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研究尤其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关涉的基础概念。然而,关于“毛泽东诗词”概念的外延至今仍存争论,未有定论。是否为“毛泽东本人”所作、是否为毛泽东“原创”、能否算作“诗词”、初稿和过程稿是否纳入、未经毛泽东定稿或同意发表的作品如何看待,是评判特定作品是否属于“毛泽东诗词”所要考虑的五个主要问题。对“毛泽东诗词”概念外延的理解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否基于毛泽东诗词开展客观严谨的学理研究,能否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的正面传播、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历史观不仅以理论形态见诸于他的理论著作,同时也蕴含于他的大量诗词作品中。毛泽东诗词中的历史观是其唯物史观的诗化反映,它表现为革命史观、发展史观和人民史观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在海外的翻译和评价历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外掀起了毛泽东诗词译介的高潮。其译介形式主要有:毛泽东诗词英译单行本,毛泽东研究专著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诗词选集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传记作家的毛泽东传记中涉及到的毛泽东诗词。这些译诗尽可能向原诗靠拢,尽量减少误译,最大程度地向西方读者介绍毛泽东诗词、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同时也为日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早期诗词表现了三种精神,即豪迈的“雄气”、高尚的理想和大公无私的“孝”的精神;第二,描写战争内容的诗词主要表现了团结战斗、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新中国成立后诗词的主调是歌颂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第四,毛泽东诗词最博大的人文精神是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英雄主义精神美是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不朽雄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采取比较的方法,开掘了毛泽东诗词中对人民英雄的定位、英雄品格的揭示以及美学风范的展露等丰富内涵,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拓展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领域,并提出了英雄主义精神美在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战斗性语言是毛泽东诗词中的重要特色之一,与中国古典诗词美学特征一起,为毛泽东诗词增添了无穷的美学魅力。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都会削弱或歪曲毛泽东诗词的形式美与意境美。本文以翻译美学为理论基础,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例,通过对不同英译本的比较,以此来探析毛泽东诗词中战斗性语言之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形象反映,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作的诗词,是一部忠实的抗战“诗史”,是一幅壮丽的抗战画卷。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诗词迄今已有众多英译本,通过对比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版本,考察译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产生过程可依次划分出四个阶段。分析国内外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者对了解毛泽东所经由的独特途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当推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忆昔抒情,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诗歌作品中的佳作.《沁园春·雪》写景咏史、境界宏大,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从两首《沁园春》可以窥见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堪称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双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浓缩表现形式,其对外传播有效地塑造了我国革命文化的形象。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文化以表达中国革命史事件和抒情主体的精神为内容,并藉由“山”“水”主题及延伸的革命文化负载项得以表达。西方英译单行本的叙述和译文互相诠释,直观地对毛泽东革命地图及个人形象进行整体性构建;以“官方定本”为代表的中国译本中的诗词译文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我国对“官方定本”中译文的数度修改有效凸显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 ,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然而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还极少。要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可以从撰写《毛泽东诗词研究史》、建立毛泽东诗词研究信息库、采用新方法、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性研究等十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历史、译者、翻译版本、翻译方法、国外传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以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中外译者对毛泽东诗词文学性的态度;中外翻译的目的;集体翻译与个人翻译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副文本"特征;"文革"期间,毛泽东著作对外译介"空前绝后",为何国外的毛泽东诗词译本基本上也集中出现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在<诗刊>1957年1月号正式发表之前,从1937年至1956年,已有10首毛泽东诗词先后在不同报刊、书籍上非正式发表过.这些诗词,或发表过一次,或发表过多次;或为作者未定稿、或为定稿;或有误字,或无误字;或纯诗词发表,或诗词兼注释、评论发表.本文就1957年前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与研究概况予以梳理、述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是毛泽东性格、精神、理想、信念与愿望的载体与凝聚。吟诵毛泽东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绚丽的人格魅力,并给予人前进的动力,从而使人变得崇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理想主义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解读,从毛泽东诗词中撷取精彩段句来分析其传达的个人理想、民族国家理想和人类大同理想,以之作为解读研究毛泽东诗词之心得。  相似文献   

16.
《讲话》是毛泽东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思想的代表作。这一思想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文艺的党性包括本质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定义。坚持文艺的党性,要求党员作家做到思想上入党,要求所有作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文艺服从于政治而非个别政治家。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在文艺创作的对象、内容和评价标准上。毛泽东对普及与提高、教与学、动机与效果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文艺的人民性要求。今天,坚持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民族风格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作品所反映的民族的生活、题材和主题上,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其形象体系显示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创作时不知不觉地熔铸进了自己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情感和民族趣味。内容决定形式,并产生自己的形式,民族的内容,必须以完美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诗词在形式运用上也充分体现了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在情节安排与结构建筑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特点。毛泽东是人民的儿子,他对中国历史与现状有深入的把握,从青年起就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的道路,这是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民族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手书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且是理解和研究毛泽东诗词的重要参证和依据。本文运用毛泽东的手书资料 ,分析了毛泽东创作诗词的心理、意图、过程以及释义、辩伪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文艺观是对马克思、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认为文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阶级性,并为一定的政治和阶级服务;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就是文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中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文艺观,并以此实践了其文艺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主张。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上的需要就多样化了,艺术上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势必出现纯粹娱乐性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很难以政治标准来评价其高下优劣。因此,毛泽东的文艺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毛泽东诗词不同版本中的十五个误句予以订正。笔者曾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收诗词的历次版本中的十个误句,写过一篇《毛泽东诗词十订正》的文字。因此,这次订正叫做《毛泽东诗词再卉正》。“再订正”不只继续订正《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收诗词不同版本中的误句,更多的是订正国内有影响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的书籍、报刊中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的误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