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实现了发展观上的创新;它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它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明确了人民是历史主体的观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科学揭示和阐发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阐发了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群众为动力和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对于正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艳 《兰州学刊》2008,(9):25-27
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思想是对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价值观的深化与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以人民为发展的动力,坚持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谐;重视主客体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群众史观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实现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诸如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等实质上就是人的危机。反思人的危机的现象和根源 ,必须以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作为切入点。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 ,是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科学发展观对人类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巨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主要内容就是着力解决民生、民富、民权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民本思想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楠 《理论界》2006,46(3):81-82
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的本质,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当前强调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以辩证法为指导思想,都把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公共政策调整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修正,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调整和创新,形成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以公共利益协调为本质特征、以目标可持续性为基本要求的新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导向.认真领会两种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对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主体以人为本,依据事实和法律,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提倡这种作法。它是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体现,但是,执法人员不能用情感代替法律。人性化执法对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将青年置于时代变革的社会坐标中,深入分析青年代际特征的新变化,揭示青年成才成长的新需求,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脉搏,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重要现实命题,也是习近平青年观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本质的科学把握、对青年成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青年观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国情、青年实际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了青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点,又指明了青年成才成长的努力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彭中礼 《学术探索》2008,3(1):133-13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发展经历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以往传统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主要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