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贾平凹在《丑石》中有关美学问题的看法是不是有偏颇之处呢?有人提出疑问,对此我想谈一点看法。《丑石》以石喻人,用丑石来比喻那些“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的人。你看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它以它的“光”和“热”吸引并鼓舞着人们,可见它曾为人类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事业上曾有过一番作为。曾几何时,它由天上陨落,“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受人误解,遭人嫌弃,被人咒骂,但它没有悲  相似文献   

2.
正在温州,有一个特殊的"仓库",它存储的不是普通货物,而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保留的是希望,带来的是光明。这个"仓库",就是隶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温州市眼库。目前,眼库中已有2000余名捐献志愿者,并且已完成869对眼角膜供体捐献,全国各地共有约4000名眼角膜盲患者从温州市眼库中收获光明。捐献眼角膜并不意味着不完整,相反捐献眼角膜是让眼睛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是爱与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灯光     
橘黄、宁静的灯光流露着平安与温暖。雨雪之夜,在自家的灯下坐拥书城,灯,是对生活的知恩与满足。归路之夜,每一处灯光都会是寂寞内心的安慰。经历了旅途,人更知道自珍与惜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幸福还是有一室能属于自己的灯光。物质的世界并不能使人真正满足,真正的幸福来自人的精神世界。灯光,它时常是一种信念。灯,并不需要多华美,重要的是它的光明属于心灵。人的内心世界需要光明,需要光明代表的生命力量,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灯下或阅读或执笔或沉思,周身溢满的空气都是幸福。不论生活与环境的变迁需要怎样调整自我,只要在灯…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进行转业转岗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伟大的“阳光工程”,它点燃了农村青年的希望之光,给老区人民带来光明的前景。我省对农村劳力转移培训,始于1998年。那是在智力扶贫过程中由“输血”变为“造血”  相似文献   

5.
王蒙认为,有价值的思想是美丽的,学习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认识着的实践是美丽的。提倡学习就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再想出一千种词儿也说不完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益处、学习的绝对性。他在《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中就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歌三十年正处于一个呼唤光明、需求热情、崇尚力量的时代,诗人潜在意识中所包含的对始原太阳意象的理解,是诗人们热衷于太阳命题的内在心理根源,正是诗人内心对于和平、光明、幸福的需求,造就了有"光、热、力"特征的太阳意象群在现代诗歌中的密集出现和衍生。  相似文献   

7.
在光明之下,天空尽情绚烂它如丝般的光泽,世界沁情挥洒它如痴如醉的关艳姿色。光明,它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照亮了黑暗的角落,击退了人们内心的惶恐。在周刚眼中,矿工这一角色承载了“采掘光明”的生命意义。他以为,这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开采光明的中国工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光明之下,天空尽情绚烂它如丝般的光泽,世界沁情挥洒它如痴如醉的美艳姿色。光明,它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照亮了黑暗的角落,击退了人们内心的惶恐。在周刚眼中,矿工这一角色承载了"采掘光明"的生命意义。他以为,这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开采光明的中国工人的典型代表。"矿工"——这一组以男性为主的创作题材,深沉、坚韧、质朴、向上。在周刚传神的水彩笔下,他们的肢体或壮硕或消瘦,他们的神情  相似文献   

9.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这是一则失乐园中新亚当夏娃———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的爱情悲剧。霍桑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小说象征意义丰富,引发读者的多种解读。小说中霍桑利用光明与黑暗的转化暗示着人性的正恶,通过颜色的意象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及模糊性。光、影、色的娴熟运用反映了霍桑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山中暴风雨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们在山隘前遇到了暴风雨。我们爬出帐篷,躲藏起来。 暴风雨越过山脊,向我们袭来。 上下左右漆黑一片。突然一道惊心动魄的闪电,将黑暗与光明劈开,巨人般的山岳,以及我们周围象山峰一样高大、黝黑的松树现出身形。仅仅一瞬间,我们觉得,仿佛已经看到坚实的土地,然后一切又沉入黑暗和无底深渊。 闪电渐渐临近,光明与黑暗此隐彼现;白色的光,玫瑰色的光,紫色的光,闪光中,山峰和松树依然在原地出现,巍峨挺拔,叹为观止;而当它们消  相似文献   

