关联石婷婷卢卡奇是本世纪最有争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论与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相关性的讨论、分析,厘清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总体性”思想的得失。一、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先驱,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总体性辩证法出发来勾勒卢卡奇的基本思想框架,展示其思想内涵的独特魅力,并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思想是总体性的辩证法。卢卡奇认为,在马克思逝世之后,辩证法观念日益地非价值化和自然主义化了①。在这样的辩证思维中,我们看不到人的概念,从而辩证法也就失去了革命性、批判性的人文特征。而在他看来,只有在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意义上才能够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含义,所以人必须得成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必须是关于…  相似文献   

18.
自然概念(或更恰切地说人与自然或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探索的中心主题之一。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解释,阐发了他自己的自然理论,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著名观点,将辩证法限制在社会领域的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看作一种历史的方法,并由此出发批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较系统的自然理论。尽管他的自然理论是以解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基础的,但实际上基本观点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他的错误观点对后起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后起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然观是以卢卡奇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自然理论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来评述卢卡奇的这种“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基于对表现为实证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物化意识的批判,提出关于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的思想,他认为康德敏锐地触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物化问题并对其作了妥协,提出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费希特和黑格尔力图克服康德的二律背反而未能奏效,只有马克思才建立起总体性的思维原则最终克服了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卢卡奇对总体性问题的阐释基本上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上,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同一哲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辩证法明显带有现象学方法的描述性、解释性的思想元素,现象学的方法或许可看成对辩证法的一种补充,能够深刻地揭示主体意识之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但本身却不能承载辩证法的真实内容和根基。卢卡奇的中后期思想开始转入对辩证法与经济学关系(《青年黑格尔》的主题)的探究,这是对其前期辩证法思想的拓展和完善还是其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果存在根本性转变,那么应当如何准确地把握这种转变的起源和内涵。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中所阐释的辩证法究竟是一种包含了生命概念的真实内容还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科学方法论,它的真实根基是什么。上述交互联系的问题既涉及对卢卡奇历史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解,也牵涉当今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