11.
《朱安党人》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艺术巨厦《人间喜剧》的奠基之作,既是他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也是他十年创作准备和二十年创作全盛之间的“接合点”。因此,它残存着荒谬和失误,更包含着真理和成功,拖着过去的尾巴,又启示着未来的光明。回头瞧,它是巴尔扎克莽撞学步的“终点”,向前看,也是他阔步前进的“起点”。在作家创作道路上,它作为一个“过渡”、“质变”和“转折”而引人发生兴趣。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苗族先民看来,美是光亮鲜明的形式,这种观念涉及“金”、“光”两个与审美起源相关的因素:一方面,以冶金为基础的劳动创造了光亮的形式,审美就诞生在冶金活动中,是对光亮形式的创造和喜爱;另一方面,光不仅给予感官把握美的可能,赋予美以形式特征,成为审美活动的基础,而且在光明生活的意义上,展现着苗人自身生活的炫,而生活的炫才是对象性的美的根源。于是,在根本上,美是苗族先民以“炫”为特征的自身存在状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3.
恽代英传略     
恽代英烈士殉难已经整整五十年了。 烈士生前“是一颗充满热力放射着无限光芒的巨星,它当年快要照耀过掀起万丈波涛的淞沪江滨,照耀过一度沉浸在战斗狂潮中的武汉三镇,照耀着中国人民追求新生和光明的史篇中不可磨灭的广州和南昌,它的光彩曾经辉映在世界潮流激荡下的中国全部”。 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这颗巨星殒落了,但它灿烂的光辉,永远在革命人民心中照耀。  相似文献   

14.
《金光明经》 (梵文Suvarnaprabhasottamasutra,蒙古文简称Алтангэрэл)是流传极广和备受尊崇的佛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它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金光明经》原本用梵文写成,后来被译成汉文、藏文、畏吾儿文、蒙古文、卫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常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只有追求真善美,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心灵充满阳光,才能更多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光明。心境决定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面对十年动乱后的中国,北岛觉得“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而舒婷却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社会,然而感受却是大相径庭。舒婷的心灵充满阳光,所以她看到的社会是光明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16.
山.注视     
克莱齐奥 《社区》2009,(32):49-49
我想谈谈实在的美,谈谈人的眼睛,例如山,例如光。 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巫傩活动与鸡有着紧密的联系,鸡在行傩仪程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时间、地点中,主要有七种功用:作祭祀的牺牲;驱除鬼蜮;安定魂魄;以卜吉凶;使偶像神变成真神;起镇压瘟神鬼祟的作用;代表着艺人的魂魄。鸡之所以被民间如此重视,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初民的思维中,鸡被认为是天地的端始,一切的生命都是由它孕育而成,它有着非凡的神奇力量。二是在初民认为,鬼魅是惧怕光明的,而鸡唤来了太阳,使得光明取代了黑暗,阳气战胜了阴煞。于是,人们将鸡奉成克制鬼魅的神物。  相似文献   

18.
蜡烛与教师     
蜡烛,人人都见过,象电灯、油灯一样,它也是专供照明用的物品,越是在黑暗里,它越能发挥作用。是位驱逐黑暗的勇士,发放光明的使者。 正因其如此,也正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蜡烛在社会生活里,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个美好的形象。你看它红则鲜红如朱,白则洁白似玉,一身没有渣滓,没有瑕疵;无论摆在哪里,总是光芒四射,亭亭玉立;它光明、温暖、晶莹、美丽,与黑暗坚决斗  相似文献   

19.
片言碎语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一首壮丽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篇章 ,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欲以斗争赢得自由 ,希望摆脱苦难 ,走向光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全曲通过两个对立形象之间的冲突 ,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 ,并最终战胜黑暗的欢乐情绪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命运交响曲”自公诸于世后 ,一直鼓舞着人们进行各种斗争的勇气 ,至今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